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商标合理使用是商标侵权抗辩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一制度在国外立法中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我国立法中还未成体系.特别是有关限制制度还很不明晰,本文通过国内外的立法例和相关案例,首先简单介绍了商标的基本概念,同时提出商标合理使用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商标合理使用的种类及构成要件,使用了传统的二分法,并以此为基础对商标合理使用的限制条件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对完善国内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从宏观角度分析商标权扩张保护的危害重申商标合理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开发的中心环节。人才的识别选拔的根本目的是合理使用人才。人才的识别、选拔,为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而人才的合理使用则使人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获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人才合理使用的关键就是要按照人才使用的规律、遵循人才使用的原则,来合理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保护的限制,与其他限制方式相比,合理使用是最直接、与公众利益联系最密切的著作权限制方式。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合理使用传统的法律规则受到了冲击,应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在维护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也因为目前相关立法的欠缺,更因为近年来以驰名商标为代表的商标权的扩张,使得商标的合理使用条款在发挥其应有作用时受到不少阻碍。本文主要分析了商标合理使用制度中的商业合理使用原则,并结合中外的一些司法案例对此原则进行了注解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熊琦 《科技与法律》2006,(2):92-100
在网络时代,著作权授权使用制度正在逐渐成为著作权利用的主要形式,权利人能够利用授权使用合同规避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适用,这意味着传统著作权法建立起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但授权使用制度在网络时代能够实现诸多传统著作权法无法实现的保护功能,而且促生了新的著作权交易模式。因此,应该肯定网络授权使用的合理性,同时重新建构与之相配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韩珍珍 《法制与社会》2012,(16):271-272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著作权限制的重要内容,在调节著作权人.公众利益方面起着平衡的作用,但同时也是著作权实务与理论研究的一个备受争议的规则.本文从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合理使用的立法目的及原则,最后提出对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作权法对室外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的方式和范围规定的简单且抽象,法官在适用法律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使得纷繁复杂的著作权纠纷难以得到合理解决,即使得出判决也难以令人信服,这种司法实践上的尴尬引发了学界的争议。近年来学者多以再行使用行为是否具有营利性作为分界点来判断再行使用行为是否侵权,但否具有营利性只是判断再使用行为是否侵权的可参考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对此应从再使用行为对象的性质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数字图书馆便是其中之一。谷歌数字图书馆在受到网民热烈欢迎的同时,却陷入了著作权侵权的案件之中。本文将对谷歌图书馆的行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著作权法》在合理使用方面存在的缺陷予以剖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项特殊制度,其存在之目的即为平衡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对商标设立合理使用,可以平衡商标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使商标权制度运行更为合理、和谐。我国应根据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结合司法、行政执法的现实需要,建立符合国情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著作权法对此持宽容态度,我国著作权法将其纳入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围.通过对立法坚持个人合理使用制度的分析,本文认为个人合理使用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该使用行为主要涉及对著作权的使用.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个人使用目的、行为方式以及使用对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实现保护著作权人权益和促进文化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的作品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思 《电子知识产权》1999,(11):24-26,35
  相似文献   

12.
马潇 《中国版权》2022,(2):21-27
伴随著作权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其与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之间的冲突不容忽视,较为典型的是戏仿问题.戏仿是否构成合理使用,一直有争议,戏仿者的权利内涵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变革性使用规则的确立为戏仿构成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立足国内合理使用制度及戏仿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作品合理使用的矛盾冲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之不足,对现行立法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适合于我国目前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商标权侵害案件发生时,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与否往往成为当事人双方的争执点,从近年来行政机关及人民法院处理商标侵权纠纷案件看,实务中判断是否构成商标合理使用,可以从是否作为商标使用、是否加注了其他说明性文字、是否同时标有自己的商标、是否刻意强调显著性、商业惯例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版权的专有性与社会大众对更多更好的网络作品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合理使用制度是这一矛盾的调节器,它既可以适当限制版权人的权利,又可以使用户有一定程度的使用网络作品的自由.我国对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没有专门系统的立法,我国在构建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时,应大胆借鉴<伯尔尼公约>、欧盟版权指令和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中对网络专有权的限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述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与其相关的立法现状,明确了我国应确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加强对商标滥用制裁,限制商标人的权利,维护他人正当合理使用注册商标的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普遍认为,为适应作品使用的复杂情形,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时应规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但是,合理使用一般条款的法律适用存在不可预测等局限性。提供详尽的例外清单不仅是大陆法系著作权法传统的延续,也是克服一般条款局限性的内在需要。不同类型的例外清单得到了不同公共政策的支持。依据明确得以承认的公共政策,我国法院不仅对《著作权法》第22条予以扩张或限缩解释,还确认了信息获取、竞争自由、技术发展和促进创作等合理使用的新类型。类型化的研究既为相关立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司法适用提供了可预期的解释工具。《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案应将这些新类型法定化。  相似文献   

19.
每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著作权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是因为挑战的存在,被动地推动了著作权法为适应新形势而能动地发展。以往的技术进步,无论是产生新的传播载体还是创设新的作品类型,著作权法总能在既有的制度和规则上巧妙地作技术性的处理。面对网络技术的发生和兴起,作为平衡著作权利益主体的天平——著作权法,似乎突然失去了平衡,各方总是尽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中在公众与创作者相互之间的防守战中,合理使用制度首当其冲。在网络环境下站在风头浪尖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否适用、如何适用呢?  相似文献   

20.
利益平衡理论是著作权法的理论基础,合理使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随着著作权法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期判断标准,合理使用制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精神权利作为著作人身权为什么可以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标准是什么,都将在本文中一一论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