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2.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什么     
灵子 《新民周刊》2012,(48):96-96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  相似文献   

4.
山飒是旅法著名作家,她的作品在法国已获多种奖项,其中,《裸琴》一书用人"琴"合一的方式演绎了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通过对山飒小说——《裸琴》进行细读,可以发现其内容、形式和思想等方面建构的独特性,从"琴"人合一、文本的双重架构、诗意小说的建构、对历史的还原感悟以及女性视域下的《裸琴》等角度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裸琴》别样的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徐仲年的译介历程"、"徐仲年是用法语详细介绍鲁迅的第一人"、"徐仲年翻译《肥皂》的原因"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徐仲年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译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揭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意义和法国汉学研究格局的转型原因。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经独立战争后,生活或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百万法国人,包括生活在此的欧洲人以及法籍阿尔及利亚本地人等,几乎被全部驱逐回法国,其中的大部分史称"黑脚"或阿尔及利亚法国人。本文就"黑脚"一词的词源、词义与文化内涵、法国法国人对黑脚们的看法以及黑脚被遣返并融入法国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词汇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包括犹太人和穆斯林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黑脚"一词也可指称部分上述两个族群的人;此外,对待阿尔及利亚这块殖民地的丢失,阿尔及利亚法国人(黑脚)和法国法国人虽然处境迥异,但立场一致(难以割舍),因为他们都是法国地中海梦想的支持者,黑脚更是这一梦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贺莉丹 《新民周刊》2012,(27):52-55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投稿《健康报》发表诗词新作《水调歌头》,引发如潮争议。有学者认为"非常荒唐,这个风也不可以长"。欣赏者则表示"这种以诗言志的写作,实际上对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操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1956年发表的小说《天根》,获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加里通过小说主人公保护大象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败表达出自己的隐忧。《天根》记录了加里关于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构想。在中法《联合声明》中,两国元首提出要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基于《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法两国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大国,可以共同担负起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和义务,更为有效地履行相关议定书的要求,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开展深度合作。其次,中国可以借鉴法国《生物多样性法》的立法经验,以制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对应的国内法。同时,中国还可以学习法国开展区域合作的方式,从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率先在南海和中亚等区域签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公约"及其议定书,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程平 《法国研究》2015,(1):1-11
《查理周刊》继承了其前身《切腹》杂志目空一切、尖酸刻薄的精神,是法国颇具激进自由主义传统的讽刺性杂志。它用大量篇幅刊登一些搞笑、伤人甚至蓄意挑衅的漫画,讽刺极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总统、富商、各种意识形态等。在《查理周刊》遭受伊斯兰极端分子恐怖袭击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该杂志的前世今身可以分析《查理周刊》在法国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和社会氛围,揭示该刊在法国民众中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并表达作者个人对"我是查理"和"我不是查理"这两个貌似矛盾口号的独立思考:前者是捍卫言论自由的誓言,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对言论自由这一原则不同维度的微妙理解,探讨的是新闻自由背后的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1.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李宜 《法国研究》2014,(1):38-42,30
在中国和法国的近代史上,辜鸿铭和迈斯特是两位时代的逆行者,他们出生在变革时代,却都坚定地捍卫各自的传统精神。本文选取二者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中国人的精神》和《论法国》,从中提炼出贯穿于其生命实践的基本论点:"欲以理想之中国传统改造人类文明"和"欲以对人性的洞察挽救法国社会"。他们的思想至今依然有生命力,因为点中了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自由和权威。  相似文献   

13.
蓝寿荣  张薇 《法国研究》2004,(2):150-156
一、法国属人管辖权制度简介属人管辖权制度是以当事人的国籍为连接因素行使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制度。该制度渊源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并为受该法典影响而形成民事立法的其他拉丁法系的国家所采纳。法国法律充斥着国家主权原则的思想,对本国国民的保护原则在其管辖权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对于确保管辖权的国际协调,法国的管辖权制度具有明显的绝对国家主权性质而不利于外国人。该法典第14条规定:“不居住于法国的外国人,曾在法国与法国人订立契约者,因此契约所生的债务的履行问题,得由法国法院受理;其曾在外国订约对法国人负有…  相似文献   

14.
"颜色革命"在俄罗斯不可能成功,因为普京政权早已非常清醒地明白了"颜色革命"的套路。在周日俄罗斯总统大选的当天,我应邀在法国电视五台评论一周世界时事。与我同台的俄罗斯《消息报》常驻巴黎记者科瓦兰科与美国《泛大西洋》杂志记者克罗兹就普京当选事当场戗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20):18-18
同样一个影人,在法国"现实世界"与在中国"虚拟世界"中,却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作为唯一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娄烨的《浮城谜事》究竟给法国影评人留下了何种印象?它是否代表着今天"中国电影"的水准?中国与法国的读者面对的绝对是两个现实、两个答案。  相似文献   

16.
成立于1835年的纪尧曼出版社是法国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出版社,是推动该学科发展、成熟的关键力量。创立者纪尧曼起初以百科全书类的《贸易与商品辞典》和一套囊括重农学派以来英法政治经济学家经典作品的《主要经济学家合集》打开销路,有效地推广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和理论原则。随后,纪尧曼出版社出版布朗基的《政治经济学史》,完善了该学科历史的构建和研究范式。最后,在学界和商界友人的资助下,纪尧曼自1841年起发行《经济学人报》,整合并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同时,以纪尧曼出版社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经济学人协会"成立,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纪尧曼出版社的经历展示了近代出版平台推动学科建设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7.
法国极大地影响了《尤利西斯》的出版史。由于英美色情图书法的阻挠,《尤利西斯》不能在这两个国家出版。在法国出版界的帮助下,旅居巴黎的美国人塞尔维亚·比奇采取私人版本的形式,成功出版这本小说。法国文艺界人士的引介、推荐和赞赏不但支持了乔伊斯本人,也肯定了小说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泰凯尔》知识分子曾经以毛主义为意识形态进行激进的政治参与,生产了流行于法国知识界的"中国梦"——关于中国的想象。本文植根于法国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语境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他们关于中国的想象是为了解决法国社会问题的一种内向投射。但问题是这种想象忽视了中国的现实,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另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也是对法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考察,是对法国六七十年代思想史的断代考古。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不仅影响了中国文明史,而且在国际流传较广,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中法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这一核心概念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试图对《论语》中负载的孔子思想核心概念"仁"在法国的翻译与阐释进行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末期,一个与启蒙时代各大思想家同时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勒格朗多西(Legrand d'Aussy)发表了三卷本的《法国人私生活史》。这一著作在当时理性主义的灿烂光环下,影响弱小,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然而,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来法国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