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平 《思想战线》2011,37(1):75-79
叭真是《泐史》编写者在比较晚近的时候,把11~12世纪统治今泰国北部及周边地区的一位首领的事迹,以其名写进了《泐史》这部文献,并附会创造成勐泐的创建者的。把叭真说成是第一个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统一政权的人或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的第一代召片领没有历史根据。《泐史》中提到的叭真,其真实身份是今天泰国和老挝文献中提到的坤真、坤壮或陶真,其统治的地区并不包括今天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2.
勤奋耕耘立意创新──评《泐史研究》周芳《泐史》是记载西双版纳傣族历史的史书,历来被研究傣族史的学者所重视。迄今为止,泽为汉文的各种《泐史》版本已有十五种之多。汉文史籍中关于西双版纳傣族历史的记载不多,因此,李拂一先生在48年前编译的《泐史》显得尤为珍...  相似文献   

3.
勐伴,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勐,至今居住有傣族两千余人,属勐腊县。勐伴城子即今乡政府所在地,距勐腊县城28公里,其境东与老挝接壤。从傣文史料记载得知,勐伴在傣族土司建立统治(也就是傣族定居此地)之前,曾居住着被称为“卡火皓”的族群。“卡火皓”是傣语,“火皓”即“白头”,意思是用“白布包头的人”,“卡”直译为“奴”,是傣族历史上对山区民族的贬称。“卡火皓”在勐伴当地俗称“白头族”,是开创勐伴的土著。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比较完善的历史典籍,是云南较大的世居民族之一。2005年10月,我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组”,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乡傣族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勐遮乡所在的勐遮坝子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总面积达23万亩,为勐海县稻谷主  相似文献   

5.
叭真再考     
1993年,拙作《叭真考说》对叭真建立景龙国提出过若干质疑,本文就是对叭真这位傣族古代兴盛时期的历史人物再作继续探究,在概述泰国、老挝、缅甸涉及叭真的种种传说记载及其研究情况之后,着重就叭真族属问题的争议作进一步探讨。一、邻国有关叭真的传说记载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傣族历史上曾运用过五种文字,即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西双版纳傣文一般称为傣泐文。关于傣泐文产生的年代,历史上无准确记载。张公瑾教授在《傣族文化研究》一书中曾谈到:傣语中干支的名称基本上保留了汉语上古音秦汉音的特点,由此证明早在汉代时期,傣族先民就已吸收了汉族的干支纪时法。这一点也同时证明,汉代以前傣族先民已经使用自己的文字,因为采用干支纪时需要有一个换算过程,如果没有文字,这个换算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傣文古籍《阿卡拉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信仰的主要崇拜对象———寨神和勐神对应于当地早期以村寨和勐为单位的政权组织结构,两者都具有区域性和排他性的特征。勐泐政权统合西双版纳各地方政权的过程中,试图借助南传佛教这一包容性较强的宗教建立统一的意识形态。当地传统的地方政权则以保持民间信仰的方式对抗这一统合的过程。两者博弈的结果,西双版纳地区在政治上形成了车里宣慰使司领导的各勐联邦性质的政权,宗教上形成了南传佛教为表,民间信仰为里的二元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8.
从《帕萨坦》看西双版纳茫乃政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蛮书》卷四云:“茫蛮部落,并是开南杂种也。茫是其君之号,呼茫诏。”“茫乃道并黑齿等类十部落皆属焉。”宋蜀华同志著文考订,认为“茫诏”是“诏茫”、“诏勐”之倒误。“诏勐”,即“召勐”,意为“一个地方之主”,他据此提出“唐代傣族已经在西双版纳建立了茫乃政权。”  相似文献   

9.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象脚鼓、葫芦笙伴着傣家儿女柔婉的清歌从水边竹楼里荡出,西双版纳的夜总是充满音乐歌舞。对于45岁的傣族女子玉光来说,这种飘浮着乐符的夜晚是十分忙碌的,有时要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唱几首傣歌,有时应邀到附近的村寨唱上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玉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谁让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傣族“赞哈”呢?“赞哈”在傣语中意为“善唱的人”。傣族人常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放盐巴。”一个出色的“赞哈”,会用歌谣记载傣族历史,也即兴诵唱新事物,深受傣族群众的欢迎和尊敬。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11.
傣族的古代历史,或者说傣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从后汉掸国写起,有的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同意前一说法。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期称之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掸从单音,本读如“胆”,再转译作“擅”。《后汉书·本纪》李贤注:掸者擅,《东观记》作“擅”,掸擅一音之转。近代傣族有傣泐(音le)、傣那、傣雅、傣绷等自称。掸,源于  相似文献   

12.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而又特别善良的民族。不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傣族社会的刑事犯罪都较少,群众之间友爱而谦和,社会公德受到较好的遵从。在历史上傣族社会又比较稳定。在西双版纳地区,公元1180年建立的景龙金殿国,从第一代召片领——叭真算起,共传袭了三十八代,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后近八百年。这样稳定的政权,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在此,我们还没有能力来全面评价傣族和平、善良的民族精神,也难于对景龙金殿国三十八代统治的历史功过作出评说,我们只感到,傣族这种民族精神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同傣族古代较为系  相似文献   

13.
一年初,一位广东朋友来信,对《思想战线》在去年第二期刊出拙作《〈泐史〉刀霸羡史实辨正》一文提出质疑,其大意是说:怎么他读到的《泐史》史料,和我所论及的刀霸羡大不相同呢?原来,朋友读到了李拂一先生在台湾省出版的新著:《十二版纳纪年》(以下简称《纪年》)。最近,笔者有幸获读这一新著,它从商汤为始,至抗日战争胜利为止,纵论古今三千七百余年,洋洋数十万言。对《纪年》一书,笔者不动褒贬之念,但对该书按语中引用的《泐史》史料歧出不穷的情况,不免反复揣度:既然内容有异,是否李拂一先生又有《泐史》新译本问世?带着如此疑问,以《纪年》一书的按语中所引《泐史》,又以李拂一先生亲署“译者”之名,1947年由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的《泐史》相互对照、校勘。结果,《纪年》一书按语中所引《泐史》,并非《泐史》同类的另一译本,凡所改动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此书原名勐泐古事或西双版纳古事,傣文抄本流传。瑜所见有两种汉文译本:一即一九四七年排印之李拂一译本,凡三卷。据《自序》,中下两卷为勐海抄本,上卷为孟艮抄本,并有残缺,与勐阿抄本及刀学林抄本亦有出入,然译文未作校注,不详其异同也。又一为一九五四年调查组马曙、缪鸾和翻译之复写本。据《弁言》,译时以勐康抄本为主,与勐往抄本、勐遮抄本及李译本校对,并记异同。此译本不分卷,惟缺李译之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战线》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登了朱德普先生《“泐史”刀霸羡史实辨正——校补“泐史”札记之三》一文,读后觉得颇受启发,该文的发表对深入研究傣族史中的一些问题是有好处的。但朱先生在文章中说刀弄和奢陇法是一个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还有可商榷之处,特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请教于朱先生及学术界的前辈和同行们。一、问题的提出奢陇法(即思龙法,下同),刀暹答(傣名道西拉罕)嗣子,遇答三弟彪斐法的仲子,于傣历778年,(即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继位为宣慰使,在位四十年,于傣  相似文献   

16.
《史记·大宛列传》载:“昆明之属无君长,……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由此可知在两千年前,傣族地区就已普遍使用象作乘骑。这种情况,在傣族古籍中也可看到。傣族古籍中最早记载象的,要数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该书有两节专门写到象。第一节“月朗宛神象”,说创世神英叭造出地球以后,地球飘浮在大水上,晃动不止。英叭又搓下自己身上的汗泥污垢,捏成像房屋一样的一个大架子,投到水面上,像笼子罩住大鱼,把大地紧紧框住,使其不再摇摆。由于英叭有福气和神力,这个大架子变成了一头大神象,“象牙似两棵大树,每根重十万斤”,“粗壮的象腿,一只就重十九万斤”,它用粗大的四脚,紧紧挟住地  相似文献   

17.
罗炳智 《创造》2003,(2):11-12
一、勐巴娜西品牌的确立根据民间传说,大约两千四百多年前,潞西傣族先民就在怒江以西的土地上形成了部落: 这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坝子连片,土地广袤肥沃,稻香四溢,有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季风候和富足充沛的林水资源,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勤劳勇敢,热情奔放,丰衣足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间理想王国,被称为“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由此提炼概括出“勐巴娜西”一词。“勐”是全傣族地区最鲜明、最常见的地名字,如勐焕、勐旺、勐卯、勐嘎等,也是傣族口语发音的第一真实写照,意思是“地方”;“巴娜西”是傣族口语“巴腊细”的通俗表达式,意为“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刀霸羡,是西双版纳召片领(车里宣慰使)第十三世奢陇法(汉文史料译名为刀弄或刀思弄)之长子,承袭其父位为第十四世,从明宣德六年(1431)至天顺元年(1457),共执政二十六年。在傣文史籍和汉文史籍中,关于刀霸羡执政事功的记载是大相径庭的。据《明实录》等汉文史料记载,刀霸羡执政二十六年间,原来处于分裂的车里地区重归统一,与明中央朝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他还助征麓川有功。后因统治集团家族内讧,为三宝历代所杀。而《泐史》及同类译本,则言刀霸羡在位不过短暂数月,言其“不成器,无能”,“人民不服,被逐”,在“逃奔天朝途中”“自杀”。有的译本甚至将刀霸羡排  相似文献   

19.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朱德普著《浙史研究》一书,是我国傣族历史古籍研究中的硕果。傣族历史古籍十分丰富。近门年来我省出版的数十种少数民族古籍译丛中,傣族历史古籍字数在百万以上,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有关西双版纳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车里宣慰使)世系的译本尤为学界专注。减湖,是西双版纳古地名,当地傣族又以“傣浙”自称。(史》之名,源于48年前李拂~编译而定名,并在我国著名民族史专家方国瑜教授支持下由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40多年来,《湖史》同类译本又面世10多种,它们在国内外傣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