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外宣,对唤起革命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争取国际社会舆论支持,塑造国家和军队良好形象,提升军队软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考察了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新的历史时期的党的军事外宣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今做好军事外宣工作的几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性修养是党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重视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高度重视党性、始终注重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从党的自身发展史中汲取加强党性修养的经验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视并加强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构成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党的政治信仰,不断创新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以党章为依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制度建设的优势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许洋毓 《世纪桥》2010,(23):46-47
经济与道德同宗共源,其关系古已有之,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道德对经济活动具有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本文从溯源的角度对经济与道德关系进行研究,以此说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协调一致性,为研究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赴东南亚部分国家(地区)的考察时间虽短,但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却不少,结合太原市率先发展的实践,我们认为有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一是重视发展多元型经济;二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三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历史主要历经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精英政治、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左派学生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理性化政治参与三个阶段。它启示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同时不必过分夸大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相似文献   

8.
刘秀芬 《理论学刊》2004,19(3):65-68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选择,这不仅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忠告,更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优势、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所在,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未来形象和未来命运所系。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道德协调发展的途径,一是作出制度安排,二是作为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三是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党的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纯洁性建设的高度重视。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史,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始终是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坚守。注重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的“肇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展”、全面抗战时期的“深耕”三个重要阶段,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内容生动接地气、领导干部上讲台、党史研学相贯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学习教育从初步探索到趋向成熟的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应多维立体化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构建党史学习教育“1+4”模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笔者赴苏州学习考察,启示颇多。一是外出培训方式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是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的办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应该借鉴苏州农干院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我们殷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党校事业的扶持和关心,尽快解决制约党校工作的诸多因素,把党校工作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力图构建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不仅能促进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还能实现社会公平;不仅能保障自由、民主与人权,还能实现和谐稳定。文章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形态进行考察后,得出新的启示:社会主义是一种选择,道路曲折与风险可以凭借科学的理论来抵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生产资料公共所有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可以通过政治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高尚道德人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蕴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尚的道德人格,既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集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一定意义上承载了人类共同的美德追求。50年来,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面对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审时度势,应对得当,短短三年,就克服了困难,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建国初期克服经济困难的做法无疑对我们今天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这些启示主要有: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是克服经济困难的关键;打击投机、平抑物价是克服经济困难的必要条件;开源节流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政策的实施及调整,使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实现及利益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在道德层面上引发对经济政策评判的冲突。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对经济政策加以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灵活处理不同背景中的矛盾,以富有创建性的视野不断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彰显出了毛泽东思想深刻的空间哲学表征。以空间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空间哲学思维,深入挖掘毛泽东空间思想的精髓要义,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需要,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吁求,对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战略实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彦敏 《理论学刊》2005,2(10):90-93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其作用至关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在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者,传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建思想,非常注重发展党内民主。但由于19世纪末的俄国政治险恶,加上刚成立不久的俄工党组织十分松散,这成为列宁领导革命斗争所面临的实践困境。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党的凝聚力,对抗残酷的沙俄政府,列宁在建党初期着重强调了“集中制”的原则。《十月宣言》颁布后,列宁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积极吸取了第二国际流派中特别是罗莎·卢森堡关于党建思想的相关民主观点,探索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理论。通过研究列宁早期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相关主张,可以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建设能力提供有益的经验遵循。  相似文献   

19.
李筱  伍沛沛 《世纪桥》2008,(2):78-79
经济投入可以促进充分就业,为公民道德提高奠定物质基础;经济投入有利于物价稳定,为公民消费道德的实现预设经济前提;经济投入有利于环境保护,为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20.
国外反垄断法公共实施机制具有执法机构的独立性、组成人员的专业性、准司法机构与程序采用的广泛性、执法和解的具体操作性等特征,对于我国构建反垄断法公共实施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