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性死亡心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忆九  乌仁 《法医学杂志》1999,15(3):133-134
为明确不同死因的人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用脱氧核糖苷酸转播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坠即刻死亡及缢死者,心肌细胞未检测到凋亡变化。冠心病者,梗死灶周围心肌细胞呈弥漫性凋亡,且心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高心病死者,心肌细胞呈局灶性凋亡,间质血管则未见凋亡。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与心力衰竭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Bax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Bax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ax蛋白表达。Bax蛋白再灌注 0 .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 ,且表达主要在心肌内层。再灌注 1h后可观察到Bax蛋白不仅表达于心肌内层且已经扩展至心肌的全层。再灌注 2h发现心肌外层表达明显强于心肌内层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以发现Bax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弱。 结论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 ,Bax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且可以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诊断提供一项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汪枫  胡永良  李永宏 《证据科学》2004,11(2):129-130
目的 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ax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ax蛋白表达。Bax蛋白再灌注0.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且表达主要在心肌内层。再灌注1h后可观察到Bax蛋白不仅表达于心肌内层且已经扩展至心肌的全层。再灌注2h发现心肌外层表达明显强于心肌内层,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以发现Bax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Bax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可以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诊断提供一项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挫伤后组织学及Bax/Bcl-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Chen L 《法医学杂志》2000,16(4):211-213
采用自制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进行组织学和 Bax/Bcl- 2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发现 :伤后 12h~ 24h,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白细胞附壁和游出;伤后 4d,挫伤灶周围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和核大而深染的星形胶质细胞; 8~ 10d,挫伤灶处形成软化灶; 12~ 14d,挫伤灶愈合变成胶质细胞结节,或者变成囊状,可见大量的星型胶质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 Bax/Bcl- 2表达水平与伤后经历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来,学者们对冠心病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进行了大量探讨,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准确的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仍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1]。有研究证实,凋亡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及其周边区域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2~4]。本文作者曾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TUNEL技术对心肌缺血早期缺血区、缺血边缘区和正常区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意义[5]。对在实际检案中遇到的SCD心脏和可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急性心肌缺血猝死心肌细胞胞浆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27例可疑早期心肌缺血猝死(早期梗死组)、10例心肌梗死猝死(心肌梗死组)、11例冠心病非心性猝死(对照组1)以及10例正常心肌(对照组2)中HO-1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早期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在心肌细胞胞浆中HO-1均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1和对照组2心肌细胞胞浆中HO-1弱阳性表达或无表达。早期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之间心肌细胞内HO-1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镜下各组心肌细胞胞浆内HO-1表达的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差别明显。结论 HO-1可以作为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性猝死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早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意义。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早期 (6h内 )不同时间缺血损伤区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缺血 1h在缺血区域发现少数散在的凋亡阳性细胞 ,3h达高峰 ,随后下降。正常区域未发现凋亡细胞。缺血边缘区域也在缺血 1h局部开始出现心肌细胞凋亡 ,并随缺血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 ,缺血 5h达高峰。表明凋亡是早期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心肌凋亡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一个灵敏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早期心肌梗死bFGF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B 《法医学杂志》2000,16(4):205-207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色,有些细胞浆也有阳性染色,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可疑梗死组 21例中 17例见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为强阳性染色, 4例为弱阳性染色,未见阴性染色。而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3例呈弱阳性染色,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对照组 bFGF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和可疑心肌梗死组( P< 0.001),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果表明 bF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致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早期脑损伤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ng XD  Shi WD  Qin QS 《法医学杂志》2003,19(2):78-80
目的 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表达的变化规律与损伤时间关系。方法 运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伤后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伤后3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阳性表达,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4h达高峰,随后呈下降的趋势,至伤后10~1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用于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推断及生前与死后脑损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系统的意义,应用TUNEL法、透射电镜技术观察20例冠心病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冠心病组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千分率(557.94±144.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30±20.68%),P<0.01,并有趋势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越多,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越明显。电镜下见有的心肌细胞出现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边聚、核膜完整的早期凋亡特征;有的则出现染色质更浓密、电子密度明显增加、结构模糊不清、核膜仍完整的中晚期凋亡细胞特征。细胞凋亡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VEGF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人体心脏标本VEGF的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 :心肌梗死组 2 4例心脏标本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均可见棕黄色VEGF强阳性染色 ,有些胞浆也呈阳性 ,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 ;在可疑梗死组 2 1例中 ,19例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强阳性 ,2例为弱阳性 ,未见阴性 ;在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仅 1例见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散在棕黄色VEGF弱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VEGF阳性指数 ( 0 3 0± 0 10 )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 ( 12 46± 3 2 6,P<0 0 1)和可疑梗死组 ( 11 70± 3 5 6,P <0 0 1) ,后两组之间阳性指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定量检测心肌局部VEGF的表达可望作为因早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性猝死死后诊断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双后肢挤压伤后肺、肝细胞的凋亡过程,探讨挤压伤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双后肢挤压伤模型,采用TUNEL法对大鼠肺、肝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双后肢局部肌肉组织明显损伤,肺、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凋亡相关蛋白Bax上调、Bcl-2下调、caspase-3被激活(P0.05)。结论大鼠双后肢挤压伤后引起肺、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可能是损伤释放的相关因子介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ctin、Dm、Fn和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确诊的30例尸检心脏标本,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心肌组。在心脏左前壁取材,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Actin、Dm、Fn和Mb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客观测量及比较各组标本染色强度。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中,Actin、Dm和Mb在心肌细胞中表达均明显缺失,而Fn明显表达;而且在这两组间此4项指标表达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在正常心肌组中,Actin、Dm和Mb在心肌细胞中表达均无缺失,而Fn不表达。结论Actin、Dm、Fn和Mb对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能反映明确的心肌坏死,但对坏死发生的机制缺乏特异性,因此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15.
梅增辉  姚芳  邓伟年  刘余庆  张玲莉  陈晓瑞 《法医学杂志》2007,23(3):170-173,176,F0002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细胞(RGCs)形态学变化、Bcl-2/Bax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视神经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动物模型,用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RGCs的动态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Bcl-2及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神经横断伤后RGCs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s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Bax表达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与RGCs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视神经横断伤后Bcl-2和Bax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和Bax在冠心病猝死(SCD)者心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CD诊断的意义。方法 25例诊断为SCD者心脏样本为实验组,25例非心血管疾病猝死者心脏样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CS-1和Bax在心肌中的表达,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SCD猝死者心肌SOCS-1与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值SOCS-1为5.830 6,Bax为5.573,两种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D组中SOCS-1表达阳性以上且Bax表达弱阳性以上有22例,而正常对照组仅有1例。结论 SOCS-1与Bax均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过程,检测两种指标在心肌中阳性表达,可以为SCD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且联合检测可提高SCD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为博落回中毒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制作大鼠博落回总碱中毒实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技术,观测不同时间段大鼠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 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博落回总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不同,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博落回总碱中毒症状不明显情况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可作为鉴定博落回总碱中毒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中介素(intermedin,IMD)预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法医病理学研究心脏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 方法 大鼠H9c2心肌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IMD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内部超微结构存在损伤,而IMD预处理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轻缺氧对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缺氧组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IMD预处理降低了缺氧对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凋亡率的影响(P<0.05). 结论 IMD能提高缺氧心肌细胞存活率、减轻缺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可以揭示心肌细胞缺氧保护作用的机制,为心脏性猝死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脑挫伤后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动态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Vim表达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42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者,根据伤后死亡时间分为6组(〈2h,〈24h,〈3d,〈7d,〈14d,≤30d);取大脑挫伤灶进行HE和Vi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im染色阳性细胞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脑挫伤后2h挫伤灶内脑组织挫碎、出血,5.5h挫伤灶周出现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3d脑水肿明显,7d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14d胶质结节形成,30d出现大量泡沫细胞,胶质瘢痕增多。Vim染色结果显示,脑挫伤后5.5hVim开始表达,少量Vim阳性细胞出现在挫伤灶周围,7d阳性反应性最强,14d逐渐下降,30d胶质瘢痕增多,Vim阳性表达又增强。Vim阳性细胞主要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结论Vim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呈现一定波动性,其表达部位在脑挫伤周围,Vim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作为推断脑挫伤时间及部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猝死心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在心肌缺血猝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价值。方法收集不同案例心肌蜡块分为疑似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早期梗死组)20例、心肌梗死猝死组(心肌梗死组)15例、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对照组1)10例和正常心肌组(对照组2)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观察心肌胞核和胞浆中HMGB1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算HMGB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用SPSS 13.0对表达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HMGB1在四组心肌细胞胞核中表达均呈阳性;早期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胞浆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1和对照组2胞浆呈阴性。各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3031±0.0557、0.3195±0.0523、0.0252±0.0030、0.0207±0.0029,早期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阳性反应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HMGB1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