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内监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李玉梅《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通过搞好党风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周义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问题。我们应当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社摆在突出的地位,始终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人才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科学的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在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市场契约、合同、入股、入社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把现代工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有关产业部门同农业的种、养、加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互相制约、互惠互利的农业共同体,使农业生产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一体化,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道德进步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价值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运作能力可以凭借市场的竞争力而大大增强。竞争的实力是质量、信誉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健康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其运作的个体都必须懂得质量,信誉就是财富。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销售规模的大小,并由此决定着个人利益实现的多少,要想获得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利益的前提,那些损人利己,坑蒙拐  相似文献   

5.
根源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在现代市场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构筑在社会公德之上。离开了社会公德的制约,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的作用就会减弱。同理,离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性就受到了动摇。因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目标的正确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张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重要论断。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认真落实六中全...  相似文献   

7.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的结果,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是全社会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它对于经济发展以至文明进步,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历史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是一直和资本主义制度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影响呈现了极其复杂的状况。我们正在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她不仅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应该将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结合起来,还要借鉴外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对资源最有效的配置,获取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本文拟就全面地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在进行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同步的现象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为什么目前在我国社会中又确实存在种种消极腐败等不文明的现象呢?能不能把  相似文献   

10.
越是搞市场经济越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企业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必要性,那就是:越是搞市场经济就越要加强企业管理。这是因为:1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的经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不同,它只能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使资源配置到那些经营好、管理水平高、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否则,企业就不能占领市场,也就不能从市场获得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2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11.
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提倡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目前,人们对此尚未形成共识。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一切向钱看”,个人顾个人;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不适合市场经济领域。受此影响,一些人为人民服务思想逐渐淡化,个人主义思想逐渐滋长。这种笼统地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同起来,同为人民服务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导致这种不正确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为人民服务思想,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正确分析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归根结底是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大多是把两者对立起来了.例如,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冲击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精神文明滑坡;等等.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疑虑,一是担心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未来十年间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这两个转变一个是体制的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两个转变对我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其中在经济体制上我们要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道路,使企业能真正走向市场,真正有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无形的手"的力量,力争完成我们宏伟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1998年亿万群众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抗洪精神”,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真实写照和充分体现。当然,还应看到,目前我们的社会在精神生活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十四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18.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基本原理,是以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依据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充分论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随着物质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9.
蔡金枝 《理论导报》2007,(10):24-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0.
《唯实》1987,(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这本书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认真学习这些论述,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