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也是目前各级政府改革的重要任务。服务型政府要求行政过程透明、公正、公开,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不仅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法律要求。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行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政府信息公开在中国还未发挥制度创设时的预期功效,相反却障碍重重。为此,树立并践行信息开放型的治理思维、建构系统的公开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是我国真正全面有效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阶位低,法律体不完善,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状况;提出了从立法障、机制保障等方面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建议,特别强调应将公民知情权纳入宪法、尽快促成更高阶位的立法、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细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信息公开的例外范围、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刘颁 《人民论坛》2014,(8):123-125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共识,也是实现公民行政知情权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其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政府信息公开体现法律公平公正的价值品质,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制度方面完善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意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救济制度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保障,而且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梦露 《人民论坛》2013,(12):72-74
以人民主权为视角,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主要价值.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着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人员的思想意识、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体系等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权力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成为许多现代国家的选择。因为,它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对行政权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施行这一制度,是我国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环境知情权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环境信息公开主体范围狭窄、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措施较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法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明确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拓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扩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2,(7):95-95
张云霞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当前,确保真实全面的信息公开、实行权力运行透明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然而,在信息公开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缺乏立法硬性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真实性程度相对偏低、形式和渠道未能考虑其可接受性和获取性。解决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快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设,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规范和完善信息公开的形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重要标志,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动力。然而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应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职能;应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的管理机构及经费;应建立各级政府的标准化网站,统一规划与设计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发布渠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现状;指出在规范和加强信息公开方面,要解决好已申请公开制度的落实、申请过程的争议解决机制,秉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角度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收费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海燕 《湖湘论坛》2007,20(5):77-78,90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收费制度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制约着民众获得信息权利的实现,有必要在对各国信息收费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经验,促进我国信息收费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府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息是最核心的国家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保障公民的权利,推进政治文明,促进依法行政,防止腐败滋生。电子政府建设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4.
现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开放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将极大地推动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公开是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条例》的颁布对档案信息利用立法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在立法理念、信息公开的主体、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档案利用立法形成较大的冲击。档案部门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开放利用为原则的立法理念,协调档案开放立法层次,把机关档案室纳入档案开放服务机构体系,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限,扩大档案开放范围,设立档案开放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8,(9):29-32
5月1日,以建设透明政府、公开政府、阳光政府和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13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宣传好、贯彻好《条例》精神,扎实有效地搞好我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指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深刻认识和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们拟订了《政府信息公开知识问答24题》,现予以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的刊发一些相关政策解读、工作要求、知识问答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完善警情通报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信息更加公开。警情是重要的政府信息,警情通报制度的建立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尝试。但是当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警情通报制度还存在主体模糊不清、权利义务不明、内容不确定等诸多问题,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中国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五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向纵深发展的三项措施:厘清政府行政职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途径;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启动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程序,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位阶。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是我国政府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本文从信息公开视角切入,针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可行性路径,认为应主要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动反馈机制、加强新闻发言人自身建设几个方面着手,为构建透明型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9.
WTO透明度原则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将对我国行政法制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建立透明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是WTO透明度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缺乏信息公开制度,因而政府应本着服务行政的理念,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利用高效、便捷的载体,向社会公开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信息.应制定一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20.
李秋风 《传承》2012,(16):84-86
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建立以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一种世界趋势。自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透明、开放的气象日益展现,但离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打造阳光政府的目标要求尚有距离。本文试就如何有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