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信与迷信     
迷信,就其本质特征来说是盲目地相信或过分地相信。 “迷信”一词,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一,特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或几种现象,如巫术、占卜、算命、观相、降神、崇拜偶像等。其二,表示某些信仰可能具有的某种状态、属性。如指一种信仰的不理智状态和盲目崇拜。其三,指人们对信仰的否定性评价,表示的是“迷信”与“智信”、愚昧与智慧的分野。 迷信现象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期,它比宗教信仰还要早。当远古时期的人们生活在迷信之中的时候,当那时还没有比迷信更高级的信仰现象的时候,人们真诚地相信这些东西,当然不会意识到这些…  相似文献   

2.
武红军 《学理论》2008,(3):49-50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博士完成的“我国县处级官员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得到了一批实证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县处级官员自称相信“相面”这种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为28.3%;自称相信“周公解梦”的比例排第二,为18.5%;自称相信“星座预测”的比例为13.7%;自称相信“求签”的比例为6.0%。而且这些官员中,大半家里设置佛堂.每天香火伺候。反之,只有47.6%的县处级官员表示不相信迷信现象。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县处级官员,不同程度地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查处的众多腐败案件中,不乏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失、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的现象。有的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公开宣称自己的宗教信仰,与党员干部身份严重不符。归结为一点,就是精神家园防线坍塌、取向偏移,变成了不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里,而是到宗教迷信里寻求价值和信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迷信与文化     
东耳 《瞭望》1982,(11)
有一首歌,解放初还很流行,年龄稍大的也许都还记得。它嘲讽了一位怕鬼的姑娘的愚昧无知。词曰:“她,的确傻。鼎鼎有名的傻大姐,叫她去放哨,她说‘怕鬼呀’。”后来,大约“傻大姐”进步了,不再相信那些虚妄无稽的鬼话,因此,这歌也很少再有人唱了。 日月如梭,当初的傻大姐现在怕已届垂老之年,却不料在城乡又冒出了一批新的“傻大姐”,当然,他们绝非全系女姓。据有人调查,上海郊区的川沙县有一个大队,全从四百六十一名社员中,迷信鬼神者竟  相似文献   

5.
乘势而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随着揭批“法轮功”斗争的深入,广大农村出现了告别迷信、崇尚科学的热潮。这股热潮犹如强劲的春风吹拂着广表的原野,给农民脱愚致富、脱贫致富带来新一轮希望。近日,笔者在江西进行社会调查中,朱撷到一组令人欣喜的信息新干县抓住揭批“法轮功”的契机,在广大群众中,加大了破除封建迷信的力度,全县拆除乡村滥建的野庙对应,并将一批建筑质量较好的野庙、词堂改作文化活动室,每个文化活动室订有报纸20多种,藏书2000多册。…  相似文献   

6.
瞭望信箱     
《瞭望》1988,(39)
《校舍倒塌的教训》给人的启示:看了贵刊23期《校舍倒塌的教训》的摄影报道后,令人难受,令人愤慨!这种视学生生命为儿戏的严重官僚主义现象必须严肃处理。我们从这血的教训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们这个地区也有一部分中小学危房,因此,我们决心尽快地组织调查,会同有关部门逐一落实。坚决制止类似现象出现。 江苏盐城市郊区教育局监察股袁表  相似文献   

7.
郝盼盼 《学理论》2015,(6):140-141
《菊与刀》提供了认识日本人,了解日本文化的原料,即便作者本尼迪克特本人并未亲身抵达日本国土,但她在书中提到的有关日本的矛盾文化、"耻感文化"甚而等级文化的现象还是令人身临其境。试图就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到的文化现象,探究日本矛盾文化、"耻感文化"和等级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追踪到引起日本人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活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网络中一种被称为"玄幻小说"的文学开始流行,而且学生过度沉溺其中的看"书"成瘾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书"瘾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列举了这种现象对大学生学业、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危害,最后提出解决大学生"书"瘾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迷信邪说为什么能够得以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轮大法”可以称得上是现代迷信邪说的代言人。它提出的地球是宇宙垃圾站的宇宙观,人是神造的生命起源论,政府无用的社会观,转法轮、开天目的认识论,业力回报的人生观等等,虽然不过是给传统世俗的迷信观点披以个别现代科学术语的彩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被不少人所信奉。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此唯心、如此反科学的迷信荒唐言论加以简单的包装,却会被那么多人相信呢?究其原因,任何理论的产生,包括谬论,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它的流行也是以现实社会的某种需求为基础的,特别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精…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6,(10)
近年来全国两会有一个可喜现象,就是不但两会前后,而且两会当中,代表、委员既谈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和困难。从审计长列出令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到许多部门的负责官员义正词严地曝光工作中严重存在的负面现象,令人观感一新,精神一爽。  相似文献   

11.
眭达明 《各界》2022,(3):17-20
对于神秘的风水学,曾国藩虽多次说过不相信,实际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敬畏. 据现存文献记载,曾国藩与魏源没有见过面,而且从无书信来往,曾国藩称其为朋友,是因为读过魏源绝大部分著作并受其影响很大,完全称得上文友和书友.咸丰九年十二月初十,曾国藩在日记中记录了一段谈话,对魏源迷信风水很是吐槽了一番. 曾国藩显然错怪了魏源...  相似文献   

12.
吴江的新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来龙去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我们研究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 首先令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在分析“来龙”时,不仅考察了领导人和党的决议的有关论述,而且考察了理论界的有关讨论。后者的考察恐怕只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可能和必要。回顾斯大林时代,那 万能主义和领袖万能主义的时代,国家迷信和个人迷信盛行。不仅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高度的国有化,而且对理论研究进行粗暴的行政干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有一种与这个历史进程很不协调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活动,它就是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 当前,在一些农村,“算命先生”生意兴隆,“巫婆神汉”活动频繁,封建迷信真有卷土重来之势。  相似文献   

14.
蒋德海 《民主》2013,(5):56-5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领导来源于人民,应当受到人民相信和信任。相信群众反映的政治逻辑和性质不但不民主,而且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是救世主意识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相信群众"的结果往往是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障。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应当从"相信群众"向"被群众相信"转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但反观新中国建立以  相似文献   

15.
5月5日以来,一些城乡出现了点香烛、烧火纸、放鞭炮、挂菖蒲(或艾草)、供祭品等迷信现象。据了解,这是因为某地一哑巴突然开口说话,说今年有一场大灾难,要烧香祭天才能避邪。于是,一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唯科学主义是随着我国近代救亡图存而向西方学习中所形成的、并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有所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分析其与科学精神的背离,有助于祛除现代迷信,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分离与冲突,进而使我国走出一条避免西方现代性弊端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从新闻媒体的不断曝光中,看到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呈现出令人揪心的上升趋势。2004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5岁的人群中,自杀居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大学生的自杀率更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为1/5000,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此外,大学生伤害其他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浓硫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的特权感知是认识官场特权现象的特殊视角。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对于官场特权现象感知强烈,具体表现为:特权思想严重、特权行为多样、特权关系复杂、特权危害严重。特权现象具有寄生性、虚假性、垄断性、不平等性和扩张性等本质属性,在官场中呈现出特权群体广泛、"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特权现象明显、制度性特权明显的特征。调查对象认为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的不足是滋生特权的关键因素,他们认同制度建设、思想教育和强化监督等治理措施,并对中央开展特权治理充满期待,但对治理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9.
漫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真是入木三分。请看这幅漫画:一对打扮入时的青年情侣,对一处挂着“小神仙”招牌的卦摊儿不屑一顾,说,“别理会这迷信货色”!可转过身去,那位女郎却拽着男士一溜小跑,奔向一个用电子计算机“科学算命”的卦摊儿,并且得意地说,“咱们相信科学”! 小小一幅漫画,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正《光明日报》2014年9月5日刊登李宗彦的文章指出,凡事"不相信",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公权力的行使运作,固然是认知偏离了现实,有待纠正。然而,这种心态何以并不少见?归根结底,人们的"不相信"源于有些部门和人员的"不诚信"。从更大范围看,人们不相信的不只是公权力,"怀疑一切"似乎成了某种思维定式。人们有时宁肯相信虚假丑恶,也不相信真实美好。一件坏事的影响用十件好事都难以消弭。当前,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完善,简政放权、公共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多了,"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