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教育具有德育的多种功能。它可以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德育的发展,同时在功能上加强对学生情感上的教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育本身相互交融。新时期要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是前提,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关键,同时应倡导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为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主观意识,必然是道德主体德性的产物.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响的存在,更是道德主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表现,并且反过来影响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具有或隐或明的强大道德教育功能.作为一种美的存在的德育,与音乐相互借助、内在交融、彼此互化.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创新德育理念、拓展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简化德育过程、强化德育效果具有十分有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分析高校影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促使他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对于我们培养“四有”新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视文化在德育中的正效应 1.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影视文化是人们以审美的形式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媒介,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觉与时空自由转换等艺术元素熔为一炉,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它又反过来作用于人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占领政治思想教育制高点的重要工具。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应更好更紧密地将艺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主阵地",积极打造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的"立体攻势",抢占时代艺术的新阵地,建立艺术教育与生活的常态化联系,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确定三维目标,把握德育的广度 高中课改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在一节课里能解决哪些德育问题。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多少个德育点,这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科内容进行预测和确定,然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要做到德育融入学科教学,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教育预见能力,才能科学把握学科德育的广度:只有对德育对象、内容、影响因素和效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准确的估计,才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保证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家,江泽民对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素养.他善于借助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来表达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师友的怀念之情,对亲人的眷恋之情.在一些国际场合上,他还善于用音乐来增加互信,促进友谊.他对音乐这门艺术的一生挚爱与娴熟运用,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趣味,而且表达了他的人生情怀和品格追求,更展现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陈昶 《求实》2012,(Z2)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最富情感的.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所以说情感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灵魂.但现实中不少学生感到音乐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认为音乐学科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种畏学和厌学的情绪呢?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情感的揭示有关,因为离开情感教学的音乐确实会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李岚清副总理指出: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下面从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容是形式组织或安排的内在依据,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音乐艺术的内容分为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方面,前者是音乐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情感逻辑所蕴含的音乐成分,后者则是用语言文字或某种欣赏形象来加以说明描述的內容,是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特点或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窗口,石首市实验小学把100余米长的水泥护坡改建成了德育艺术长廊。通过精心设计布置,使这一长廊主题突出、布局美观、内容丰富、实效性强,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井诉诸听觉的艺术,它只能靠声响和听觉来完成作品。它不像绘画、雕塑那样以视觉空间为存在方式,给人们视觉形象,但却擅长表现人的情感、情绪的状态,主情而不主形。由于它不是提供定向画面,因此,其形象是欣赏者心灵中建构起来的高度自由的意象,有极大的抽象性、不确定性。构成音乐的声音,不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背景1.社会文化。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强调人类要通过理性去理解并改变现状,认为人类自身力量如果被赋予自由,就能以理性为武器来实现自身价值。部分音乐家们认为这是一个拥有新思想的年代,热衷于新型音乐艺术形式创作,希望以此来把握当时社会艺术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3.
据《圣经·创世纪》载,上帝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中,告诉他们园中的果子都可以吃,唯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亚当、夏娃受蛇的引诱,吃了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那蛇本在亚当和夏娃的心里。上帝从中所应吸取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贞 《山西青年》2022,(16):109-111
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在音乐领域获得的成果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在钢琴音乐的发展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当中持续吸收西方音乐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尤其重视对传统音乐要素与风格的融入,通过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特色的形成,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特色钢琴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为音乐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长足发展,在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其艺术特色,又要做好演奏特点的分析,有效突出中国音乐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视唱练耳是音乐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者形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化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把教育者传播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机制,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由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外化为受意志控制的实际行动,这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是外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显然,提高“内化”程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程度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9.
中央16号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突出实效。德育的根本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益人性和审美性。创造德育的实效,就要把德育当作科学事业、人文事业、艺术事业,实施科学德育、人文德育、艺术德育,由此勾画新的思路,营建新的氛围,行用新的方法。一、使德育成为求真务实的科学事业把德育当作一项科学事业,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大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培养,造就大学生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职业本领,更要通过科学的德育工作,塑造大学生适应社会合作要求的人格本领,使之成长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20.
刘胜良 《世纪桥》2008,(2):115-116
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是自由和道德的统一体,闲暇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从构建形式多样的闲暇德育活动载体和构筑闲暇德育的长效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来实施闲暇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