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定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是什么?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真正由软变硬?怎样切实有效地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这都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为此,我们根据近期部分报刊资料,作如下综述:一、如何澄清当前在这两者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主要模糊认识1、三种模糊认识。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仍然存在着三种主要模蝴认识:一是“代价论”,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也、然要以牺…  相似文献   

3.
试析经济发展中社会道德恶化的原因李鸿生,刘洪文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人所不争的事实。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党提出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了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物质富足、经济繁荣的同...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与八大经济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既应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基本正确的。周思来对这一方针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方针的科学内涵及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控设仍具有现实意义。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纠正1956年经济建设中冒进的产物,冒进的主要表现是经济计划中的过高指标和生产建设中不分轻重缓急的齐头并进。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党的主要领导人指导思想的失误。1955年夏…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决不能重复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 在大家忙于集中精力搞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任务,提出了要求.特别指出,要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由于“急于求成”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每次都是以大干快上开始,以治理整顿告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总结四十年来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地分析了一再出现急于求成、大起大落的原因,确立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标志着党对中国经济建设规律韵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本文打算在此基础上就“急于求成”之所以在经济建设中反复出现的原因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以下几种关系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量力而行、积极奋斗、循序前进的方针,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它包括如下基本含义:量力而行,就是从实际出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急于求成、盲目蛮干;积极奋斗,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少花钱多办事”,不消极等待、畏难不前;循序前进,就是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经济的发展,不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在这项方针中,“量力而行”、“循序前进”是基础,“积极奋斗”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新的一年开始了。1986年,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胜利的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七年,我们国家一直发展得比较好,也比较快。政治上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经济上进入了稳定协调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当前各项改革的势头很好。在改革的推动下,各条战线生机勃勃,热气腾腾。这一切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只要全党团结一致,紧紧地依靠人民,任何困难和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一、文化的定义和作用文化的定义说法很多,但从最广义上说,文化应该是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从这个含义上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文化,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也都是广义的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过去所说的文化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恐怕并  相似文献   

10.
十三届五中全会指出,无论是在治理整顿期间还是治理整顿任务完成之后,都必须始终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指出这个方针是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的总精神和指导思想.什么是这个总方针和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呢?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从原则上说,我们所说的持续,就是要长期保持正常的发展速度;稳定,就是不能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党的整个领导体制的架构中,地方党委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层级,担负着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领导本地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提高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一新的角度概括和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方针和原则的系统体现,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江泽民同志为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的新角度概括和阐述有中国特色让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谈一点初步的理解。 (一)这样概括和阐述,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的进一步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施政纲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相似文献   

13.
实行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的长期不变的方针.特别是十三大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与合作”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现  相似文献   

14.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方针,与私有化有着本质区别。划清两者界限,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构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确定了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任务,并且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民主、法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最佳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早日实现,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团结》1994,(2)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新时期,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的指导方针。”这是党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规定的极为重要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这个方针,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党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广大同志,要牢记这个方针,坚定地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近期要论     
努力使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没有适当的发展速度,就会丧失机遇,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发展速度低了不行,那样经济就上不去,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受制于人。经济落后的国家,不仅国内政局难以稳定,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也难以发挥作用。原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虽然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长时期处于困境之中。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实力强大,才可…  相似文献   

19.
"文明冲突"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舒 《理论探讨》2006,1(2):131-132
文明,是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的标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明差异。文明的差异,其实质是文化的差异。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或由于其他经济及种族方面的原因,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演变为“冲突”,甚至是对抗。“文明冲突”是文明和文化互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及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推进社会发展和繁荣。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是借助文明“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国、本地区的文明。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8,(46)
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这句话恐怕是我们政治、经济生活里使用最频繁的词句之一,差不多家喻户晓了。作为国家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它得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拥护,无论是各级干部还是理论工作者,都认为它是正确的,几乎听不到任何异议。 但是,这并不等于大家都按照这个方针办事了。这个方针在贯彻执行中,常常出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情况;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说的多做的少,说得好做得差,或者只说不做,甚至嘴上如此说,而行动上却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出现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