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强调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都贯穿着阶级斗争。当今世界 ,所有国家都存在着阶级斗争。国际上和国内的阶级斗争 ,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背景。在当今时代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在公共语境领域发生了从阶级到阶层的话语转换,这种转换可以从社会分层理论的两个重要理论源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各自所蕴涵的语境逻辑和当代中国整体性社会诉求中得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一种关涉政治革命的宏观历史理论,与试图保持价值中立的关涉合法性论证的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具有极为相殊的语境逻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革命时代阶级斗争理论的"路径依赖"以及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语境误读,导致阶级和阶级斗争话语泛化.改革开放后公共话语发生的从阶级到阶层的转换是对中国社会整体性诉求的恰当回应,但这种转换并不表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应当退出公共语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我们共产党人指导革命斗争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的看法,曾有两种偏向:一是在我国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仍然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仍要一切“以阶级斗  相似文献   

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多元的,经济基础也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是一元的。经济基础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和组织。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思想,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组织,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是一元的。上层建筑具有层次性,思想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制度性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工具。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  相似文献   

6.
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今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由简单向复杂化的历史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从社会关系中消失或者说阶级划分已经无关紧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阶级划分理论上,从一元标准转向多元标准,以剥削、权力和知识为标准的阶级划分理论,扩展和延异了传统阶级概念的内涵,但其研究方法需加以辨析。在阶级斗争日趋衰落和式微的同时,以争取公民权利和各种生活机会为指向的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新的阐发,使阶级斗争理论由宏观经济政治领域转移到微观社会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长期在阶级社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还将继续影响社会生活,加上国际上资产阶级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运用毛泽东阶级分析法观察分析带阶级性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770年,西周开始衰落,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至公元前476年止,称为东周,史称春秋。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特点:首先,在经济制度方面,是铁器生产工具和耕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的大量出现。破坏了以井田制度为主干的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形式。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一方面是奴隶主阶级内  相似文献   

9.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集团、阶级、政党、国家、权力、统治与被统治等都曾是政治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现代社会,有人认为是无阶级社会或是由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可以不讲政治了,这不仅是片面的认识而且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因为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现象,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就永远不会终止,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是由此,尽管我们处于和平年代,又是集中精力建设经济的年代,但是我们丝毫都不能忽视和忘记讲政治。  相似文献   

10.
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重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这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究竟是无根之木,还是有源之水,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探讨并弄清这个问题对把握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阶级阶层关系和谐就是指产生矛盾的各阶级阶层能够在社会统一体中相互包容,协调运作,有序转化和融合,避免出现阶级阶层对立,甚至阶级斗争,使社会始终处于良性运转、健康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民主政治可以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群体提供整合、妥协、平衡的渠道和平台,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阶级概念的界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划分以及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普兰查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对中间阶层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位。中间阶层属于新小资产阶级,不是工人阶级,但是通过认同工人阶级的立场和工人阶级结为联盟,成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对待国内的阶级和阶级分析,仍然是需要探讨的大课题。对此,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系列论述和政策,关于社会基本力量、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变化的论述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三个代表”为代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从而在社会阶层分析问题上又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具有三个重要的命题:"阶级和阶级斗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解读《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引起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传统的两大对立阶级中各自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阶层,尤其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除了传统的中间阶层依然存在外,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中间阶层。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中间阶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斯大林在肃反运动中的错误、苏共二十大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存在及波匈动荡,使毛泽东明确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基于以上原因,毛泽东对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探索,创立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水平。进一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处理当代我国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以及思想文化中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份和阶级压迫的重要工具。但它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我国警察始建于清末,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清末建警是清末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清朝政治、法律制度也与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相适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时,清王朝虽然仍保持着独立的封建帝国的躯壳,但实质上已经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在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的思想方法似乎与通常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社会活动的思想方法不同,在某些人看来,这种方法在政治上似乎有“右”的倾向,在阶级区分和阶级斗争方面似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考察和总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点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只有用革命的斗争实践反对现存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在我们目前社会主义社会,则需要用改革、发展等实践活动改变一切不和谐的因素,从而实现社会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和谐思想的基础上,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里影响社会和谐的最直接原因是阶级斗争,指出:"…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一方面提出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决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另一方面又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讲阶级消灭,不讲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讲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并且片面宣传全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爱。这种片面性实际上在党内外起了一种麻痹作用。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