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7,(18)
<正>日前,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共28名师生组成的重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赴台参加2017第八届"孔子行脚"活动。本届"孔子行脚"活动的记者会与宣誓大会在台湾师范大学礼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约370名大学生走进台湾的偏乡学校,践行孔子精神,为偏乡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快乐,播种希望。重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和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分别被分配到19个支教队伍,前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6)
正7月19日,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26位师生组成的,赴台参加"2016第七届孔子行脚活动"重庆代表团成功返渝。本届孔子行脚活动经过两天的培训,7月9日记者会与誓师大会在台湾师范大学礼堂举行,正式拉开了"2016第七届孔子行脚"活动的帷幕,来自两岸及港澳26所大学的340位学生在暑期走进两岸32所偏乡学校,为约4000名弱势学生进行课业辅导,以践行孔子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5)
正7月19日,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共28名师生组成的重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赴台参加2017第八届孔子行脚活动圆满落幕。7月8日,本届孔子行脚活动的记者会与宣誓大会在台湾师范大学礼堂举行。来自台湾的近120名学生,大陆的近250名学生,共计约370名两岸青年大学生走进台湾的偏乡学校,践行孔子精神,为偏乡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7月22日至30日,2016"阳光支教"暨"孔子行脚"两岸四地大学生支教活动在湖北举行。来自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15所高校的95名怀揣教育梦想的学子参加了支教团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覃红希望支教志愿者们延续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为更多山区留守儿童带去爱和希望。台湾师范大学带队老师刘荐  相似文献   

5.
孔子拜师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能者为师,无分长幼.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而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美名. 孔子跟苌弘学过音乐,跟师襄学过瑶琴,还跟老子学过《周礼》.在当时,苌弘、师襄这些人的名声远在孔子之下,孔子却向他们虚心请教,取长补短,真是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孔子将"知"、"行"以及"知行合一"作为哲学概念界定并详实论述,开创了中国知行观的学统。孔子肯定了人的认知能力,考察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孔子非常重视"行",认为个体价值的实现依存于他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孔子也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强调把内在之知转化为外在之行。当前阶段应不断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合理性因素并运用到工作仍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孔子学术道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7,20(1):42-46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精神依在.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改变     
从古至今,大概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还真不像到商场购物那么容易、那么精准。即便是像孔子这样的古之"圣人",也难例外。《论语·公冶长》就有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是孔子的改变。孔子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人际关系简单。特别是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与人为善,心地宽厚,为人"不忘久德",对人"不思久怨"。相信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尤其相信自己的弟子。但有一件事儿,却让孔子改变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的观点,提出了"今吾于人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8)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孔子儒家思想精华,由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牵头,并联合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世界瑰宝艺术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中国孔子国际书画艺术大展"活动,于9月在山东济南隆重举办。据悉,为响应支持这次山东大展,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在主席李兆银率领下,于日前在纽约曼哈顿孔子大厦孔子塑像前举行了创作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是儒家文明的开创者。儒家原始经典"六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历来被传统文化学者所信奉。有关于孔子与"六经"成书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说法:孔子创作;孔子编纂。孔子创作"六经"的说法既缺乏文献学依据,也没有历史事实作为支撑,不被人所信服。分别依据历史事实和文献材料论述"六经"的成书,从而可以探取孔子与"六经"的真实关系,且能印证孔子编纂"六经"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1.
李谊  王炎琪 《求索》2012,(12):102-103,71
随着儒学思想的国际化,其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位最伟大教育家之一,孔子学院得以遍布全球,印证了孔子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孔子"有教无类",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以成就"君子"为办学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于当今传统的精髓文化被当下大众文化冲击而逐步解构,信仰匮乏,传统失落等,是治愈之良方。全人教育思想的宗旨和理念与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对接吗?如何对接是教育者的课题,拙稿有基于此,在解读孔子的同时,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理念的对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8)
<正>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8周年。据悉,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9月27日,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行。据济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山东省保留的两大节庆活动之一。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承办。历经33年的传承创新,孔子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孔子对郑、晋两国先后"铸刑书"、"铸刑鼎"的不同态度对比,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法观。孔子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非常重要,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为政的好与坏。孔子认为,郑子产"铸刑书"是为维护礼制,应该得到赞赏,而晋荀寅"铸刑鼎"是为私利,理应批判。孔子的礼法观是以礼为主,以法为辅。  相似文献   

14.
姚何川 《传承》2011,(27):70-71
孔子由"仁"的核心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思想,但某些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对孔子思想作出了一些有利于自己统治的解释与宣教,并不惜大肆进行歪曲,造致后人对孔子思想产生诸多误解。还原孔子基本思想,并对其衍变之消极方面进行探析,对我们正确认识、批判地继承孔子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8)
<正>文化名人的自传大都洋洋洒洒,字以万计,儒学缔造者孔子的自传却出奇的精练,只有38个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西汉以来的解释存在太多误解,结合孔子的人生经历和儒学思想,孔子自传的原意应该作如下解释: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孔子)十五岁就立志要学习,学习文化道德,  相似文献   

16.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10,23(4):62-63,74
<正>名,即通过准确的用词来正确地表达一定的概念。正名作为孔子的学术方法,带有肩负学术任务的使命,是要通过对国家生活中礼法制度和名分等级的正确表达,以解决社会政治和伦理关系中的问题,要求人们谨言不苟。孔子热爱古代文化,在学术方法上有"好古"唯实的一面;而为了充实其学,则以"敏求"的方法来吸纳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不耻而下问",且"学无常师"。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仁"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财富伦理思想内涵.在义利并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的财富创造伦理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财富分配伦理现、"黜奢崇俭"并"合于礼"的财富消费伦理观.孔子对财富伦理的思考,蕴含了儒家财富伦理的诸多原则,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萍 《青年论坛》2001,(4):36-37
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仁"为本,提出了孝悌、礼、知、信等道德规范,并指出"内省"是实现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其思想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珺 《传承》2009,(12):154-155
实行因材施教必须要对施教对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孔子对弟子的思想特点、智力发展和才能特长,都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生观,不论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是对教育的未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纵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言传身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既是一位智者,又是一位仁者,他乐山乐水的高尚情操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仁者智者,胸中自有沟壑。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为什么仁者乐山呢?山,高大巍峨,山上草木茂密,鸟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