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中东政策走向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布什第一任期的中东政策,展望了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指出中东将继续成为美对外战略重点投入地区,其基本战略目标和主要内容不变,但策略和政策微调不可避免,并就美国中东政策面临的四大挑战(伊拉克重建、以巴冲突、伊朗核问题、大中东计划)及其政策趋向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与美国中东政策紧密相关。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聚焦大国战略竞争和区域威慑,构筑反伊朗地区阵线,严重偏袒以色列并忽视巴勒斯坦权益,试图改变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破坏地区力量平衡。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及其影响外溢标志着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走向失败并遭到反噬,其中东收缩战略再次面临重大考验,连同其全球战略受到严重冲击。出于全球战略和总统选举的考量,拜登政府将在剩余任期内集中精力尽快从中东地区冲突中摆脱出来,避免再度直接卷入中东大规模冲突。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目标面临诸多掣肘,多种因素决定其难有作为、难以摆脱失败命运。  相似文献   

3.
李金霞 《当代世界》2011,(5):48-49,53
突尼斯政局动荡以来,其示范效应不断扩散,继埃及成为地区局势的风向标之后,利比亚又成"风暴中心"。此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来势迅猛、波及面宽、政治诉求明确、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奥巴马上台后,忙于两场战争、国内改革和重返亚洲,中东并不是其施力重点。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立国18年来,其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个时期,呈现出叶利钦时期的先忽视、后重返,普京时期的强力介入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保持积极进取但力有不逮的曲线。尽管梅德韦杰夫政府继承了普京的外交路线,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力下降,俄罗斯在中东难有大的作为,将更多扮演中东事务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选择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并逐步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然而,自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区性持续动荡,特别是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伊斯兰国"问题都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构成了牵制和掣肘,这些问题对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而言,仍旧是难以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中东地区这场大变局三年多的急剧变化,在持续冲击该地区各国发展方向和冲刷地区政治版图的同时,对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就独步该地区的美国同样造成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持续调整其中东政策,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造成了影响。美国在中东具有重大战略利益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由来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全面进入中东,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就不断扩展增大。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  相似文献   

7.
陶短房 《南风窗》2011,(13):86-88
伴随中东局势变化进入尾声,却有一波波"倒春寒"袭来,在不同国家登场的恐怖袭击、部落混战、民主恶斗等后患,将愈发困扰企望一夜间迎来美好民主的民众,且发人深省。奥巴马5月19日发表的"新中东政策"讲话,与其2009年6月4日"开罗讲话"遥相呼应。仅仅相隔两年,当年人们斥之为"天方夜谭"的"阿拉伯之春"居然已部分实现:突尼斯、埃及业已变天,也门、叙利亚积极跟进,利比亚的卡扎菲早已众叛亲离,成为  相似文献   

8.
拜登政府将延续前两任政府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基本路线.结束"无休止的战争"、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推行价值观外交,将成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三大优先任务.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遏制俄罗斯和伊朗并重拾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强调多边主义,淡化军事作用,突出价值观外交,重视外交的机制化而非"私人化",将构成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主要特点.拜登政府或将难以摆脱21世纪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宿命,美国在中东"欲离还留"的趋势恐难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美拉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奥巴马延续了第一任期的拉美政策,至今尚未出台有实质意义的新政策倡议。2013年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美洲国家组织演讲时宣布了"门罗主义"[1]的终结,其基调无疑反映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性反思,但这也仅是美国调低霸权姿态,并不会对美拉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出于国内能源结构变化、全球治理进程压力和自身环境安全的需要,奥巴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气候政策和战略继续延续其第一个任期"绿色新政"以来的核心理念,即承认全球变暖,并承诺积极应对。与第一任期相比,奥巴马当前的气候政策思路更加清晰、团队更加强大、执行更加坚决。2013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历史上首份国家层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