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核鉴定是对原鉴定的认定或否定、补充。我室自1991年8月至1996年12月期间受理的1542例活体检验中复核鉴定有150例,占鉴定总数的9.72%。本文将150例复核鉴定情况总结分析如下:资料分析1.案件性质刑事案件143例,民事案件7例。2.复核鉴定时间距发案最短31天,最长4年,平均157天。3、伤情及原鉴定结论头部外伤69例,容貌毁损10例,各种骨折42例(肋骨骨折8例,肢体骨折26例,脊椎骨折6例,鼻骨折2例),耳损伤5例,眼损伤14例,外伤性血尿6例,外伤性癫痫2例,软组织挫伤2例。150例中,原鉴定重伤73例,轻伤70例,轻微伤7例。4.鉴定…  相似文献   

2.
伤病共存死亡28例复核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28例伤病共存死亡的实际案例的复核鉴定进行了回顾分析。资料来源选自1990—2004年复核鉴定1288例中,共发现具有伤病共存情况提请死因复核鉴定的案例28例,占2.17%。结果与分析一、一般情况1.性别:28例复核鉴定中,男20例,女8例。2.年龄:20岁以下2例,21~30岁6例,31~40岁7例,4l~50岁6例,51~60岁5例,61岁以上2例。二、鉴定情况(一)原鉴定情况至本次复核鉴定之前,只经过1次鉴定的10例,两次或两次以上鉴定的18例。原鉴定结论不正确或不准确者19例,占67.86%。原鉴定结论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原因有5种:(1)未作系统尸体解剖或留取脏器检材不全…  相似文献   

3.
曾英煌 《证据科学》2005,12(4):313-315
笔者对28例伤病共存死亡的实际案例的复核鉴定进行了回顾分析。资料来源,选自1990--2004年复核鉴定1288例中.共发现具有伤病共存情况提请死因复核鉴定的案例28例,占2.17%。  相似文献   

4.
上海模式的市专家委员会复核鉴定运作至今已有4年,为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现对近几年来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所进行的复核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头面部外伤后主诉有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确定其有无眼睑下垂及其眼睑下垂是否为外伤所致,也是法医学鉴定中的一个难点.笔者曾复核一例眼睑下垂的鉴定,现结合有关文献,就鉴定中的一些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永良 《证据科学》2012,20(3):353-369
本文通过对634例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审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具有5个特点:(1)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需要移交法医审查的数量较多:(2)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官对鉴定结论或其他技术性问题审查的能力普遍不足,且差异很大:(3)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质量差异较大,经过一审、二审审理,死刑复核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结论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结论依据不足,可能需要补充鉴定、重新鉴定或无法继续鉴定的约占8%左右;(4)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是否需要移送法医审查,受鉴定结论本身和法官个人因素的影响:(5)随着死刑复核工作的开展,法官对法医鉴定结论审查的能力有所提高。根据统计的结果,本文对目前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的审查模式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对审查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中鉴定结论审查内容、审查程序,提高法官鉴定结论的审查能力,建立技术法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模式的市专家委员会复核鉴定运作至今已有4年,为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现对近几年来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所进行的复核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活体损伤多次鉴定探讨(附9例分析)王宁敏,汪宏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中,有关复核鉴定问题已有报道[1]。但就三次以上的鉴定国内未见系统研究.本文结合9例损伤程度重复鉴定资料,针对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法医学特点进行分析讨论。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1)9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三年来共受理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 4 32 8例 ,其中 2 0例经过二次以上鉴定而且结论前后不一 ,这既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 ,又损害了法医的权威性。为了找出鉴定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现将 2 0例活体损伤鉴定结论改变的原因分析如下 ,供同行参考。1 资料介绍   2 0例中男性 14例 ,女性 6例。刑事、民事、治安案件 16例 ,交通事故 4例。二次鉴定 16例 ,三次鉴定 3例 ,四次鉴定 1例。经市公、检、法三家法医联合鉴定 12例 ,经省公、检、法三家法医复核鉴定2例。鉴定结果 :原重伤改为轻伤 6例 ,原轻伤改为轻微伤 7例 ,…  相似文献   

10.
由司法部制定和发布的旨在规范社会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活动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于2001年发布并实施,经历了2007年的修订.在程序正义理念、三大诉讼法修改、鉴定理论成果等因素的影响之下,2016年再次修订.本次修订增加了一些规定:对被鉴定人隐私保护、咨询专家签名、鉴定文书补正、鉴定意见常规复核、鉴定人不得违规会见当事人、鉴定人出庭.修改了一些规定:鉴定委托、鉴定材料交接与管理、鉴定机构告知与说明义务、鉴定人回避、鉴定见证、鉴定文书发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见证与监护的混淆、删除对女性被鉴定人做妇科检查要求、删除对检材破坏与灭失风险告知义务.总的来看,新的规定亮点多,瑕不掩瑜,相信新的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使鉴定意见更好地服务于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1.
12.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3.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是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体系上不断完善,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把不当得利返还权定性为债权而归入债权编,然而这种定性定位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相冲突。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一种概括的混合的救济权,既可以救济对人性的权利,也可以救济对物性的权利。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之债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大陆新《合同法》第402条、403条的规定,大胆借鉴英美法系代理法的做法,突破《民法通则》将代理仅限于显名代理的陈腐规定,建立了隐名代理制度和不披露本人的代理制度。本文就此分析了我国代理理念从区别论到等同论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民事活动即将发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