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敢精神”指黎平会议精神“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它是对包括黎平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整个贵州红色文化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贵州省红色文化时代化的新解读,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文化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我们要把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以开局之年的新佳绩为“十二五”后几年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2,(3):4-4,6
2月17日至1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加快一加强”要求,以组织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毫不动摇地把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推向前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正87年来,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黎平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县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各行各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黎平,是红军进入贵州后经过的第一个县。1934年12月18日,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也在这里召开。会议解决了中央红军的转兵问题,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议》,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国革命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4年12月18日,为进一步明确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纠正"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是党中央长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它否定了博古、李德所坚持的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左"倾冒险战略方针,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耿生茂 《当代贵州》2011,(29):34-35
“三敢”精神核心是“敢”。敢字当头。敢想敢干。发扬“三敢”精神,就是要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难而上。敢搬“拦路虎”。敢打“攻坚战”,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7.
袁成宝 《奋斗》2023,(1):36-3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个“敢”字应时而提,导向鲜明,为汇聚全社会改革发展合力、做好未来经济工作赋予了强大动能。县级层面必须突出“四敢”导向,团结带领全县上下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机遇、提振信心,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青冈鲜明标识。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08,(10):I0002-I0002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肖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这段歌词,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红军取得长征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而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0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全国“三讲”教育工作总结会议上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下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历时两年,现在已基本结束。两年来,“三讲”教育自始至终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个教育工作进展是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成效是明显的,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通过“三讲”教育,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了学习理论、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6):69-6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贺国强近日在预防腐败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1.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刘少奇,在长征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长征中主要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对从政治上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竭尽绵薄;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同时提出六届四中全会后临时中央所犯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坚决支持中央提出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经过长征的锻炼和考验,刘少奇开始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的视域,从而才有了他在抗日战争中开创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最终奠定了他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刘少奇,在长征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长征中主要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对从政治上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竭尽绵薄;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同时提出六届四中全会后临时中央所犯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坚决支持中央提出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经过长征的锻炼和考验,刘少奇开始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的视域,从而才有了他在抗日战争中开创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最终奠定了他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之 《前线》2011,(9):33-34
近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成了全市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之间热烈议论的重要话题。在这场广泛的议论中,有一种追问振聋发聩:我们为什么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在现实生活中,“三不敢”的理由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不想“三敢”,另一类是客观因素使人“三不敢”。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月21日至2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第四组来到了甘肃。本着“体验长征、传承精神”的信念,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到了腊子口战役的豪壮艰辛、俄界会议的果敢英明、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凄然壮烈以及会宁会师的胜利喜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来到天险雄关腊子...  相似文献   

16.
“李坚真很蛮!”,当年与李坚真一起参加长征的老同志都这样说。“蛮”字含有勇猛顽强、敢拼敢闯,即不信邪,豁出来的味道,用“蛮”来形容李坚真的性格是贴切至极的,李坚真也曾不止一次地评价自己:“我蛮得很哪!”60年前她就是凭着一股蛮劲,在长征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刘勉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人所共知的。本文拟从与红军长征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即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角度,阐述遵义会议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强 《当代贵州》2012,(23):46-49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历程。这段办学历史,1986年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赞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20.
出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随八路军总部转战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了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任弼时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