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长期以来 ,家养天山马鹿的来源主要靠捕抓野生仔鹿。近年来 ,部分鹿场和养鹿户开始饲养母鹿 ,通过自然交配繁殖仔鹿。随着怀孕母鹿数的增加 ,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原因不明的马鹿流产病例 ,但现在还没有人对这种原因不明的马鹿流产开展研究。2 0 0 0年 5~ 8月 ,笔者在察布查尔县某鹿场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时 ,证实本地区家养天山马鹿中有布鲁氏菌感染 ,为开展家养天山马鹿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 流行病学调查该鹿场 1994年建场 ,绝大多数马鹿为山上捕抓的野生仔鹿和收购私人的马鹿。据调查 ,私人马鹿大多也系从野外捕抓的仔鹿 ,部分…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新疆某规模化鹿场饲养马鹿 10 0 0余头。 2 0 0 1年 5月 3日起母鹿陆续产仔 ,期间发生流产、死胎等 ,仔鹿成活率极低 ,至 5月 13日共产仔鹿 3 7头 ,死亡 3 6头 ,死亡率为 97.3 %。产仔母鹿膘情中等 ,毛色较光滑。2 鹿场饲养管理情况该鹿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年降雨量为 2 3 .7~ 75 .1mm ,蒸发量为 1799~ 2 788mm ,属大陆极干旱气候 ,草资源缺乏。农场为主要产棉区 ,为降低马鹿的饲养成本 ,主要饲喂棉籽壳、棉籽饼 ;日饲喂标准棉籽壳 4.0~ 6.0kg ,棉籽饼 1.5kg ,未添加青干草、多维素及微量元素 ,棉籽饼亦未经…  相似文献   

3.
家畜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染对象是牛、羊、猪,特征是引起这些牲畜的传染性流产。布氏杆菌对其他牲畜如马、犬等也有致病性,并且可以通过牲畜传染给人,引起人的布氏杆菌病。因此,家畜布氏杆菌病不仅由于引起牲畜的流产、不孕、泌乳减少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湘北地区三家种猪场的长白、大约克母猪或长白大约克杂种母猪,在近2a中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流产、死胎。据统计,发生流产的母猪中,经产母猪63头,初产母猪50多头,其中有23头母猪产出整窝死胎。流产前母猪乳房发育基本正常,阴户肿胀不明显,粪便基本正常,食欲尚可。母猪流产的胎儿毛色接近正常,或腐败发黑带恶臭味,或体质瘦弱、个体小。根据上述情况,为了弄清流产原因,在排除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布氏杆菌病及疫苗注射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后,对流产母猪的毛和血液中Cu,Fe,Mn,Zn,F,As,H…  相似文献   

5.
我县蓄集公社近几年来羊只流产甚为严重,为了找到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先后搜集流产胎儿病料559份进行病原鉴定工作,只检出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7份,检出率为0.91%~3.9%。虽然对本公社所有羊群连续数年进行了布氏杆菌苗的气雾免疫,但对降低流产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认为布氏杆菌不是该公社流产的主要病原。自1980年起我们用直接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衣原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4期发表李英才同志的《马属动物布氏杆菌病诊断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谈到:“布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有比较高的凝集现象,在有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流行的地区,应用布氏杆菌抗原诊断马布氏杆菌病,非特异性较高,特别是平板凝集抗原和试管凝集抗原的非特异性更高,不利于正确判断结果。”正如作者所说,在3798份血样中,布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两种抗原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的血样数为462份。虽然有这种现象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布氏  相似文献   

7.
马鹿发生狂犬病较罕见。1984年绥棱农场马鹿群爆发此病。我们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1个月内使马鹿狂犬病的流行得到控制。 (一)发病情况 绥棱农场养鹿场饲养马鹿600多只。于1984年5月26日至7月4日,在承包一组同一栋的2个不同圈舍先后有5只马鹿发生以神经兴奋性增高,意识障碍及发生麻痹,并以死亡为转归的急性经过的疫病。首先在马鹿承包组的3号公鹿圈的1头成年公鹿发病,继而8号产仔母鹿圈的3只成年母鹿和1只当年公鹿,亦随之发病,经急救无效2~3天后均死亡。  相似文献   

8.
马鹿难产时有发生 ,尤其是产头胎的母鹿。大部分难产母鹿经有效助产均能顺利产出胎儿 ,但有个别母鹿胎死腹中 ,采用常规助产法会危及母鹿的生命。对这类病例应迅速采取剖腹产手术 ,才能挽救母鹿的生命。笔者近 2年在鹿场工作中 ,曾先后对 5例死胎孕鹿施行剖腹产手术 ,前 2例因经验不足结果均失败而母鹿死亡 ,2 0 0 1年在母鹿产仔季节进行剖腹产手术 3例 ,均获成功1 手术方法1.1 麻醉与保定 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研制的鹿眠宝 2号注射液 ,根据母鹿的体格大小、体质状况 ,给予2 .5~ 3 .5mL ,注入母鹿肌肉丰满处 ,经 7~ 1…  相似文献   

9.
山羊流产对华池县养羊业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据调查,1981~1986年全县山羊流产105614只,平均每年流产17602只,流产率高达20%~40%。特别是1984年,全县山羊流产32404只,流产率高达44.6%,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本县山羊流产的主要病原是鹦鹉衣原体,还从少量病例检出了布氏杆菌病抗体(《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3期)。为了尽快预防羊流产,在基本确定病原的基础上,我们用山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和布氏杆菌弱毒苗进行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衣原体灭活苗免疫的羊群流产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灌县养鹿场的梅花鹿中常发生以内脏器官和淋巴结出血、腔肠器官粘膜炎性出血、外部可视粘膜出血或充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在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协助下,初步诊断为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该场在1971~1976年中因出败死亡梅花鹿44头,占总死亡鹿数的14.67%,其中1971~1972年因此病死亡28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Brucella)为革兰阴性胞内寄生球杆菌,可以感染牛、绵羊、山羊、猪、犬等哺乳动物和人,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布氏杆菌脂多糖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布氏杆菌最重要的表面抗原和刺激机体先天免疫的靶点,也是目前布氏杆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和布氏杆菌病诊断、防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布氏杆菌LPS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脂多糖与机体天然免疫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阐释布氏杆菌的生存和致病机制,为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甘肃省羊群流产严重的病情,我们对不同地区6个县1047只绵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病感染率为17.19%(180/1047)、衣原体病为34.38%(360/1047)、布氏杆菌病未检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并发感染为73.9%(133/180)。初步证明,甘肃省羊流产的病原为弓形虫和衣原体。  相似文献   

13.
1949年苏格兰兽医工作者观察到了羊只的衣原体性流产,1950年Stamp首次报道了从母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类的微生物,从而确诊了羊只衣原体性流产。之后,在欧洲巴尔干各国以及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美国、苏联相继报道了本病。 在国内,近年来在甘肃、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的一些主要养羊地区所发生的羊只流产(有些地区主要为山羊),从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细菌的机率很低。另外根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农场,于1980年家畜布氏杆菌病得到控制以来,在猪群中仍不断发生流产。该一中队生产母猪流产率高达56.1%,三中队流产场率为31.3%。为了查清其流产原因,于1986年对流产母猪群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采集被检血清333份,经补体结合试验检验,阳性101份,阳性率为33.3%。所采病料,经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到鹦鹉衣原体。人工接种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为控制本病流行,按《羊流产衣原体甲醛灭活油佐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流产布氏杆菌S19疫苗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扩增流产布氏杆菌UGPase基因和BCSP 31基因,将其插入含有双启动子pR/pL序列的广宿主穿梭质粒pBBR1MCS-PT中,电转至流产布氏杆菌S19感受态细胞并经抗性基因筛选,采用PCR法对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利用蛋白分析手段对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流产布氏杆菌S19-UGPase株和S19-BCSP31株的遗传性状稳定。SDS-PAGE与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33和31 ku处可见明显条带,且与His标签抗体的反应位置一致,表明目的蛋白获得正确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重组流产布氏杆菌S19-UGPase株和S19-BCSP31株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为下一步开展S19-UGPase株和S19-BCSP31株免疫效果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1987年以来,南方某鹿场的鹿群连续四年发生了以肺部炎症、脓肿、坏死为主要病变的慢性传染病,面且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年饲养鹿649头,其中水鹿323头,梅花鹿324头,马鹿2头,全年淘汰鹿110头,其中有94头鹿的肺脏都发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生仔猪低血糖病的报道和资料所见甚少。1978年3~4月我场一队猪场发生 此病,在新生仔猪中造成大批死亡,发病率几乎100%。 (一)一般情况 该队1978年春季基本母猪40头,怀孕母猪31头,其中流产3窝,占怀孕母猪的9.7%;实产28窝,占90.3%,活产仔猪184头(28窝中死胎、木乃伊较多),平均每窝活产仔6.6头;因低血糖病死亡113头仔猪。  相似文献   

18.
牛型布氏菌的9个生物型中,我国有第1、2、3、4、6和第9型。找们于1981年3月首次分离到我国牛种第7型布鲁氏菌。现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情况 畜间:我县历年来流产母畜较多,空怀不孕的成年母畜也为数不少。1981年调查宗塔公社,怀孕母畜1460头,流产106头,流产率为7.2%;宗麦公社成年母畜6813头,空怀不孕者1200头,占成年母畜的17.6%。1979至1981年三年用血清学方法(试管法)抽检牛830头、羊556只,阳性牛260头,阳性率为31.3%,阳性羊7只,阳性率为1.2%。抽检不孕空怀母畜41头,阳性24头,阳性率58.5%。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揭阳县炮台区是养猪较多的地区,每年养母猪1万余头,发现在初产母猪中有约20%发生死胎、流产与不孕,认为与布病有关,但是,布病阴性猪仍然发生死胎、流产,怀疑有其他因素存在,我们采取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抗体检测,证明有这两种病毒抗体存在。 (一)材料与方法 1.检测血清:选择农民饲养的有死胎、流产病史的初产母猪和2胎母猪20头,从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用。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我们对西安市部分奶牛场所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布氏杆菌病、牛白血病、牛蓝舌病均为阴性,而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高达28.31%,在这些牛场中常有流产、犊牛关节炎、犊牛肠炎等病例发生。采集流产病料,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分离出2株衣原体(CCS_(10)株和CCS_(15)株),未分离出相关致病菌。分离株接种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明显病变,卵黄囊膜涂片镜检能观察到大量原生小体。代表株CCS_(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