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统治中国共产党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和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在党内的确立,是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的军事策略在革命实践中的杰作,这是红军长征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向积极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使红军避免了内部火并,这是毛泽东化险为夷,取得长征胜利的最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判断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工作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主张是否在党和红军中居于指导地位。据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轨迹: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并被采纳;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被肯定;在决定党和红军战略方针、指挥重大战役战斗、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等方面,毛泽东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征,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从它开始的那一刻,即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8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关注、介绍和研究红军长征的热情经久不衰,长征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无数人对其产生着浓厚的兴趣,红军长征的深远影响仍在继续。长征精神凸显着巨大的时代价值,引领着中国人民的新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最后落脚陕北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中共中央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和新获得的信息,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才一步一步确立的,期间先后至少有过六次更换,才做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形象地再现了这首诗词所描述的场景。万里长征中的坚苦卓绝,渡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里,使人们感悟到了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重要领导者、参与者的毛泽东对长征的认识和评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态度和看法。通过毛泽东的长征观来透视长征的缘起、转折和结局,是长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毛泽东的长征观,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全面、客观和辩证的。毛泽东认为,长征主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克服了严酷环境的考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说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党和红军在长征中迭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可以说,长征的胜利就是信念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的政治工作在长征中发挥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在战胜敌人和战胜困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征时期的政治工作,是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条件和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下开展的,其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由革命英雄主义构成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论当时、现在和将来,长征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价值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信念坚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可以说,这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惊天动地、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本文以长征红军在四川藏区的事迹为例,论述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是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成功,也是包括四川藏区各族民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长征胜利有重要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开始走向成熟,中国革命事业经过长征跃上了的历史新境界;长征胜利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长征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胜利有直接的军事意义——长征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因此,从军事角度诠释长征的胜利,是全面、准确地认识长征的必要前提,对于传承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期间制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长征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政策,不仅是党和红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而且也为党日后制定成熟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初步经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军的长征早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穿越了时空仍然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巨大精神财富。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原动力;是红军勇于牺牲,战胜强大敌人的战斗力;是红军战胜错误路线,团结一致、患难与共的凝聚力。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仍然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通过对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班玛地区的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以弘扬艰难困苦所铸造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毛泽东同志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积极团结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在遭受国民党五次“围剿”之后,正面临着一道进和退的难题,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  相似文献   

17.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辟中国革命新历程.创造人类历史伟大奇迹的壮丽篇章。在一个个被我们不断传颂的长征故事中,无不闪烁着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光辉,董必武就是一个典范。他在长征路上留下了共产党人的铿锵足音,矗立起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本身意义重大,事迹悲壮,可歌可泣,而且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红军游击队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同时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先后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呜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部署,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