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8,(18):8-8
9月7日,2008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活动在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举行,来自各地的宾朋享受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3.
正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是苗族各个支系的徽记.一支苗族部落不论迁徙了千里万里,服饰是始终如一的.苗族女性在制作服饰时可以有小小的创新,但大的框架不能变更.服饰的认同是根深蒂固的,身着同一服饰的人群居住地之间山高水长,但他们在节日里总要背着盛装跋山涉水赶来相聚.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6.
正一、坚定自信,充分挖掘"金贵之州"的文化内涵美丽金州黔西南,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金矿。自然文化资源金贵。这里有水墨画卷般的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古朴自然的布依、苗族村寨,一望无边的高原草场,见证辉煌岁月的"二十四道拐",悠远动听的布依古八音。民族文化资源金贵。这里的"三月三""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  相似文献   

7.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在苗族传统社会中,刺绣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就苗族刺绣而言,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技能。随着当今旅游市场的发展,如何把苗族刺绣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纳入到旅游品的设计与发展中去,是一个重要课题,也非常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及将在我省举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2006年11月27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的贵州省舞蹈新作品展演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贵阳市北京路影剧院隆重举行。苗族舞蹈《太阳鼓》、《银项圈》两个节目并列夺取了大赛第一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省政协副主席李嘉琥等到场观看了演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此次展演,是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灿烂的舞蹈语言的全方位展示。通过这次展演,推动了我省的舞蹈创作和提高舞蹈表演艺术水平,推出了许多优秀编创、表演人才,促进了我省舞蹈艺术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及将在我省举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2006年11月27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的贵州省舞蹈新作品展演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贵阳市北京路影剧院隆重举行.苗族舞蹈<太阳鼓>、<银项圈>两个节目并列夺取了大赛第一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省政协副主席李嘉琥等到场观看了演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相似文献   

10.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11.
雷山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雷山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农耕、建筑、服饰、银饰、饮食、节日、歌舞、礼仪习俗等苗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雷山有“苗疆圣地”之称。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锦鸡舞走出丹寨,一举夺得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最高奖项"金黔奖"。丹寨的苗族人自称"嘎闹"。"闹"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嘎闹"寓意"鸟的传人"。由于苗族人口多、支系多,丹寨,不仅是"鸟的传人"聚集地,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苗族文化传承地。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3):64
[中国56个民族简介]苗族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居第四位,人口740多万,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尊奉始祖蚩尤,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15.
李丽 《当代贵州》2024,(16):16-17
<正>“老板,这条裙子有没有小码?”“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3月下旬,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里热闹非凡,游客们挑选商品、试穿衣服、参观刺绣、体验蜡染……极具特色的博物馆被游客们挤得水泄不通。“最近游客都挺多的,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馆长邰春花介绍。  相似文献   

16.
非遗周末聚,为扎实推广和传播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让“非遗”更接地气,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在展示展演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贵定县苗族长衫龙舞、赫章县苗族滚山珠舞、乌当区苗族金钱棍舞……10月22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内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颁奖典礼.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歌舞把现场推向高潮,为持续5个月的非遗周末聚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布和布音 《实践》2007,(9):24-25
八月的青城到处洋溢着欢腾的喜庆气氛,到处弥漫着草原文化的浓郁气息.随着气势恢弘的"伊利情"大型文艺晚会《天堂草原》的激情上演,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内蒙古第四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八届昭君文化节于8月2日在首府呼和浩特市隆重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传统苗族服饰的采集和收藏,曾宪阳从最初好奇、玩赏入门,历经20多年的熏染,他最终感悟到这正是自己做人一世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恒  钱仕豪 《当代贵州》2024,(20):44-45
<正>4关注点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进位于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56岁的欧东花一身苗族服饰,戴着眼镜靠着木椅,沿布料上手绘的图案一针一线描绣。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欧东花擅长苗绣的各种技法。上世纪80年代,外国人来到苗族聚居地区收购苗族服装,欧东花成为懂行的中间商,干起了收购生意。  相似文献   

20.
<正>2月21日,2010年中国达州元九登高节启动仪式暨巴渠民族民间艺术展演在达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该展演以展现巴渠神韵、气都风采,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从各种表演中展现了大巴山人民的勤劳。参加展演的民间艺术有威风锣鼓、翻山铰子、巴山背二歌、太平腰鼓、土家余门拳、水族闹春等,整个表演艺人近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