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司法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此文首先从效率对公正的意义和市场经济对现代司法要求的角度审视了司法效率的重要性,认为效率是现代司法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目标。其次,对司法效率概念尤其特殊性进行了具体分析。作者认为司法效率问题贯穿于整个司法体制和司法运作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司法效率,就需要“综合治理”,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钱弘道 《法学杂志》2003,24(6):44-46
从制度变迁原理和交易成本理论出发,从分析司法制度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司法效率实现的途径看,司法改革是一个制度选择过程,重要的是降低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司法资源配置不当、诉讼和执行成本过高、诉讼和执行周期过长是司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司法效率,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减少司法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葛卫民 《政法学刊》2005,22(2):84-86
司法公正主要指的是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纷争的公正。司法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合理运用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以最小的司法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不公正的司法是一个没有效率的司法;公正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实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树立程序公正的意识;确立既判效力理念;完善法官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4.
效率正义观念的提出,丰富了包括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社会正义等在内的正义理论体系,使司法正义更为系统全面,也把司法效率问题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效率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正义的过程中要使投入与产出比率合理化。毫无疑问,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理想的至高价值,被加上效率视角后,人类在此基础上将更增加幸福指数,社会也因此而获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司法改革把效率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在追求效率价值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到效率和公正相背离的一面,避免以“司法万能”的观念误导民众。在程序改革方面,我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方向应当是程序的正规化而非简化,不能以效率为由拒绝程序的细致和正当化。最后,程序效率的受益人应当定位于当事人,不能单纯关注国家安全利益而忽视当事人对效率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法院的财政保障构成了司法成本的主要问题。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建立中央统一的司法财政与决算制度。此外,为了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和从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渐进和配套的制度改革,将法官从一般公务员系列里独立出来并给予相对高的报酬仍应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就在于追求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作为司法公正这一古老的话题,人们是能够取得共识的,但对司法效率如何去看待,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理解司法效率的含义、司法效率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实现司法效率目标作一些探讨,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8.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司法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出正义的司法效率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其进入司法视野成为司法追求的价值之一时,就备受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在审理案件尽可能迅速的意义上理解并使用效率的。在这里,效率意味着公正的迅速实现。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句被人们广为引用的法谚就  相似文献   

9.
司法效率、司法成本和司法公正的关系和平衡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法院”案多人少”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为此,本刊邀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证和研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21世纪之初提出,"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据此,在司法活动中,效率被提高到与公正"并列"的重要位置。自此,"司法效率"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和讨论。然而,与司法公正相比,司法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司法工作永恒的主题。本文认为,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根本途径,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改革法院现行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化制度,保证法官精英化,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主体性措施,必须把推行法官职业化建设作为我国通过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重要内容。司法监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系统,应充分挖掘各种监督机制的效能,增强监督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这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佑平  万毅 《中国法学》2002,(5):129-139
司法公正涵括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涵义。程序公正指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 ,保证冲突主体能足够和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主张和请求的手段及其行为的空间。而实体公正则是指判决结果对案件真实情况的准确再现以及法律适用的正确无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正在于公正的缺失。而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正是为了重塑司法公正。为此 ,在改革的动力资源上 ,必须依赖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改革的路径选择上 ,需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创新型制度移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崔永东 《法学杂志》2012,33(9):36-42
本文从司法价值论和司法平衡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司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道、正义、自由和效益,其中人道价值带有根本性,它可以统领各种司法价值;司法的平衡既包括利益的平衡,也包括审判依据之间的平衡,司法平衡是通向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审判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的特性和一般运作规则决定了司法权仅指裁判权 ,司法解释应当仅指审判解释 ,审判解释具有必然性。审判解释具有稳定的价值目标结构 ,在解释体制上 ,应建立“一元 (法院解释法律 )、二级 (最高法院和省高级法院的规范性解释 )、三层次 (法官解释为中心 )”审判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15.
司法决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被视为迷信,但司法决斗绝非背离理性而存在,其产生和运作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具有独特功能。现代诉讼制度的许多基本要素,如对抗制、当事人诉讼武器对等、法官的中立性和被动性、公开审判、言词主义、直接主义、集中主义等,皆可从司法决斗中找到对应特征。它可视为对抗制诉讼模式的渊源之一。基于详实的历史材料,本文梳理了司法决斗的起源、发展、消亡的线索,概述其规则,进而分析其经验基础和理性因素,最终论及司法决斗与现代诉讼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官的权力——中国法官权力约束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法官权力的约束一般是在三个制度框架范围内进行的 :政治与行政的 ,道德与宗教的 ,法律与程序的。中国的法官在法律领域拥有重要的、无序的权力 ;在政治与行政制度框架内权力则极其微小 ;宗教与道德的多元化则使在该领域中法官的权力未能受到有效制约。权力制约是柄双刃剑 ,既可能对有条件产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领域构成约束 ,也可能加剧该领域腐败现象的蔓延。由于中国的法官在承担公正司法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方面缺乏条件和能力 ,而在法官真正滥用权力时 ,国家与社会则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能力 ,因此 ,通过建立一个要求法官必须充分、公开说理的法律制度 ,在特定的法庭空间内 ,在法律的框架内 ,保证同时又约束法官的权力 ,才能真正做到司法独立 ,也才能真正约束法官权力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思清 《中国法学》2003,2(3):155-163
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是十六大对司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如何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将关系到我国司法改革的成败乃至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为此 ,本文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司法独立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 是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的必然产物。司法欲独立, 必先独立于立法与行政, 次须独立于社会, 特别是传媒; 上下级法院以及法官之间亦须相互独立。欲保障司法独立, 必使法官任期终身, 享优厚之待遇, 以及司法豁免权等。  相似文献   

19.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6,(7):99-101
倘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心灵的波涛将不会如此壮丽的飞溅起来而化为思想。——[德]荷尔德林光阴荏苒,恍然间自己从事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已经整整九周年,心中感慨颇多。九年的青春,九年的光阴,九年的岁月,都已经成为永远的回忆,带走了多少“光阴的故事”和“闪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