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课堂教学十分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根本问题却忽视了,因此政治课教学常常是教师的“灌”。然而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发展,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和本身的学习劳动,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同时,从当前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都在不断增强,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正是从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的重要依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逐…  相似文献   

2.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来看。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开启学生的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使…  相似文献   

3.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领域中,我们应该实现由以“分数为命根”的应试教育向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依归的素质教育的转变。我有体会,如果课上给初一的学生讲授一些有关能提高其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他们就爱听,且津津有味;反之,就落入了应试教育的“染日”,为学生所反感。教师一旦抛弃应试教育的“包袱”,就可以将大部分或全部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以搞活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染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适应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搞好初一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4.
首先,政治课教学要教出教师的思维风格来。思维风格是信息环境对思维的作用和思维对信息环境的反应双向变换的结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有追求真理、信仰坚定、广泛猎取、博学多才、善于比较、冷静分析、热爱生活、富有激情、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等思维风格。表现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实现:在师生关系上,由管理者向指导者、合作者的转变;在教学思想上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内容方式上,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教学方式上,由单向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最为重要的是要在课程计划上实…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观,使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崇拜教师,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这种对教师的仰视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全盘吸收,不敢质疑,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教育方式应是平等的、民主的,由“传道型”改为“商讨型”,使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对于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并予以重视,使学生敢于质疑。  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传统教学环境,过于强调秩序,课堂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拘泥于书本…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认为,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下三个转变。一、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学生生性好问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标新…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点金之术。为完成政治课自身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政治教师也应善用点拨之术。:善用点拨,须正确理解何谓点拨。点即指点,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善于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即拨开、拨正,也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的思路。可见,点拨就是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出现障碍时,通过启发诱导、指点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善用点拨,须遵循三个原则。一为适时。点拨应不早不迟,恰逢其时。“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孔…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验证、深化和运用知识,增强能力,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其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而言,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点:第一,开放式教学注重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多练、多思考、多参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二,开放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是课堂教学由过去单向式的“教”向“教与学”全方位的交流转变。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思考、探索问题,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教学中心…  相似文献   

9.
新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一、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体操,但数学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让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种有意识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这种动机来自外部动机——家长、教师的指导奖惩,但更重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教育”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内容,由教师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主角”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一、自我时事教育法自我时事教育法,即利用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轮流发布近日重要新闻,并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它一般由学生的事先准备、学生发言、同学的补充和讨论、教师的归纳小结四个环节构成c学生在发布新闻的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会对大…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环境下侦查与犯罪情报主客体关系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犯罪情报是侦查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传统工业社会中,由于犯罪情报资源的有限性、模糊性、不连续性以及受侦查主体认识能力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犯罪情报的客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有效的发挥,导致其在侦查与犯罪情报的主客体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环境下,侦查主体建立了巨大的犯罪情报数据库,侦查思维方式由概念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型和犯罪情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提升了犯罪情报的客体功能,完成了客体向主体转变的非对象化过程,从而使犯罪情报在侦查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痕迹检验课实现由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 ,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以便学生今后在公安工作中继续学习 ,不断积累 ,成为基础扎实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一转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加强责任心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加强教学交流 ,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在学中做 ,帮助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向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老师如何评断,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对讲授内容把握的准确度以及思维发展的方向。因此,提问和评断是课堂教学研究中同时存在的两个不可偏废的环节,特别是对如何评断学生的答问,应予以重视。一、借助体态语言,传递信息顾名思义,评断即评价判断。当学生为回答问题从座位上站起来的那一刹那,教师的评断便开始了。这时主要是学生说,教师听。教师主要是借助眼神、身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对学生的答问作无声评…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活跃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前在一些学校出现的“背政治,为考试”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向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教授学生从广泛的实践活动中,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去分析、概括事物的一般规律;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学到一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这一新思想、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南宁铁路局党委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点提出“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党建工作的指导原则,要由“围绕中心”向“融人中心”转变;党建工作的机构,要由“大而全”向精干高效转变;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中如何“设疑…  相似文献   

17.
赵敏 《淮海论坛》2009,(3):12-15
中国共产党的60年执政,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革命党思维的惯性依赖向执政党思维深刻转变的漫长艰辛历程.其执政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爱迪生曾经说过:"文明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思考,因之要下决心培养有思维习惯的人。"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内认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如初三年级学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求新、求活、求实、求美"。一、求新1.教育观念新。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起着导向作用。当前转变观念主要是: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②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③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④由"师道尊严"观向平等、民主教学观转变;⑤由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单一教学目标观向"知、信、行"、"懂、信、用"多元教学目标观转变。2.教学方法新。以启发教学为基础,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形真、情切、惠远,理寓其…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性提问法。比较是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特点的手段,是复习中常用的方法。采用比较式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或求同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聚合性提问法。聚合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的作用。 三、引进性提问法。引进式提问就是暂时回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