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运用"道法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从天道推及人道,并将其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人类活动之则,以此指导理性人生、构建理想社会。虽然老子没有提及"为政清廉"一词,但老子把"自然无为"视作人的本性,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最高追求,"以慈修德,以俭养德,不敢为天下先"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价值取向,淡泊名利、致虚守静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道     
吴琼 《学理论》2013,(7):46-47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把"道"作为世界的本体。《道德经》以老子的"天道观"为出发点,进而推及人道观和治道观,使其成为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国家治理方面的书。从天道、人道、治道三方面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浅析,以更好地去理解老子的这部大作。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4)
生态危机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结出的恶果。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中,"今往古来"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古代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又与生态伦理学相关的一个论题。在这个观点中,老子第一次将"自然"作为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提出来,倡导人类应效法天地万物,通过体悟自然之道而指导我们的行为。这种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与今天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思维是契合的。对当今治理社会与环境问题有很大的指导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老子思想的独特智慧得到了深刻运用。习近平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大国胸怀体现了老子"大邦者下流"思想,习近平遵循规律、尊重民意的治国态度体现了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思想,习近平真抓实干、蹄急步稳的改革举措体现了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思想,习近平居安思危、见微知著的国安观念体现了老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想,习近平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体现了老子"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思想。习近平治国治理实践不仅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也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的老子德性观,无论对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乃至两种文明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啬"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敛、积蓄、慎用的丰富内涵。它引导人们回归本性,自觉服从于"道",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啬"的践行之道围绕"去"与"取"的选择展开,包括个人行为的"去"过度欲望"取"合理物欲,社会风尚的"去"虚华"取"朴实,国家治理的"去"有为"取"无为。老子的"啬"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极具价值,它启示人们须直面社会现实,提倡以"啬"为荣,以"啬"来理事、养德、制欲。  相似文献   

7.
魏颖 《学理论》2013,(14):41-42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其整个哲学思想的体系都是围绕"道"展开的。"反"是道的运行规律,由此,老子提出"弱者道之用",在人伦日用中倡导"贵柔守弱"。从这一角度解读,以洞窥老子哲学中蕴藏着的丰富人生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中表述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原理作为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概括与凝练,在建党百年来的发展中凸显出历史、理论与价值逻辑的三维统一。历史逻辑表现为它贯穿于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各项重大决策之中,理论逻辑表现为它由具体领域的工作论断经过实践检验上升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价值逻辑体现为它积累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伟大斗争的成功经验。历史、理论与价值三重逻辑相互统一,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十分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等问题,其思想的人学意蕴丰富,主要包括:以"道"为本,尊民本性的人本理念;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的人本情怀;"齐物"平等,"无贵贱"的大平等观;"至德之世",与世无争的社会理想;逍遥适己,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与理论基础,"无为"、"不争"是"道"的根本特性。"无为"、"不争"的理念是道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架构,彰显了道家文化的独特性,涵化着创造性思维和自由精神,"无为"、"不争"的理念不仅对政治伦理、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影响深远,而且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建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无为"、"不争"的理念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策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没有采用生态或生态学的概念不是说明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远超同时代思想家的明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之谜的解答",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马克思赋予这一谜题以历史生成的思考。在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中,生态危机成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自我否定规律的隐匿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建构的宏大叙事,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历史形态相对应。生态文明视域下反思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能够深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4)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对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今日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今日的政治文化中又可以得到怎样新的解读,传统文化在当下时代又怎样重新散发它的魅力。本文将探索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老子》有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老子》国家治理的思想依据是道的本体性特征:周行不殆、混而为一、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推天道以明人事",《老子》由此展开国家治理思想的论述。《老子》国家治理思想主要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突出了见素抱朴、弃智愚民、守静不争等策略。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加强国家治理要努力做到:去贪去奢,廉洁政风;简政放权,完善制度;关注民生,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社会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研究的热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厦中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思想武器。深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需进一步厘清其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价值影响与主要特征,为辨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理论支架。  相似文献   

15.
聂勇 《学理论》2015,(7):216-21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周年纪念日以及党的重要历史节日,各地一般都会有与"红歌"相关的一些主题活动,追忆过往的峥嵘岁月,激励当下艰苦奋斗。"红歌"彰显时代精神、燃起人们激情,这是"红歌"出现和不断传播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价值的表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红歌"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激发人们的奋斗热情,丰富思想教育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促进改革开放工作和给予人们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重要的单篇政治文献,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价值。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所蕴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基础。其所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涂文丽 《学理论》2012,(14):41-42
"孝"思想是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规范家庭关系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学范畴。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孝道作为旧道德的集中体现,对现代人们道德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化,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孝"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孝"思想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形成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19.
于洋 《学理论》2009,(8):17-18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才 《理论探讨》2007,(4):41-45
老子的"无为"是"大道无形"之为。但我们仍可在那些人们早已习焉不察的平平作为之中捕捉到它的基本原型,并循此理顺出老子"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本体论的寓意:在个体人格意义上,它是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本体论蕴涵,赋予个体"无欲、无名、无功、无己"的人格模式和行为模式;在统治意义上,是以"三十辐而共一毂"的哲学寓意,赋予统治者"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模式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期待。其所蕴涵和揭示的行为真相和价值真相,有助于我们共产党人对自身作为做深层的价值审视;能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人格模式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无尽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