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理念是行政执法中的核心理念,然而,目前学界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的冲突、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等问题都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即从嘉禾事件和重庆最牛钉子户这类事件入手,阐述了公共利益界定的原则和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更好地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政府官员利用"公共利益"名义侵犯公众私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学者们大都认为这是由于法律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规定模糊不清造成的,所以,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但是,由于为了"公共利益"征用私人财产会造成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因此理应由被征财产的社会主体共同决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必须承认,法律不能解决社会实践中所有的问题。因而,公共利益无需法律界定,而应当由民众自行决定,这样才是最终解决因公共利益引发的各种争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公共利益概念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之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条件,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基础。但是社会公共利益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其内容与具体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很难给其下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但其本身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已给我们的立法、司法、行政实践带来了麻烦,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现代文明社会之公共利益的共同特征进行原则性的框定,以期通过“证伪”的方式达到明确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与表现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征收单位和个人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前提条件,何为“公共利益”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为避免“公共利益”的滥用,规范城市拆迁行为,建议颁布《国家征收法》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范畴、认定等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5.
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特点、界定方法及解决路径,最后对城市拆迁公共利益实体界定的重复性问题和程序界定的虚化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应把城市拆迁中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以法律形式稳定下来,达到一个“公共利益的积累”,使我国城市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的界定越来越明晰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公共利益的立法解释缺失,学界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各家众说纷纭。根据公共利益的发展性、抽象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建议对不恒定的概念界定应结合公共利益的共同性、社会性和整体性本质内涵性质特征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7.
房屋拆迁制度目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争议最大、引起纠纷最多的一项制度。在房屋拆迁制度中促成拆迁行为顺利进行的唯一的合理合法的理由就是“公共利益”。在房屋拆迁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极为必要。对“公共利益”进行合理界定,可通过立法做概括和列举式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收视野下的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土地征收的目的性要件和合法性基础,公共利益科学合理的法律界定对防止权力"寻租",保护有限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无论从实体的视角,还是程序的视角,我国法律对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规定都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应当采取概括列举式的方法,由宪法的下位法对公共利益进行实体性质的界定,与此同时,完善对公共利益的审查、监督、救济等程序性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型期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除了具有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外,还呈现出伴生性、交织性、整体性、复杂性、生长性等新的特征。应当从世界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宏观视野出发,正确认识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既承认这些社会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承认某些社会问题可能蕴涵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当前防范和缓解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形成充分的社会关注,建立健全社会控制机制,确立一套可供操作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的定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国内外学者在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上见仁见智。公共利益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利益的客观性;2.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3.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4.公共利益的层次复杂性。我们应当以程序正义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2.
也谈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公共利益确定的立法模式应采取修正的折中式,一方面对于法律所允许的公共利益作出概括和列举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对于并不是以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商业征收采用明文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自人类社会出现私人利益起便如影随行地存在,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性条件,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石。公共利益在国内外的法律条文中普遍出现,然而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准确的界定。现实的操作中,公共利益常常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由于不确定性和程序性标准的缺失,在公共利益的名义下,滥用行政权力的现象屡有发生,使得政府的威信被破坏。基于此,积极界定公共利益、探索公共利益的法律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 ,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开拓新思路 ,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些特征是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不公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的水平较低、转型期两种体制的并存、道德失范、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造成的。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生产率降低,阻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影响人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信赖;影响社会的稳定等。但是我国转型期的社会不公与剥削制度下的社会不公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 ,没有对其含义作出具体规定 ,使得各种经营性项目搭乘“公共利益”的便车申请征用土地 ,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滋生了行政腐败。鉴于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利益”标准予以重新构建。对其重构时 ,应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基点 :申请或征用主体的主观目的具有公共性 ;土地征用行为客观上具有效益性 ;土地征用所欲实现的利益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 ;土地征用的程序合法性 ;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权力以对土地征用目的之公共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 ,涉黑犯罪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道德的沦丧、闲散人员的增加、人员的高频流动、社区的弱化、官员腐败等等。鉴于此 ,对其遏制对策也是多层次的。宏观上 ,要加速经济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社会控制措施 ;具体来讲应加强社区控制 ,缓减人员流动 ,惩治腐败 ,建立专门反黑机构 ,完善立法 ,加强国内外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作为提起检察公益诉讼的条件,其中,“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不同于既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表达。如何把握《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结合社会公共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原理深入追问和阐释。个人信息利益结构的多层次性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目的的多元化,决定了与信息保护利用相关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复杂化。《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有三个层面:第一,当侵害个人利益具有损害社会一般性价值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时,实则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对“众多”的直接理解;第二,数据信息交易安全、数据市场有序竞争与健康发展是该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第三,对个人与超级平台信息处理者之间能力过分悬殊的适度修正,是该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这三个层面的社会公共利益是检察公益诉讼的三大起点。  相似文献   

19.
吸毒工具是毒品问题中重要的一环,但也是最受忽视的一环。近年来,由于缺少管理,在网络平台与线下商店中贩卖吸毒工具的行为屡见不鲜,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吸毒工具进行管制的声音络绎不绝。但由于我国对吸毒工具没有明确的定义与范围,给管制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对吸毒工具进行界定,既能指引相关管制工作的开展,又能在打击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丁延龄 《工会论坛》2005,11(6):23-25
上世纪七十年代各国开始的“治道变革”,可视为转变与重构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的一种努力。新的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的特征在于权力的分散与多中心化,政府不再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唯一权威,市场与社会自身的力量受到重视。总之,新的秩序强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同实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