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物权的效力是由物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而物权是民事主体对特定物进行支配的权利,所以物权的效力是由权利人对特定物的支配这一本质属性所折射出来的必然要求.在具体规范层面,物权的效力表现为物权的排他效力和物权的优先效力,物权请求权和物权人对物的追及权属于物权的排他效力的范畴,而不是单独的物权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仅指物权优于债权,并存之数个物权之间的效力顺位关系不属于物权优先效力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物权的效力由物权的性质所决定,而物权是在法律限制范围内权利人所享有的一种自由。由此可以得出:在抽象意义上物权的效力可表达为自由;在规范层面上则表现为物权相互间的排他效力和物权对债权间的优先效力;所谓物权的支配效力和物权的追击效力以及物权请求权效力,实际上并不能算作物权的一种效力。  相似文献   

3.
物权追及效力是物权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物权效力的重要体现。它是指物权标的物无论辗转流落于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其所在而直接支配该物的法律效力。该内容对公安追赃工作一直起着指导性作用,但随着法制观念内容的拓展和权利观念的转变,物权追及效力受到了法律的限制,这些内容的变化对公安追赃工作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4.
物权在效力上优先于债权,原则上可坚持两点:其一,不论何种类型的物权均优先于债权;其二,不论该物权成立之先后均优于债权.物权优先于债权亦有例外情形,主要两个典型表现:其一,"买卖不破租赁";其二,法律基于公益或社会政策之考虑.由于存在着物权的绝对性、支配力、物权变动规则和物权优先效力的体系化配置的需要,所以在设计物权的效力规则时,应当注意这些制度应该尽可能地契合无间.  相似文献   

5.
物权限制是指法律对物权的支配力和排他力的限制,亦即对物权人享有的利益和行为自由以及对抗第三人效力的限制。我国《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具有以下优点:限权模式合理、可行;限权范围全面、突出;限权目的明确、正当。我国《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的不足是:物权限制制度并未充分体现国情、物权限制制度存在立法技术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结合物权运行状态和情势进行梳理,物权有基础性实行效力、衍生性保全效力与转化性救济效力。实行效力契合物权本旨,表现静态归属和物权人得通过一定实行行为使物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保全效力主要指物权请求权,属衍生性请求权,其独立性要求或重新认识侵权行为法的债法地位,或将其中物权请求权效力的内容还原归位到物权法。救济效力是物权的最终效力,也是损害赔偿之债或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于此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合一。对物权效力作量的考察可帮助认识物权效力边界和作用范围。实行效力转化为救济效力时,不存在如债权获得救济时的“同一性”而是效力量受到了减损。可提出某些物权救济之债具有相较一般债权优先的办法来还原和保持物权效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登记之物权应该与真实的不动产物权状态一致,这是正常的不动产秩序的基本要求。但是鉴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不动产登记之物权与当事人的事实权利状态并不一致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存在。当不动产登记的物权状态与真实物权状态不一致时,法律如何既客观地确定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又能够对真正的事实物权进行保护,本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物权的流失和垄断,源于过分保护而缺乏合理限制。将物权按状态结构分为明确归属的静态物权和通过行使来发挥效用的动态物权。其他物权的归属主体与行使主体同一,国家物权归属于国家即全民而行使于国务院,两者处于分离状态。这种分离导致行使主体的行为能力不足,责任能力缺乏,唯独权利能力无任何约束而可以滥用行政权力,可以假借市场程序却又不在市场交易。必须限制国家物权行使的权利能力。限制的目标是建立国有物权市场,同时为体现“全民所有”而成立与政府机构融合的民主组织以行使物权,使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与政府行使即民主行使相对称,以此防止“代表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适逢《物权法》通过,对物权相关理论的纷争似乎趋于平息,但物权理念的根植却需要伴随着物权法的实施而经历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所以对物权的讨论和研究不应淡化,更应乘势而上,使物权的理论架构更为完整和协调,让物权的精髓深入到民众,扎根社会。文章是对物权效力之一物权追及力概念界定的几点思考和探讨,在质疑传统见解的基础上,笔者对物权追及力的概念予以重新界定,以期能对物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科技企业孵化器(TBI)绩效评价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国外学者主要从组织、机制、基于案例分析、评价框架与模型的构建、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以及功能等不同角度研究了与TBI绩效相关的问题。国内学者则主要基于政府、比较、市场运作、优劣势、功能实现、评价指标与模型等方面对TBI绩效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关的研究目前多为着眼于实践领域、从经验层面上的总结评估性分析,还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作用机理分析缺乏、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评价方法缺少动态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丰 《外交评论》2006,91(5):96-102
实证主义是指导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元理论立场,在国际关系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其核心特质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的一致性以及经验上可以验证。在实证主义内部,有不同的分析工具、视角和方法,这些实现科学研究的不同路径有着各自的优劣长短,在研究中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协同使用来促进研究的完善;在实证主义外部,面临着诸多元理论立场的冲击,这些多样的视角构成后实证主义阵营,由于存在着根本上互斥的基本假定,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的争论仍在继续,将在对立中并存。  相似文献   

13.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手段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当精致地、完整地认识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技术的内在价值包含着物化于对象中的技术价值、技术知识中的价值、技术产出活动中的观念价值和内含于技术中的意志价值。技术的外在价值包含着经济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要深刻地理解技术价值的内涵 ,还应认识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工具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一直以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为最为重要的目标,忽视了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目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部失衡问题愈加严重,并且对中国经济的内部均衡目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目前有必要加快转变原有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把国际收支平衡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外部经济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丁伯根的汇率政策模型,提出了短期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搭配,为实现中国内外经济均衡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长期实现其内外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三段论基本思维模式表现为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裁判结论。大前提是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逻辑命题,力图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建立通道,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推理主体需要对众多法律理由进行权衡与抉择。需要对逻辑三段论进行重构,常处于一个由内部推理与外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由内部正当性证成与外部正当性前提构成,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建立具体、有效的推导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其内外部的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产品、经营者、管理和机制。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调节好这四个要素的关系。致力于内部环境的塑造,这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环境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目前存在政府与企业行为严重错位现象,即政府对应调控和服务的领域影响力薄弱,未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功能,相反,对于本应由企业处理的活动又过多地干预。企业则受历史条件制约又代替政府担负非经营性职责。因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做到企业重点塑造内部环境,政府着眼于塑造外部环境,规范行为,避免错位,这是本文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不动产物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了3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和成员权。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权利,又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蠢而专有所有权作为其中的占主导地位的权利,是作为制度的区分所有权的单独性灵魂一我国物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9]7号文中对专有所有权的性质、范围及侵害专有所有权的救济方式进行了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霸权是国际政治中时常涉及到的词汇。对于霸权国来说,霸权国内部民主和对外霸权作为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两者实际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在国家内部和外部发挥着形式各异而又不可分割的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和背景下,共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种制度即使再先进,若不能把握其规律性,并发挥其作用,就不能被我们所用、为我们服务。检察官制度自创立时起就争论不断,尤其对检察机关内外关系应如何处理更是莫衷一是,故仍有讨论之必要。我国的检察官制度设置暴露了很多不足,最突出的是对检察机关实行"多重领导、绝对服从"的模式不符合检察官制度的要求。应理顺检查系统的对内关系以及对外关系,并从人事和财政两方面构建起检察官职权独立的制度保障,使我国从根本上建立起科学完备、体制化、机制化、正常化体系的检察官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监察建议是我国监察机关治理腐败问题的重要职权之一,《监察法》涉及的主要有四个条款,搭建了该项制度的基本框架,表现出公权性、合法性、治理性与程序性等特征。监察建议的类型化设置有两种路径:一是承前启后的承继进路,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进路。监察建议职权的本质是由对人监察向对事监督进行的适当延伸。在《监察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宜将监察建议定位成“末端治理”过程中的“前端治理”手段,用以发挥其防范、效能与衔接功能。按法教义学的建构方法,监察建议职权在具体运行上应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