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背景介绍1934年7月10日,《红星报》第52期第1版发表《我们有力量抗日》的文章,批判当时国统区盛行的"我们无力抗日"的谬论,用"我们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武器也有办法解决""抗日经费也不成问题""日本无产阶级是我们抗日的帮手""揭穿国民党‘无力抗日’的鬼脸"等内容逐一证明了中国有力量抗日救国。插入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国民党法西斯向  相似文献   

2.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抗日游击战的战术家,本文拟对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全面性 自1937年7月至1940年5月,朱德一面指挥八路军作战,一面公开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著。最著名的专论有:1938年1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抗日游击战的16条战术;1938年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的战略战术》;1938年抗日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抗日的游击战术》;1938年《文献》合订本卷(四)转载朱德同年在《新华日报》上的论文《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1938年8月顽强出版社出版的《游击战争》;1938年11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论抗日游击战争》。朱德在这些论著中论述了抗日游击战的一系列战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龙岩籍著名抗日英烈陈明与其妻辛锐名列其中。陈明,又名少微,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镇龙聚村人,1902年出生。早年他与邓子恢等进步青年发起组织革命书社"奇山书社",创建了宣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岩声》,并写下了《争回我们的自由之路》等光辉篇章。1926年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版的《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中,收入了1936年5月15日周恩来的《致谌小岑信》。它记下了36年间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当时国共两党曾一度秘密接触,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问题进行商谈。谌小岑现任国务院参事、民革中央委员。《团结报》第697号(85年2月2日出版)发表了他的一席谈,介绍了他在那次密谈中,为“打通共产党关系”的活动情况。他说,35年11月至36年6月,我曾为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接触谈判做过一点点工作。这项工作是曾养甫交给我的。他是国民党中央委员,是我在天津北洋大学就读  相似文献   

5.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以广泛的题材和体裁,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几十年来,人们吟唱着《黄河大合唱》、《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并深深缅怀谱写了这些激昂旋律的作者。这位共产党员音乐家用他辉煌而短暂的人生,奏出了激励全民族奋进的高亢之声。  相似文献   

6.
正在革命中走上文学创作路黎汝清,1928年2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八甲村的一个农民家里。他7岁入小学读书,仅上了4年学,即因日军大举南侵、家乡沦陷而辍学。此后,他白天或务农,或参加儿童团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活动,晚上则到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授课。稍有闲暇,他便沉迷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先后阅读了《西游记》《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今古  相似文献   

7.
<正>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同志在《东江抗日星火》(载1965年9月19日《解放军报》)中提出:"东莞模范队在日寇侵占虎门后,于虎门外围领导群众阻击敌人,打响了华南敌后抗日第一枪。我们惠宝人民游击队刚一建立,就出击淡水,消灭了伪组织,成立了东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淡水区人民行政委员会。"一、东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七七"事变后,根据中共香港海员工委和香港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广东党史》编辑部: 贵刊2005年第5期刊登了刘纪铭等同志综合撰写的《英雄斗敌顽洒血为中华——记抗日英烈蔡耿达》的文章。我们把刊物送到烈士现在的唯一亲人——蔡耿达胞娣之子蔡潮华手中。他阅读这篇文章后,  相似文献   

9.
先父高崇民经常向我们讲述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他说他为抗日救亡奔走多少年,“悔恨自己过去太瞎摸海了”,直到1935年受到孙达生同志的帮助,他才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他称孙达生是他学习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1936年5月,他因写《活路》小册子,主张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而受到蒋介石的通  相似文献   

10.
裴超 《党史文苑》2012,(4):28-30
1942年3月至1943年11月,刘少奇受中央委派前往山东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他把政治工作作为打开困境之门的抓手,撰写了《群众运动问题》《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等报告,创造性的开展了民众运动工作,宣传建立统一战线,强调精神就是战斗力,较好解决了根据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内容,有效解决了山东抗日根据的困难矛盾。  相似文献   

1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每当《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声响起,人们的心就会被那火一般的战斗激情所感染,仿佛又回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自然也就会想起它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5年冼星海从巴黎回到祖国,他接过聂耳的旗帜,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战救亡歌咏运动之中。从1935年夏到1937年夏,他在上海期间写出了《救国军歌》、《热血》、《黄河之恋》、《青年进行曲》、《拉犁歌》、《流民三千万》、《茫茫的西伯利亚》、《夜半歌声》等著名歌曲,有力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1937年8月—1938年10月,他在武汉、南京…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深入调查和大量寻访后,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往事终于在今人面前清晰开来,一个曾在敌伪统治的夜幕下为拯国救民而舍命奔走的抗日英魂终得重见天日。2006年2月28日,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下发《关于孟昭堂历史问题的调查结论》,宣布:孟昭堂是一位爱国的抗日志士。孟昭堂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这个《调查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呢?就让我们把目光回放到60多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吧!一1899年,孟昭堂出生在本溪桓仁县马圈子村北岔屯(今向阳乡北岔村)一个开明地主家庭,祖籍山东莒县。他是父亲孟广汉的第二个儿子,少时在…  相似文献   

13.
"千里击强虏,剑吼长城东。壮岁国难死,悲歌燕赵风。"这是电影《剑吼长城东》的主题歌。片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一位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他的抗日传奇被传颂至今。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县人。学生时代的包森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很早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学潮运动。1932年2月,包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年后,他赴延安抗日军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横》2003年第二期刊登曲岩、郭渊撰写的《他是叛徒吗?——张秀凤“变节投敌”的前前后后》一文(以下简称《他》文),对张秀凤叛变投敌予以否认,提出四条理由,说张秀凤是“接受了杨靖宇的命令,带着任务打入敌人内部”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张秀凤,原籍伊通县,1932年参加抗日自卫军,自卫军失利退到濛江县(今靖宇县),他自己回家。以后又到柳河县参加了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部队少年连,接着调到杨靖宇司令部当传令兵,直到后来在总司令部特卫排当排长,前后有七年之久。张秀凤在这七年中,确实跟随在杨靖宇身边,不离左右,是杨靖宇的贴身保卫。…  相似文献   

15.
正1940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听取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吴德的汇报,当听到开滦矿工出身的游击队长节振国的情况时,毛泽东说:"这个同志很好,我们要注意保护培养,不然他会牺牲的。"1940年8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的夫人严慰冰,在延安《中国工人》第11、12期连载了冀东工人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的事迹,他敢于反抗的大无畏革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9,(12)
<正>"柳里河有个湾子村,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这是在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流传的缅怀抗日英雄韩增丰的儿歌。韩增丰,1916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一个开明家庭,他追求进步,以天下为己任。1931年,韩增丰在正定求学,他在校内成立了"苦干社",还在石家庄创办《晓报》宣传东北抗日联军的杀敌事迹。1934年,他投笔从戎,考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先学无线电专业,后转学炮兵。  相似文献   

17.
<正>慕湘16岁时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经抗日烽火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锤炼,迅速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被授予大校、少将军衔。从11995599年起,他开始奋笔创作长篇小说《晋阳秋》。该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他深受鼓舞,从此在文学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写下了系列长篇《满山红》《汾水寒》《自由花》,它们有机连贯地构成了抗战四部曲《新波旧澜》,成为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8.
怀念洛毅     
多年来,我精心保存着一张影印的照片,这是从1936年7月上海《光明》杂志一卷二期上摄印下来的:在一群参加抗日游行的人群中,有一个衣着破旧、拄着拐棍的一条腿的青年工人。他握拳的右臂高举着,面带愤怒之色,高喊着抗日的口号。照片下配了施谊写的一首诗:《一条腿——纪念十一周年的五卅行列》: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军的侵略,邓小平义愤填鹰.他愤怒地揭露道: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中华民族大地“发挥兽性,每至一村,老妇少女均被奸淫;烧杀之惨,不忍目睹;强掠什物,烧毁食粮,极尽横暴之能事.”(《解放》第72期,第7页)太原失陷后,邓小平坚定地表示:国民党扔掉国土,丢下老百姓,抗战的责任在我们肩上.我们要当仁不让!鼓起最高的决心和勇气,站在最前线和日寇拼命,同山西人民一道抗战到底!(傅钟:《征途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页)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邓小平敏锐地看到,广大民众中蕴藏着酷爱自由、不甘受辱的光荣传统,潜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抗日力量.只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就能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一个抗日的热潮.因此,他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即抗日第一,反帝、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与解放,提倡民族的自信心”(《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卷,第24页)……  相似文献   

20.
华多 《前线》1994,(15)
1944年,抗日心脏、革命圣地延安,一位普通战士在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了。党的最高领袖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做了一番极为重要的演讲。这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文革”中称作“老三篇”(连同《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过来人大都会背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