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F0003-F0003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生于1902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刘仁静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发起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成员,领导组织了北京社会手义青年团,作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以后,创办并主编了团刊《先驱》,1922年与陈独秀一起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2.
刘仁静(1902—1987),作为最年轻的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最初成员,是中共北京组织乃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亲历者。其早年在北京的革命经历.是其从进步学生成长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也是其参与党的创建.并为之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过程。本文将党早期组织的创建与刘仁静个人成长转变这两种过程紧密结合,梳理、阐释刘仁静在这个时代大势中的收获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进 《世纪风采》2008,(8):28-29
日前,我读到刘文澜女士所撰《父亲刘仁静的“监护”岁月》一文,对刘老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境遇有了详细的了解,也唤起了我对刘老的回忆。我是从中学课本上第一次知道刘仁静的,当时的课本上介绍说陈独秀和刘仁静是中国“托派”的头头。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中国“托派”又称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当年,所有被列入党的历史上十次路线斗争中的人物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晚离世的一位。纵观他的一生,可谓一波三折,历经磨难,命运多舛。而他的命运与其思想转变又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一大”代表。这是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然而,时间不久,他即信奉起托洛茨基的理论并加入托派,后因高傲自大被赶出托派;因生活所迫,他一步步投靠国民党,最终竟走到人民的反面。建国前夕,刘仁静翻然悔悟,抛弃反动立场,重新回到人民怀抱。中国共产党以宽广胸怀给他以生活出路。1987年刘仁静因车祸身亡,终年85岁。近年来,全面介绍刘仁静一生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述,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5.
刘仁静,1902年生于湖北应城县,与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同年,是陈独秀理所当然的晚辈。从14岁起,刘仁静就开始接受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开始对陈独秀的思想追随。而行动的追随始自北京大学,刘仁静1918年考入北大,参加以陈独秀为"总司令"的著名的五四运动。此后,刘仁静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且与各地代表公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开始了组织上的追随。1922年底,刘仁静  相似文献   

6.
迷途知返 复杂人生 --刘仁静"红都"之行见到列宁;这个"一大"最年轻的代表是托洛斯基最早见到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成为中共党内的反对派 五四运动是一次青年的觉醒,也是一次青年的分流.当时,在北大读书的少年骄子刘仁静不过十六七岁,也投入了这场运动.尽管他自诩是"普通一兵",却显示了先进青年的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7.
刘岳 《前线》2022,(12):106-107
<正>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922年11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苏俄彼得格勒召开(后改在莫斯科继续开会)。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由陈独秀(代表党组织)、刘仁静(代表青年团)、王俊(代表工人组织)组成,瞿秋白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大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是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11月22日第20次会议,给中国代表30分钟发言时间。刘仁静介绍了中国情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的工作,指出中国工人运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几乎唤醒了工人群众”,  相似文献   

8.
1902年,刘仁静出生于湖北应城。16岁那年,刘仁静考入北大物理系,后转入哲学系,又转入英文系。刘仁静博览马列群书,得到陈独秀、李大钊器重,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7)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代表李汉俊和刘仁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本文以此冲突为切入点分析两种建党观念的异同,并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是在凄风苦雨中成立的。当时的党更像是一个瘦弱的小孩,至于能长多大,许多人没把握。大浪淘沙从党的高层开始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就相继出现问题: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出席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中,自己走掉、被党  相似文献   

1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十三名代表参加会议.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一共十五人.在此次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相似文献   

12.
80年前的7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名代表秘密聚集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凝聚了一批湖北籍共产党人的贡献。他们在一大的13名代表中,竟有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5人之多,而且一大的一些文件  相似文献   

13.
正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洋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来门7个地区共产党早期组织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了会议。中共一大会址,是幢石库门楼房,建于1920年秋。当时为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  相似文献   

14.
80年前的10月1920年10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主要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尚德、何孟雄、张太雷、缪伯英等。小组主要活动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出版《劳动者》周刊,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还派人到济南、郑州、天津、唐山等地,帮助建立革命组织,起了北方发起组的作用。它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上。黄陂南路西首,有一排青灰砖墙的石库门楼房,其乌亮的大门上配着一对铜环。墙上的大理石上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13人,在此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6.
在风云激荡、波澜迭兴的20世纪,作为近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东西文化和新旧文化交替的中心,更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北京早期的党组织,是全国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不断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星火燎原北方为培养建党骨干,1920年3月,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刘仁静、范鸿吉力、何孟雄等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研究会19位发起人后来有15…  相似文献   

17.
《先驱》报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机关报,并曾一度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作用。《先驱》存在的时期.正值中国共产党为“二大”的召开作准备。这个时期,由于《共产党》月刊已停刊,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向导》尚未创刊,所以它的一些文章,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的观点。 《先驱》创刊于1922年1月15日,创刊初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编辑出版,刘仁静和邓中夏任主编。从第4号(期)起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编辑出版,施存统任主编。从第8号起转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出版,先后任主编的有蔡和森、高尚德、施存统、寄吾等。原定为半月刊,但由于种种原因,常不能按期出版,1923年11月停刊,共出版25期。  相似文献   

18.
1922年11月初,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为参加第四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抵达莫斯科,代表团仅有3个成员,是由陈独秀亲自率领的,另两名代表团团员是王荷波和刘仁静。在此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陈独秀。而陈独秀的命运都是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现在可好了!我可以有不止一次的机会去看望他,向他表示崇敬之意。 陈独秀抵达莫斯科时,已是“不惑”之年:40岁出头了。他中等身材,前额宽广,留有小胡子,牙齿整齐洁  相似文献   

19.
1976年7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9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还是这一年的12月3日清晨5时,中共“一大”代表、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就此,当年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刘仁静一人了。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历经政治磨难的刘仁静其价值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刘仁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曾是党的"一大"代表,而且是十三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时年仅19岁.这位来自湖北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向往,投身滚滚的革命洪流.然而,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度偏离了航向.在他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艰辛和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