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保证公证制度正确开展的根本所在,对我国经济民事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证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公证诚信制度进行实际探讨,建立完善的诚信公证制度,发挥公证行业的真正效能,实现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整个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因此,公证制度改革应当顺应整个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讲,科学合理的司法制度将对经济制度产生积极的保障作用.所以,公证制度改革的本旨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其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普遍性 所谓公证笔录制度的普遍性,是指笔录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应当在公证实务中得到普遍尊重.而无论公证普通程序还是公证特别程序,也无论公证案件属于单方当事人案件还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案件或者针对于不特定主体而进行的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6.
刘凯 《中国公证》2004,(9):18-19
现场监督类公证是一种风险和责任都非常巨大的公证事项.现场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公证员在现场马上予以解决,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发生无法补救的错误.既然公证员在现场监督类公证活动中的责任如此重大,那么显而易见,公证员在现场监督类公证活动中的举止形象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物权登记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物权登记主要是对不动产进行登记.总的来看,这项工作起步晚,法律法规不健全,登记机关"多头执政",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依据的理解和把握尺度不一.现物权登记机关的基本做法是相同的,即为了保证登记的内容真实、具体,能够反映物权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真实内容,都采用登记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以确保物权登记的真实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陈翎 《中国公证》2004,(9):25-26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既是党和国家对法律服务事业20年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科学总结,又是公证工作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主导思想.拓展是要求公证工作积极开辟服务新领域,探索服务新方式,更好地发挥公证制度的功能与作用;规范是确保公证工作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进行,重点是规范公证服务主体、服务程序,规范公证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更是公证行业发展的总目标总纲领。江苏省公证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及全国公证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进一步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公证公信力,充分发挥公证工作职能作用"的要求,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公证制度中,有关公证证明的相关基础概念主要有证明范围、证明对象、证明方法、证明标准、证明主体、证明客体、举证主体、审查主体、证明依据、证明载体等.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公证制度的有关规定及现状(一)《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也就是说,不论在哪个层级上设立公证机构,同一地区的公证机构都是在同样的层级上设立,公证机构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相同。该规定解决了我国公证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状态,搭建了所有公证机构公平发展业务的平台。实践中,我国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公证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公证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的公证体制改革重点是解决三大问题:即把裁判员与运动员分开;实现公证员队伍职业化;扩大公证处自主权.这是公证事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3.
肖晋 《中国公证》2004,11(7):49-50
<中国公证>杂志2004年第4期登载了严志健同志<可否将公证引入刑侦>一文(以下简称"严文"),作者提出在公证制度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将公证引入刑事侦查领域的可行性,以及对侦查公证这一在他看来可行的制度如何构建和运作提出了设想.但是认真通读全文后,窃以为严文在大胆思考的同时,论证之处却缺乏足够的小心和细致,一些论点和推演有待商榷.本文将以严文为基点,就严文中可商榷之处作一评述,从而指出在刑事侦查中引入公证之种种困境乃至不可能.同样,笔者也只是一家之言,惟希望推动该问题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公证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司法部在贯彻《公证工作改革方案》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公证体制改革要以坚持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公证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不变为前提。实践表明,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作为我国公证制度的鲜明特色,是公证制度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价值体现的根本保证。完善公证制度应当坚持历史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坚持公证的国家法律证明性。将公证机构作为国家法律证明机构、公证员依法行使国家法律证明权、公证书的法律效力以法律…  相似文献   

15.
陈平 《中国司法》2004,(12):37-38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和信含义相近,常常被互训和联用。信者,诚也;诚者,信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也是以诚释信,以信释诚。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法律机制,是社会信用体  相似文献   

16.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7.
公证回避制度.是指在公证活动中.公证人员遇到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时.避开或退出办理该公证事项的制度。公证回避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维护公证机构的尊严信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维护公证员的中立性以实现法律正义.同时也有利于个案的解决以及公证公信力的树立。虽然我国法律对公证回避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等地的公证机构对私营工商业与国家银行的贷款合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加工、订货、承揽、包销、建筑合同以及私人拖欠医院、房地产公司、电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医药费、房租、房地产税、电话费等债权文书,开展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勇 《中国公证》2014,(9):65-68
正一、公证公信力的界定(一)基本涵义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公信力中的"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指公众;其二,指与公共权力相关联的某种属性,由此可见,两者合一应理解为公信力必然与公众的认同感与信任相关联。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信力是指依据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思想火花所逐渐沉淀而形成的"服从心理"或者说是"服众力",简而言之就是"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