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西亚非洲》2012,(3):3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创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在非洲已成为最有影响的行为体之一。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亦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非洲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仍在探索符合非洲实际的发展道路。西方国家一方面对非践行"新干涉主义",另一方面也无法不从政治、经济和地缘因素出发重新审视和对待非洲。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评价多元而复杂,既有赞扬,也有批评甚至诋毁。因此,随着中国对非洲地缘经济与政治版图的重塑,评估中非关系需要将其置于国际环境视野下来考量,要有新视野、新方法、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洋 《东南亚》2012,(1):44-49
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和准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并开始承担起联通东北亚和东南亚商贸往来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国际机制理论为切入点,以折中主义为认识论,以CAFTA为经验范本,分析国际机制在改变国家主体行为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结论是:与欧盟和NAFTA的硬性机制化不同,CAFTA呈现出"软机制主义"的特点,既符合东亚的实际发展水平,又避免了在全球机制化浪潮中被边缘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自贸区提供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自60年代以来被人们普遍接受。所谓“人力资本”,即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所表现出的非物质资本。舒尔茨认为,强调人力资本就是强调人口的素质或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指亚洲东北部地区,从北到南包括:俄罗斯东部的亚洲部分、蒙古国、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朝鲜、韩国。由于中国、日本、韩国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东北亚内部因能源而起的各种争端和频繁繁杂的能源外交活动而倍受瞩目,能源外交成为东北亚外交中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外交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国际机制理论的角度分析东北亚地区能源外交的现状,论述东北亚能源外交的目的趋向以及预期成效,对如何协调东北亚各国能源外交战略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所处国际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 ,既意义重大 ,亦殊为不易。因为“9·1 1”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本就错综复杂 ,无抽丝剥茧之功根本就难窥其“真实” ;而要以“我”为主对本已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判断 ,更会因每个人观察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而见仁见智。这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面临国际环境的判断存有较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1 1月 5日以“如何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为主题 ,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城的国际问题知名学者、专家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各叙己见 ,热烈交锋 ,予人以诸多启发。现将之分别加以整理刊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7.
"个人捐赠"也称"私人捐赠",是指个人对慈善事业的直接或间接的捐赠,是一种由个人意志决定的、自愿捐赠自己的劳动和资产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陈拯 《国际观察》2015,(2):139-157
冷战结束至今的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有关冷战的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结合新近出版的《牛津冷战手册》一书梳理冷战国际史研究路径的拓展,着重讨论正在兴起的全球史视角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议程,以期进一步丰富国内学界对国际冷战史研究前沿的了解。文章梳理了这一新范式兴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展示了其强调全球性互动、关注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全球史视角拓展了冷战史研究的问题领域与史料来源,通过更新研究视角与分析路径,描摹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冷战历史图景。虽然其学术价值还有待后续研究检验,但确实代表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文章最后就冷战史研究的学术创新以及青年学者在中国冷战史研究发展中的角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是适应大规模经济的行业之一 ,其具体途径主要就是并购与联盟 (产品联盟和知识联盟 )。通过对并购与知识联盟的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银行知识联盟的适应性愈来愈强 ,并对银行并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际地位走势问题是一个牵动世界总体局势演进的大问题。“9·11”以来特别是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出现的世界性反战甚至“反美主义”浪潮 ,使美国的国际威望不能不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此也引起了各国学界对美国未来国际地位走向的关注和争议。为对此一重大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3月 3日以“美国国际地位走势评估”为主题 ,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 ,试图从各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评估 ,以有助于对美国、对世界总体局势的认识和把握。现将与会部分知名学者、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尼罗河水争端由来已久,沿岸各国立场迥异。随着尼罗河沿岸各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连年的干旱,尼罗河水争端日趋激烈。特别是2010年肯尼亚等五国签署重新分配尼罗河水份额的协议,更引起了主张维护其历史权利的埃及和苏丹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新一轮的争端。尼罗河水争端的解决有赖于沿岸各国进行直接的协商谈判,各国都应作出一定的妥协,在遵循国际水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共同订立全面、公正合理且兼顾各方利益的多边协议;并最终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新兴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减少法院干预以支持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新加坡采取了国际国内仲裁分别立法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际国内仲裁法律制度体系。文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分析新加坡国际国内商事仲裁法律制度中的仲裁协议制度和仲裁裁决追诉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秩序的规范制度建设与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格局中的力量对比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后,国际规范与制度因素常常面临转型和变革。系统分析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变革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深化对过渡时期国际关系基本特征的认识,对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和确定中国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战略定位有重要意义。一、现行国际规范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变革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国际规范体系和机制架构是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中基础性的构成因素。世界格局是反映特定国际力量对比状况与利益要求的合法化与制度化的国际利益平衡关系与分布格局,而国际秩序是反映和维护特定国际利益平衡关系的规范体…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Ukraine and Belarus and NATO have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cooperation than confrontation since the Cold War, and Ukraine has begun to move towards membership. At the popular level, on the evidence of national surveys in 2004 and 2005, NATO continues to be perceived as a significant threat, but in Russia and Ukraine it comes behind the United States (in Belarus the numbers are similar). There are few socioeconomic predictors of support for NATO membership that are significant across all three countries, but there are wide differences by region, and by attitudinal variables such as support for a market economy and for EU member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r attitudes and foreign policy is normally a distant one; but in Ukraine NATO membership will require public support in a referendum, and in all three cases public attitudes on foreign policy issues can influence foreign policy in other way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arliamentary committees. In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 whose international allegiances are still evolvin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may often be closer than in the established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5.
世贸组织是各国与国际经济体系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制定规则、组织谈判、解决争端这三项基本任务使世贸组织成为有效的世界贸易运行机制.了解世贸法规,熟知争端解决机制能使我们正确运用其游戏规则,从而在入世后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就世贸法规、争端解决机制及我国入世后维权对策这三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东动荡不仅是该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且还深刻反映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权势的快速转移是诱发中东变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机上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为中东变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从发展上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拉大了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从理念和制度建设上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缺乏机制和制度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中东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而正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以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秩序重构及各国政治及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移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挑战因素,非法移民不仅违反了有关国家的边境管理法规.而且与有组织跨国犯罪、国际反恐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当代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凸现,许多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公民以偷渡方式前往他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对外形象。以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18.
19.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