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月秋 《世纪桥》2009,(18):60-61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本文从养老需求的角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杭州市民选择的主要养老方式,提出了家庭养老的形式需要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现代家庭养老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乌鲁木齐市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于2003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初步形成了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等养老模式。由于家庭规模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乌鲁木齐需要探索与发展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互动式异地养老、异地集中养老、住房养老等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养老制度的改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凸显。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长治久安,应以政府为主导,在重视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创新养老形式,强化道德文化建设,妥善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独木难支;机构养老也受制于多种因素,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创新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瓶颈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比于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部分社会化的家庭养老方式,起源于草根的社区互助养老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的优势,在促进全社会养老观念转变、缓解全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促进社区和谐、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成效更加显著。而且,较之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社区互助养老更容易得到老人的支持和参与,不仅符合我国家庭养老和互助养老的历史传统,而且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这些都保证了社区互助养老的可行与可持续发展。当然,作为一个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重生的养老模式,社区互助养老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城市养老问题越发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已逐渐式微;社会化市场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又由于成本与服务质量问题,难以普及和得到广大老年人的接受。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前三种养老模式的优势之处,创新一种可供更广泛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养老问题日益显著。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影响。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孝德观念淡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加强年轻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家庭养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法律体系等对策,由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为凸显,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紧迫。为此,我们深入市区、南皮、献县等地,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第一选择,这种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符合我国经济分配、社会心理、道德风俗的要求,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亟待完善与重构,需要从强化道德保障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乌鲁木齐市人口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特点的出现,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及养老模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就乌鲁木齐市今后可推行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清真寺照料、互动式异地养老、异地集中养老及住房养老等模式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玉曼 《世纪桥》2015,(12):51-52
科技养老事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它的成功推进离不开良好社会条件的构建。但是目前我国在科技养老条件的建设上,跟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先对科技养老含义的进行分析,进而在政策、制度、法律、教育、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科技养老的社会环境建设,以期推动我国科技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卫平 《学习论坛》2007,23(8):63-65
在农村社会急剧变迁、农民家庭走向核心化小型化的今天,单靠传统家庭养老已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村落作为农村天然的社区,是张局部性的社会安全网,可以作为支撑农民养老的有效社会载体,以补充当前家庭养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失独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其养老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老年化的到来而日益凸显,政府基于社会治理需要、基于承担因政策实施中产生负面影响责任的需要,理应担当起"失独家庭"养老之责任。近些年来政府作了些探索,但现有规定笼统,可操作性差,无针对失独家庭、失独老人的专门立法保护;扶助标准较低、方式单一,目前作为政府承担失独家庭养老的重要方式——社区养老又缺乏规范。为此加强法律制度供给,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失独家庭养老责任的前提保证。诸如政府要完善现有经济扶助方式,规范失独家庭的养老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由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代际关系、家庭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同时市场经济、劳动能力、收入结构及个人经历等推动了农民的分化,农民的养老诉求差异明显。而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内容、主体和模式还没有及时跟进,养老服务供给的错位与失衡问题并存,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实际需要。要结合农村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农民养老的多元诉求,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塑造家庭养老责任和伦理秩序,提升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村老年人口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六成以上,因此,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山西农村养老面临很多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打好农村养老保障的物质基础;二要强化敬老意识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三要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养老社会化的“安全阀”作用;四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养老的新载体。近几年,我国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发展较快。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农村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需求,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的二元结构,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差距很大。在家庭养老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的条件下,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国际上采用的普惠制养老金制度,覆盖绝大多数国民,在我国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会。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421”模式(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