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节的魅力     
《实践》2013,(10):38-39
一个细节,使你怦然心动,泪流满面;一个细节,使你深受感动,经久难忘。 一块补丁1961年,春暖花开时节,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到广东视察,住在从化温泉.一天清晨,少奇同志在住地散步,他走剑岗亭前与警卫战士攀淡起来。那时正过苦日子,浮肿病患肯不计其数。少奇同志问警卫战士是哪里人?家人能否渡过难关?警卫战士告诉刘主席他是湘西人,然后脸露悲包,闭几不言了。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细节     
黄健 《党建文汇》2009,(10):51-51
放暑假后,儿子就玩起了“失踪”,除了在餐桌上匆匆看到他一眼,其他时间,他基本上都“宅”在自己的卧室里。我知道,儿子身在家里,心却在外面广阔的世界,内外连接的。就是那根细细的网线。  相似文献   

3.
败亡的细节     
读文学作品或读史书,经常会读到一个大家族或一个国家的败亡,因而总能让我们产生兴亡之叹.其实,名门望族也好,国家也好.在其败亡之前,总会有一些不为人注意的迹象,总会通过一些细节来显现出败亡的征兆,这些败亡的细节.在人们探究败亡的教训时,才会被发现.但为时已晚.只能空留叹息。  相似文献   

4.
细节的魅力     
何先培 《学习导报》2013,(11):41-42
事情已经过去47年多了,可周恩来总理为他们送饭盖被的幸福情景,仍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朴素的细节     
吴澧 《廉政瞭望》2010,(14):46-46
最近,台湾马英九先生的夫人周美青女士因腰椎疼痛上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后大吃一惊:周女士居然营养不良。我听了这消息,也是大吃一惊:以她的教育程度和台湾的生活水准,至于营养不良吗?  相似文献   

6.
经典细节     
苏丝黄 《求贤》2011,(11):30-30
2009年1月30日.上海一旅行团在美国大峡谷突遭车祸,七死十伤,路边居民纷纷自动赶来救援。其中两位老美在拉出一位中国男孩后,立即让男孩背朝车祸现场,迅速带离。为的是让男孩尽量少看到血腥场面,  相似文献   

7.
细节生活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是炫耀和抱怨,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8.
李颖 《党的建设》2012,(11):61-61
第七次党代会,毛泽东脱稿作充满激情的口头报告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举行全体会议,毛泽东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他写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会前发给代表。会上,毛泽东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及其他问题作了口头报告,主要涉及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列车站,列车进站时静悄悄地滑进站台,听不到任何广播,也没有刺耳的铃声。在国内.乘列车或地铁时,却经常听到这样的广播提醒:“旅客们,4号线列车就快到站了,请您站在黄色安全线外等候,以免危险。谢谢您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自幼家境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5岁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其苦难的经历,养成了他勤俭的品德。1917年,53岁的齐白石为避土匪之扰离开家乡湖南湘潭来到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他又匆匆去天津避难,两年后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1.
随中央电视台采访团到日本采访,随着各种感性认识的加深.对日本的认识也在加深。日本是一个表面跟中国很相似,其实跟中国很不一样的国家。这一切,是从许多细节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高深 《新湘评论》2013,(22):46-46
日本学者有岛武郎说过,释迦、基督和苏格拉底这三位圣人,生前都没有著书立说,他们留给后世的所谓说教,似乎不过对自己邻近所发生的事件呀,或者与人的质问等,说些随时随地的意见罢了,并没有系统地演讲过哲学道理,日常茶饭和谈话,即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大说教。这个现象十分令人反省。孔子好像也大体如此。这些圣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都是其弟子们记录整理他们的语录。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不过每日司空见惯,人们不甚注意,更没有研究这个细节与事业、人生的关系。其实,一滴水见太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常可见出人生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不过每日司空见惯,人们不甚注意,更没有研究这个细节与事业、人生的关系。其实,一滴水见太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常可见出人生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不过每日司空见惯,人们不甚注意,更没有研究这个细节与事业、人生的关系。其实,一滴水见太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常可见出人生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16.
听到“无期徒刑”四个字的瞬间,黄松有脸上浮现出一丝惊愕的神情。 1月19日早晨,河北廊坊冬雨潇潇。黄松有,这个前最高法院副院长、学者型大法官,在被告席上聆听了宣判。这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因涉嫌贪腐被查处的级别最高的司法官员。  相似文献   

17.
流沙 《党员文摘》2008,(11):25-25
3年前,我开始给香港的一家媒体投稿。其间,与一位文字编辑相熟了.每年的中秋和春节,她还会寄一张贺卡来。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06,(12):36-37
历史往往是被一些细节所改变的,这一论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可并予以认证。比如,青霉素的发明是因为科学家的一个疏忽——忘记了给培植细菌的罐子盖上盖子;再比如,高压锅的发明完全是由于到英国研究蒸汽发动机的法国人皮篷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不务正业”的结果……而欧洲人最初对大洋的征服。其实并不是要什么“地理大发现”,仅仅是因为胡椒和糖这两样在今天看来十分不起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到内江采访十八大代表、纺织女工钟利萍,听她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对职业的感悟。有三个细节印象深刻。 当日下午,采访完她和同事,钟利萍邀我们到厂里看看。当时不是上工时间,只有极少的机器在运转。但进了车间,我顿时一震——震耳欲聋的声响,四处飘飞的棉绒,还有各种异味……我用手捂住了耳朵。  相似文献   

20.
有一家叫“小华盛顿”的餐馆,被美食评论杂志评为全美第一,还夸张地说:“天堂只排在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