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元勋中,任弼时的婚姻很具特色。他和陈琮英不但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而且是两小无猜的“娃娃亲”。尽管如此,他们却感情深厚,甘苦共尝,携手并肩,堪称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2.
王琴 《广东党史》2004,(5):32-35
任弼时和陈琮英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而且是包办婚姻中最落后的一种——指腹为婚的“娃娃亲”。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一辈子相亲相爱,携手并肩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堪称夫妻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祁连月 《学习导报》2011,(20):51-52
这是一场并不浪漫的包办婚姻。启功本以为,为了不违母命而娶章宝琛,是人生的不完美,不料,她竟成了他难得的知己,并在最艰辛的岁月里,给了他无尽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1):80-80
议会大厅 甲:“为什么议会大厅都是圆的?”乙:“你在哪儿见过方的杂技场?”反对与主张甲:“你对父母包办婚姻有何看法?”乙:“我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父母包办婚事。”  相似文献   

5.
风云守道     
《廉政瞭望》2012,(20):48-48
贺麟是徐梵澄的挚友,再加上冯至,作为留学生的他们相识于德国,终身莫逆。所以在扬之水的日记当中,徐梵澄常常向她谈及贺麟。他对贺麟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评语,叫“风云守道”,有风云之气,但仍守道;他自己只是守道而已。“守道”不难理解,他们都是知识人与哲人,道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风云”何解呢,可观这段对话:  相似文献   

6.
五、恩爱夫妻革命伴侣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元勋中,任弼时的婚姻很具特色。他和陈琮英不但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而且是两小无猜的“娃娃亲”。尽管如此,他们却感情深厚,甘苦共尝,携手并肩,堪称恩爱夫妻。陈琮英的姑姑曾嫁给了任弼时的父亲任振声,但不幸在第二年就病故了。  相似文献   

7.
公费玩“二奶” 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他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爱“财”,另一个是好“色”。 当他还在玉林市当市委书记时,就在工业品展销会上认识了一位安徽敏姑娘。她是做个体服装生意的,此人长得有七八分姿色,皮肤雪白细嫩,一下子就把这位市委书记吸引住了。他故意上去攀她。姑娘心想:“你是玉林一把手,俺如果靠上了你,有了你这棵大树,生意还怕不红人。”于是她和他好上了,不久陪他上了床。他们毫无顾忌地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宾馆、酒店、招待所。敏姑娘到底是生意人,头脑灵活,乘着李乘龙和她在床上玩到兴头上的时候,撒娇地…  相似文献   

8.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0.
在旧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和男女不能平等自由,包办婚姻在广大农村极为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毁了多少青年男女的青春,造成了多少爱情悲剧。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也是包办的,但他们是包办婚姻难得的幸运儿,因为包办得双方满意,长辈满意,本人满意,情真意切,相伴终生,这在共和国将帅的婚恋史上,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讨厌XX老师了.因为当时背不到书。他竟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门前背书,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看到了,真把我羞死了!”另一朋友也问我:“XX老师现在还在教书吗?她可厉害了,我们都很怕她,也不喜欢她!”听着朋友们对教过自己的教师或好或坏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思:“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2.
林之 《党课》2014,(18):88-91
任弼时是中共党内卓有贡献而又充满个性的领袖人物,他一生经历曲折,充满传奇色彩。他与妻子陈琮英虽是包办婚姻,但革命路上生死相依的经历却在二人间催生出了亲密而独特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14.
佳康 《党史纵横》2009,(1):46-49
他们结识于二十世纪初,那是个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岁月。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信仰的迥异而分道扬镳。陈独秀一生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牢狱、困厄、疾病几乎伴随他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他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桔北枳”、苦乐各异。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16.
1938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宿舍,一位叫阿列耶夫的老师领着一个高高的身材、30岁上下的女干部来到毛岸英、毛岸青的住室。阿列耶夫介绍说:谢廖沙(岸英俄语名)戈勒(岸青俄语名),你们瞧她是谁?她是专门来看你们的。”岸英、岸青感到惊奇,他们没有亲人在莫斯科,怎么会有人专门来看望呢?他们一声不响,却又用审视的目光偷偷地打量着她。这位女干部不知如何打破这种沉默,只好回头问阿列耶夫:“他们就是岸英、岸青吧。”阿列耶夫看他们三人都不自然,忙解释说:“是的,他是哥哥岸英,又叫袁福·谢廖沙;…  相似文献   

17.
何士龙 《党课》2010,(4):103-107
人生若只如初“闻”,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互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8.
她说:“一个小学教师,如果跟班走的话,一生至多教上千名学生。对教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一笔财富,教师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最优秀的人,哪怕他是个残疾人!”徐隽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新的世界,她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她说,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她曾教过一名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徐隽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相似文献   

19.
超越想象力     
棒棒 《廉政瞭望》2014,(5):10-10
“我想娶你,安德烈。”这句动人的话,是他发给她的第一条短信。他是乌克兰防暴警察.她是示威的女记者。一见钟情的魔力,打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多爱20年     
张军霞 《党课》2010,(6):89-89
他追求她时,追得很苦,因为她的母亲坚决反对。原因只有一个,两家的距离太远,而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母亲的掌上明珠。况且,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她名牌大学毕业,在大公司工作,算得上是白领,怎么看也不般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