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  相似文献   

2.
刘美恋1972年7月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桃园村。父亲是位老边防警察,一年里难得回家几趟,可每次在家中的短暂停留,都是小美恋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她崇拜父亲,不只因为父亲宽厚、慈爱,还因为父亲那一身威严的戎装。那时她就暗下决心,长大后当一名像父亲一样的警官。后来,她的哥哥也走上了边防警察的光荣之旅,这使刘美恋入警的愿望更迫切。1991年冬,在校学习的她听说来了招女兵的,便毫不犹豫去报了名。同年12月,刘美恋毅然穿上橄  相似文献   

3.
侯爱英,惠民华润纺织有限公司一名纺织女工,共产党员,今年38岁,极平凡极平凡的一个人。22年来,平凡的她一直默默地工作在极平凡的络筒值车工岗位上,来来往往重复着极平凡的工作,年年月月编织着极平凡的故事。童年时光在侯爱英的记忆中,只留下艰辛和苦涩的印记。八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是当农村教师的父亲靠微薄的工资把她一手拉扯大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没娘的侯爱英很早就帮着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979年高中毕业后,16岁的她走进了惠民棉纺织厂,当上了一名络筒值车工。第一次穿上纺织工作裙,戴着白色工作帽走进车间,她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看着师傅们坐在络筒车上熟练地拿纱、插管、打结,穿梭般工作,既从容又利索,她羡慕极了。可等自己  相似文献   

4.
“没想到在外打工还能入党。”何利萍是眉山丹棱县人,中专毕业后在成都打工,现在是成都市锦江区鑫威宏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已在这家公司工作了5年。 “爸爸,我入党了!”当她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老家的父亲时,何利萍自己都没想到这件事会让她如此兴奋。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06,(6):69-69
采访俄语外籍教师拉丽萨整整和她约了一个半月,每次打电话给她,她都很忙碌。见面那天,拉丽萨也是抽出了一堂课和半个午休的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走起路来,拉丽萨也是风风火火,加上她本就高大的身材,让人不得不跟在后面小跑。拉丽萨说,她已经习惯于这种忙碌的生活了,在哈尔滨的这十几年里,她过得既快乐又充实。  相似文献   

6.
正古往今来,治水从来都是治国兴邦的重要内容,其中又总是蕴含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与人生起伏。钱正英,这位新中国水利部第一位女部长,参与和领导中国水利事业60余年,新中国所有大江大河上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几乎都留下过她闪光的足迹,都有她的心血与汗水。违背父愿与水利结缘钱正英的父亲早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并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父亲在钱正英幼年时就有意培养她继承自己的事业并为她  相似文献   

7.
爱像银河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柳四元已92岁了,一生未娶。没有子嗣的他却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 黄德秀也50多岁了。她像对待父亲一样精心照料着柳四元,转眼间,20年已经过去。 柳四元曾经有恩于自己,黄德秀这一生都不能忘怀。 “哪有什么恩哟!每每听黄德秀  相似文献   

8.
石某的父亲于前年退休,去年6月走失,今年1月她父亲的单位就停发了其退休费。现在她母亲疾病缠身,生活困难,请问,石某父亲单位的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10.
我曾被公派到日本进修一年,跟安达一家多有来往。安太太是个专职主妇,光为丈夫天天准备午餐这一项,就把她忙得团团转。在日本,公司大多没有食堂,据说,那种福利性的食堂浪费严重,精明的企业家们不干这种事。少数大企业、大公司有食堂,但都走市场化路子, 价格比一般的饭馆还贵。所以, 大部分人就自带午餐上班,安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今年46岁的黄雪莲别看是个女儿身,她是柔中带刚,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不认输的劲.1984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每天无事可做的她便经常跑到父亲的电焊房去转几圈,有时帮着搭把手递个材料.每当看到在闪闪的焊花中父亲将一根根生冷坚硬的金属材料连接成一件件工艺品时,黄雪莲觉得是那样神奇,也逐渐对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的坚决要求下,父亲同意收她做徒弟,教她电焊.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去郑州旅游,不慎将背包遗失在郑州火车站。这可愁坏了父亲,倒不是背包里有多少钱,而是因为其中有一方珍贵的印章。小小的印章只有1.5厘米见方,却是父亲极心爱的物件。在郑州旅游期间,爱好硬笔书法的父亲特意找篆刻师傅刻了一方硬笔书法闲章。一向节俭的父亲,能拿出300元钱刻章,足以看出他对这方印章的喜爱程度。章丢了,父亲自然上火不已,而  相似文献   

13.
帅孟奇     
帅孟奇,原名帅可瑾,乳名婉顺,化名帅光、湘纹,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乡陈家湾(现坡头镇陈家湾村)一位穷秀才的家里。姐弟三人,她为老大,家里人都叫她大姐。父亲帅荫东,早年留学日本,加人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南省议会议员等职,后弃官还乡,从事教育工作。母亲许云秀是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帅盂奇6岁人私塾,8岁时,在乡村小学读早书。她白天做家务活,晚上要纺线,还挤时间跟二叔学珠算,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性格。1909年,她随父亲到常德女子工业传习所学习织布。后到平民工厂里当织布工人。…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尚玉山,家在北安市。我的母亲是北安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尚大嫂"。母亲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嫁给了我的父亲,在李殿芳屯(现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安了家,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活跃在北安  相似文献   

15.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16.
正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范仲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儿子范纯仁深知父亲的习惯和家规,因此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结婚前夕,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范仲淹看过清单后,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说:"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  相似文献   

17.
老愚 《廉政瞭望》2012,(8):74-74
铁青的天色让人窒息,我心里很想问:好日子都到哪里去了?七旬高龄母亲心情黯淡,她一只眼睛模糊,连身边老伴都看不清了。这是近几个月的事情,她有些难以接受。她另一只眼睛去年做了白内障手术,能穿针引线。看看电视,缝几针穿了多年的旧衣裳,跟父亲说几句话,日子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在炕上吃饭     
父亲是左撇子,并且遗传给了妹妹。当然,这是她自己的事,并不影响我,除了在饭桌上吃饭,我们的筷子经常碰到一起引发一场小小的“战争”。那时我们一家5口居住在一个只有一室一厨的平房里。厨房三分之一的面积被炉子占领了,与此相应,住房三分之一的面积就给了北方人习惯居住的火  相似文献   

19.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一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乡一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李坚真出世仅8个月。就被父亲以8吊铜钱的身价,将她卖给邻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这是一户好人家.公公、婆婆视她为女儿.比她大几岁的丈夫也把她当做亲妹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