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间融资合法化趋势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民间融资如火如荼的发展,民间融资合法化的趋势呼之欲出,现行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因罪状设置不合理及构成要件方面理解上存在的争议,无法和合法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行为合理区分,不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在民间融资合法化趋势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进行分解,单独设立非法集资罪,并合理设置二罪的罪状。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长期处于法律法规调控的灰色地带。伴随着民间融资的迅猛发展,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也日益突出,界定合法融资和非法集资出现了理论认定和实践操作的难题。为了规范民间金融,检察机关需要发挥金融检察职能,以一个开放、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介入,以保障和促进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法集资犯罪活动近年来越演越烈,大案要案频发,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后果。且非法集资与合法的民间借贷之间界限模糊,非法集资就像是悬在民间借贷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实践中容易出现非法集资的错误认定,因此,划清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之间的界限就显得尤为必要,应对二者作出正确的定性,根据非法集资的成因分析,采取有效规制措施遏制非法集资,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与集资诈骗案为样本,发现当前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形势严峻,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金融安全。因此,基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与激发市场活力的出发点,必须对合规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加以准确厘定。在司法实务中,对于重复投资情形下的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投资人不宜认定为刑事被害人,涉案财物的认定和处理应该兼顾投资人与被告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降低犯罪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规制民间融资的现有民事行政立法模糊,刑事制裁严厉。民间融资异化为非法集资的制度成因,包括金融制度供给失衡、市场割裂、金融监管滞后和法律制度的滞后。引导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性金融制度改革,健全法律责任体系,优化融资犯罪的刑法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信息中介在网络上实现点对点借贷是P2P网络借贷的核心要素。将P2P网络借贷等同于网络非法集资,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在网络投融资活动中的功能和定位,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误读。通过对2007-2015年公开的案例研究发现,司法机关在治理网络非法集资中,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创新保护与非法集资犯罪惩治的两难选择,但这种司法治理过程同时也构成了矫正民间融资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有利契机。网络非法集资的刑法治理应当以刑法谦抑为核心,改善治理方向、结构与路径,满足民间融资行为逐步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信息中介在网络上实现点对点借贷是P2P网络借贷的核心要素。将P2P网络借贷等同于网络非法集资,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在网络投融资活动中的功能和定位,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误读。通过对2007-2015年公开的案例研究发现,司法机关在治理网络非法集资中,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创新保护与非法集资犯罪惩治的两难选择,但这种司法治理过程同时也构成了矫正民间融资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有利契机。网络非法集资的刑法治理应当以刑法谦抑为核心,改善治理方向、结构与路径,满足民间融资行为逐步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体系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以经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现象—立法为主线的逻辑进路,对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演进脉络进行梳理,从中可以观察到我国法律规制从空白、萌芽到初步设置、体系性确立直至体系性完善的过程。通过逻辑进路指引下的立法梳理,会发现我国目前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规制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民间融资缺乏合法性定位、以特定数字作为衡量集资行为的入罪标准不具有合理性、规制多元化集资行为的罪名设置过于单一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9.
如何恰当配置检察权,合理确定各主体在民间融资监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符合检察权运行规律和现实条件的监管模式,是我国民间融资监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任务。民间融资监管缺位、检察惩处不理想的现实境况,影响和制约着民间融资的有序发展。对此,应考虑在双重监管模式中着眼于以下制度设计:确立能动重构多元评价体系、上提非法集资办案权限的办案模式;坚持亮出严惩监管反贪反渎案件"利剑"及民行"软剑"之精神;着重于耦合外部监管力量完善民间融资监管框架,推动民间融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体系存在一定问题。通过以经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现象—立法为主线的逻辑进路,对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演进脉络进行梳理,从中可以观察到我国法律规制从空白、萌芽到初步设置、体系性确立直至体系性完善的过程。通过逻辑进路指引下的立法梳理,会发现我国目前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规制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民间融资缺乏合法性定位、以特定数字作为衡量集资行为的入罪标准不具有合理性、规制多元化集资行为的罪名设置过于单一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融资较高的准入条件,迫使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正规融资渠道,从而走向民间融资道路。但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促使金融融资案件频发,尤其动辄入罪的高风险使民间企业生存空间越发窄小。针对我国刑法条文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威慑,有必要在理论路径中对诸多疑难点解释清晰,真正区分出民间合法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民间法研究范式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法研究作为法学研究的新兴领域,近年来获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民间法作为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尚且缺乏最为重要的架构:当下的民间法学科领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总体性研究范式。民间法研究范式阙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范式意识的缺位和对范式概念认识的混乱。因此,阐明民间法研究范式的概念与内涵,对于民间法研究范式的确立与促进学科规训都将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民间法引入司法审判,首先面临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是对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进行论证。司法的场域运行表明民间法在司法中强有力的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以及对司法解决纠纷功能的重视,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不是被夸大了,而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司法实践中,民间法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利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推进和谐司法;有利于顺应主体社会生活的权利要求,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达致善治。  相似文献   

14.
虽然学界对民间规范的研究已不限于法学领域,但研究方法仍相对局限。由于主体的社会行为同其社会心理有着内在关联,民间规范在许多情况下都已经与个体的社会心理融为一体,成为个体社会心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进路研究民间规范较为可取也非常有益。通过研究民间规范的社会心理机制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切实有效的规范形式和内容,并且有助于推动我国法律心理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对“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软法视角下农村民间借贷法律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的一个部分,随着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已融入社会金融体系中。活跃在农村地区的农村民间借贷却被国家正规金融所排斥与国家法律政策的打压,文章从农村民间借贷现实运行的状况基础上,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结合软法在农村生活中的规范与引导作用,提出促进农村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困扰民间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民间法的效力来源是什么?诚如我们所知,国家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那么民间法呢?民间法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是什么?当然探讨这一问题的方法可能有许多,但以民间惩罚为视角对其予以阐释和说明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进路.虽然民间惩罚主要是立基于乡土社会这一特定环境的基础上说明的,但其对民间法有效的规制,对于完善国家法的保障机制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是民间真实生活的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故此,依据民间规则的内容,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由此,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利转贷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利转贷罪由套取信贷资金和高利转贷两个相互关联的行为组成。高利是指高于获取贷款的利率。本罪的故意应包括实施套取信贷资金和高利转贷两部分。在实施套取资金行为时 ,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获得信贷资金 ;高利转贷时 ,目的是获取非法利益。这两部分必须密切结合在一起 ,套取信贷资金时 ,行为人已具有通过转贷牟利的目的了。  相似文献   

20.
与国家法相对,民间法自生发于有限地域当中,其对特定群体的规制效果长久以来被归因于法律文化的传承,然而文化论的解释对于民间法何以能够成为法,何以能够成为文化,进而何以能够为个体所遵守却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法经济学原理的分析进路为我们提供了找出深层原因的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以经济学原理为分析工具,揭示民间法在生成、运作及发展过程中为个体所接受并产生规制实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