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理论》2015,(14)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章在揭示"一国两制"香港模式成功真谛的基础上,比较了港、台实施"一国两制"的背景,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香港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一国两制"理论与台湾实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首先在香港运用成功。实现香港回归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大大推进台湾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 第一,香港回归,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事求是的,切实可行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1979年1月  相似文献   

4.
倪文章 《学理论》2011,(5):39-43
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寻实现两岸统一的新途径。先后经历了武力解放的方针向和平解放方针的转变;和平解放方针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转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向和平发展方针的转变。这些不断调整的对台方针政策,为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今非昔比。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大陆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港澳的示范作用彰显等空前机遇,也面临两岸差距及隔阂短期难消、美日及"台独"因素作梗等现实挑战。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及逐步落实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中国数十年的社会建设,目前我国的社会制度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在具体的运行机制方面,都已经初步显现出自己的特色,随着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日益深入,社会制度的这种"中国特色"会越来越鲜明,并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建设社会主义;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命题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言而喻,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为了建设这样的社会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到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而中国特色是由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或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改造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阶级性和利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独立性和继承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上。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克服搭便车倾向、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上。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意识形态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峡经济区”构想的实现,需要两岸政府放弃国防安全为第一考虑,让台湾与福建直接三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政治市场理论分析台湾岛内政治乱像,认为自开放台湾领导人直接选举以来,台湾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台独"和"独台"为特色的政治市场。这一政治市场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两岸政治对话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是个障碍。研究此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台湾政治生态,为寻求打破两岸政治僵局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共同市场的构想,可以先从经济一体化着手。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只要能实现萧先生所设想的两岸共同市场——大中华经济圈,则政治社会的统合就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种构想。这一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科学运用,而邓小平在统一与自治的关系、统一的方式上等问题的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制度的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制约下是以制度建构者的接受和选择为前提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更替体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形态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体现社会形态;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则是社会制度改变社会形态。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代表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内在本质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反复的较量、斗争和更替,逐渐从低级向高级渐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体性特点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5.
100天后的门月20日,中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也是国家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c澳门回归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新世纪、新千年的来临,因此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ZI世纪,也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澳门问题的解决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组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引下进行的。“一国两制”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开创了国与国之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一国之内不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小康构想"之地苏州,展现了最生动的画卷,书写了最亮丽的答卷。紧扣"高水平",对照"全面性",苏州肩负为全面小康建设"树样板"、为现代化建设"探路子"的重任,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强富美高"蓝图在苏州变成现实,书写了中国梦的苏州小康篇章。聚焦"强富美高"创造"小康奇迹"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最早印证"小康构想"之地。1983年邓小平南下调研,从苏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标志着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已经渐趋成熟定型,开始落地落位。这一伟大构想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个声明确认了在收回香港主权以后,香港的现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声明体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模式。它受到全国人民、香港同胞以及世界舆论包括英国朝野人士的同声赞誉,认为这是用和平谈判方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好办法,为当今世界和平解决历史争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和"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正处于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过程中。私在逐渐盛行,开始渗透进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看待公和私,这决定着怎样处理个人与国家间的关系。先秦儒家的尚公思想,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公私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依据。孔子的公私观是儒家公私思想的核心,对于当今社会我们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解决个性与群性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公和私这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家.他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长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 早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对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最初的构想,指出:新中国建立以后,要"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而"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