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举意在通过推行民办公助方式,进一步提高受益群众的参与性,加快推动支农项目实施.构建“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支农项目建设机制,确保支农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崇州市积极利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结合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并股份量化到合作社或入社社员,着力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破解了财政投入项目"自筹资金难、经营管理难、农民受益难"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投入后,"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割管理不善、运营不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深入到全省17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赫章县进行调研,从项目选择到产业构建,赫章的探索和试验都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宋兰萍 《学习月刊》2010,(18):71-7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黄冈市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三农”摆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总结支农经验,落实支农政策,缝全投入机制,创新支农手段,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支持“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永臻 《求实》2006,(11):82-8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未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国家财政体制确立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一种典型的农村公共品,因而项目制成为中央政府供给小农水的制度安排。目前,小农水项目制实践主要体现为以“行政科层”为运行管道、以“行政发包”和“政府购买”为运作过程的项目治理行动,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家的视角”的行政统合治理形态。由于行政统合治理存在着固有缺陷,易致使项目治理失灵,带来诸多治理难题。因此,就需要在“社会中的国家”视角下,推进农村公共品项目治理转向,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项目制治理体制,促进协同合作治理行动的,提升农村公共品项目制治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政供给“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作为公共的财政,其供给的范围主要应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如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制止外部不经济行为等提供资金,而对于市场有效的领域,则不应涉足。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财政包揽过多,一些项目很难适时退出,形成资金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的局面,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不合理、管理跟不上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政支出结构不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影响支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汤艳红 《理论文萃》2002,(5):30-36,25
1978年以后,根据“放权让利”思路进行的财政包干制使过去三十年没有被突破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发生根本变革,并催生了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于财政包干制,人们认为国家财力下降是其直接后果,“分税制”取而代之正在于提高国家财政汲取能力的努力。事实上,除了这一引起海内外广泛争议的“国家能力”论,海外还有其他一些对于财政包干制后果的不同判断与理解,其中比较典型和有影响的有“保护市场的财政联邦主义”论、“地方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参与对农业生产及财务活动的系列化管理形式,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对推进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问题意识鲜明的现实课题,更是一个逻辑周延的理论议题。想要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有据”的良好用人导向与从政环境,既需破除思维迷障,厘清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具体内涵、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把握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更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结合干部制度建设与干部工作的具体实践,锚定时代坐标。以“不胜任现职”干部难“下”、“能上也能下”社会共识难形成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标靶,切实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丁作全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财政发展观和安全、规范、高效的科学理财观,通过改革创新,狠抓增收节支,持续壮大财政实力,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财政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构建财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十一五”时期宁夏的财政工作,应该牢牢把握“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14.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的行政机制总体呈现政治化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农村行政在执政党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运行以及国家行政与农村政治整合过程的高度融合。政治化行政机制的生成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国家建构过程,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建立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基础之上的动员、任务和命令。政治化行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和促进了新中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也使执政党、国家、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付出了一定程度的代价,并且为国家后来的发展留下了不少隐患。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经历了以农民自筹为主到以财政投资为主的发展历程,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基本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目前仍然存在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力度不足、决策机制不科学、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立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财政支农的稳定增长机制,优化农村与农民的自我投资机制,形成金融与社会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完善投资与养护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袁青峰 《唯实》2011,(5):57-61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很大程度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上,然而现在我国的财政支农存在着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关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财政支农制度的这些弊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乡贤”作为一个新的群体进入历史舞台,必然面临新的身份建构。借助身份理论,将新乡贤身份建构置于“国家—社会—自我”的分析框架中,并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经验结合起来考察,可以探究新乡贤身份建构背后的结构性表征。乡贤身份经历了“建构—解构—再建构”的历程,也揭示了新乡贤身份“国家—社会—自我”的多元建构路径。新乡贤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和合法性重塑、社会层面的规范培育和价值引导、自我层面的认知修复和情感投注等方式进行身份建构,其身份结构、功能结构、权威结构随之发生了变迁,新乡贤群体对这一身份也呈现出接纳性认同、消极性认同、谋利性认同等认同方式。新乡贤身份建构本质上是国家整合乡村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在新乡贤身份合法性建构的同时,也加强其有效性建构,从而让新乡贤发挥出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社会制度的层面,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属于制度体制以及政策性的因素,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利益表达机制,等等。例如,对于以权谋私、司法不公、恣意行政一类的社会问题,主要应靠改造反腐败制度安排来予以消解;对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社会失信一类的社会问题,主要应靠建构社会信用制度来予以消解;面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应着眼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体制来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9.
县乡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如期实现。平潭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海岛县,基础弱、规模小、含税型低,客观上决定了财政发展之艰辛、财力保障压力之大。面临困境与难题,如何解困破题,做大增量,垒大财政“蛋糕”?如何盘活存量,做好“少米之炊”,缓解收支矛盾?如何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充分挖掘县乡各级增收理财、自主解困的内在动力?这些问题,作为长期扎根在财政一线的干部,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