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斗争王晋林在近几年来,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研究不断深入,一大批研究论著相继发表出版。但是由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领导我党我军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心和总后方,因此在研究中主重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而对军事方面...  相似文献   

2.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类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土地问题的正确政策和成功实践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实践,是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7,(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减租减息是边区政府贯彻党在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具体实践,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晋林 《传承》2013,(6):36-3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促进边区农业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边区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为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颜杰坤 《重庆行政》2010,12(2):56-5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两者成互动关系,对行政区划产生重大影响,即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互动规律;跟随政治的需要而不断改变管理层次,同时管理幅度也不断反作用于管理层次,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互动的规律;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制度,惯性大,每个时期的行政区划都可以从前面找到其渊源,从长时间考察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这就是历史稳定性与改革创新性互动规律。探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今后的行政区划改革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建国后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齐凯雁 《传承》2010,(15):10-11
抗战时期,在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陕甘宁边区的商业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自流、单纯采购阶段发展到从自流向管理贸易过渡的阶段,最后实现了对商业的全面管理。总而言之,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是在发展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工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制定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政策,组建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和群众团体,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保护宗教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宗教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冯鑫 《传承》2009,(6):10-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二权半"政权结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它既不同于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政权体制,也不同于国民政府的五权制度,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而是一种既体现民主,又有集中领导的新型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在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陕甘宁边区的商业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自流、单纯采购阶段发展到从自流向管理贸易过渡的阶段,最后实现了对商业的全面管理.总而言之,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是在发展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11.
王静 《传承》2011,(31):4-5
抗战时期,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示下,陕甘宁边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民间旧有的劳动互助传统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其发展过程以1942年为界限,分为探索和成熟两个阶段,它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了抗战的胜利,进而形成了社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二流子改造运动,这场运动从边区政府成立时开始,在大生产运动中达到高潮。纵观二流子改造运动的全过程及其成效,从表层看,它对破除迷信,改变陕甘宁边区的社会风气,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从更深层的意义看,它是陕甘宁边区社会动员在乡村的彻底贯彻,对今天增强基层政权和基层党组织权威和影响力乃至控制力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二权半"政权结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它既不同于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政权体制,也不同于国民政府的五权制度,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而是一种既体现民主,又有集中领导的新型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14.
王晋林 《传承》2014,(3):38-3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战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通信邮政组织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为新中国邮政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在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专家论证工作实践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完善行政区划调整专家论证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专家论证的范围、内容和专家组构成条件,对行政区划调整专家论证制度提出了规范要求,这是首个省级民政部门就行政调整专家论证工作出台的制度规范。《通知》规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由申报单位聘请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组进行论证的包括:省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隶属关系变更、行政建制类型变更、人民政府驻地迁移;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重大变更;涉及边疆要地、重要资源地区及特殊情况地区的隶属关系或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地区行政公署的设立、撤销、更名、驻地迁移。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由申报单位聘请市级专家组进行论证的包括: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建制类型变更、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人民政府驻地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盛开放  何斌 《新东方》2023,(1):39-44
抗战时期,做好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安置工作既关系到边区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边区政府不断完善荣军优抚制度和安置措施,采取休养、学习、劳动三者相结合的“教养模式”,改善了荣军们的生活条件,减轻了边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边区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边区荣誉军人始终坚定革命信仰以及发扬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邓联庆 《前沿》2007,(2):25-2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实行民主法治,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团结;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社会良性发展,奏响了一段伟大的时代和谐乐章。  相似文献   

18.
熊杰 《长白学刊》2013,(4):110-113
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不仅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而且也对陕甘宁边区特区地位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事变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合法地位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西安事变成为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分水岭;西安事变使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奠定了其基本规模。陕甘宁边区完成了由长征胜利"落脚点"到抗日战争"出发点"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为完善的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行使议决和立法职能,树立民主权威;畅通诉求,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改进工作;教育民众,锻炼民众的民主能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合法性,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民主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20.
"减少行政层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中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发展目标。自治州是多民族中国特殊的行政区划层级的行政建制,伴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治州也必将走上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因此,逐步有条件的"撤州建市(自治市)"将成为其必然的路径选择。与此相适应,如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整性和民族自治地方权益,成为民族法制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