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去年8月25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一定要把古都风貌夺回来”,这是陈希同同志与著名专家学者共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大计而提出来的口号。《北京日报》为此还特别发表了评论,号召大家在“夺”字上下功夫。我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见到市领导对北京城市建设这样重视,感到非常兴奋。但是在兴奋之余,我又不免产生了一些疑问,想提出一些问题和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响应“积极参加讨论”的号召,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所谓“古都风貌”究竟指什么?现在提出要“夺回来”,那当然是原来有的,而今又失去的东西了。“古都”也不清楚古到什么朝代?我想,大概慈禧太后当政时的北京,总可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古槐     
北京的古都风貌——古槐、紫藤、四合院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无论是在公园名胜里,还是大街小巷以及庭院中,到处都种植着国槐。尤其是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所以北京的古槐很多。它们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姿态,给古老而又繁华的北京平添了一种静穆安谧的天然之美,尤其是在盛夏,它们的巨冠浓荫,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意,一缕缕温馨。人们在古槐的浓荫下乘凉,已成为京城盛夏的一景。古槐确实是京城的一大特色,所以人们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总是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可以说,古槐、紫藤、四合院也是北京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网》报道,为保持古都风貌,北京将在5年内逐步疏解旧城区里的约20万人口。20万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外地就是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了。  相似文献   

4.
北京,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迅速,世人瞩目。她的城市建设,更使人们不时有“当刮目相看”的惊叹。同时,和世界上的所有历史名城一样,她的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处理,就成了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都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前人留给我们的是一座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我们留给北京、留给后人的又该是什么?大而言之,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华夏;小而言之,在拥有  相似文献   

5.
舒乙 《北京观察》2009,(1):60-61
报刊上曾有过报道,说老舍先生说过,北京最美的街是“景山前街至文津街“。 我认为此话可靠。原因是老舍先生曾把这段路写进《骆驼祥子》里,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在第九章。  相似文献   

6.
李锋 《中国发展》2005,(1):66-69
当前,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政府、专家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北京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各项措施也将成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参考、借鉴的样本.本文选取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区历史文化遗产概况的同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区域思想,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历史载体的特殊作用,体现古都风貌保护区在新时代的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诗言志”,对联亦如是也。胡同里的对联,其内容或修身齐家之道,或憧憬美好生活.或讴歌四时风光,反映了老北京居民修身.齐家、治国的情怀.衬托出北京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1949年至1966年的古都风貌保护工作 建国之初,保护古都风貌的焦点是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内还是旧城外.中央决定将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内后,伴随着最初的城市建设,对如何保护古都风貌时常发生争论,突出的有:牌楼存废之争、城墙存废之争、建筑形式问题.北京市于1953年11月提出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中提出的首都城市建设的六条指导原则中,有三条涉及保护与改革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穿裹暖和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冰场,脚踩溜冰鞋,一溜烟风驰电掣般地滑动起来,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风姿和着爽朗的欢笑声,一下子给静寂的古都增添了无限活力,成为古都冬日一抹亮丽的风景。冬天的户外运动,在北方当以溜冰为最。每到数九寒天盼春归的季节,伴随着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唱响,古都北京迎来一年之中的严寒气候,雪花纷飞,河水凝冰。待到冰封千里之时,便是溜冰的极佳时节。穿裹暖和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冰场,脚踩溜冰鞋,一溜烟风驰电掣般地滑动起来,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风姿和着爽朗的欢笑声,一下子给静寂的古都增添了无限活力,成为古都冬日一抹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老北京茶馆的前世与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老北京茶馆,人们自然会想到现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和他的三幕话剧《茶馆》。老舍先生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北京茶馆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整日“泡”在其中的老北京市民其实是在享用一种生活方式。老北京茶馆独具的景观和风貌也折射了老北京与其他城市有别的文化精神。晚清以前流行大茶馆真正行业意义上的茶馆并非始于清代,但在清代发展得最为兴盛。有清一代,战乱结束,社会政治经济趋于稳定,作为都城的北京,人口急剧上升,南北茶商也纷纷进京开茶馆,皇城根下京城茶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危旧房改造和古都风貌保护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市危改工作的加紧推进,危改与古都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近年来,更是成了牵动社会各方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北京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於七百年前到中國時,即被元大都城(今北京)的雄偉壯丽所震驚。他在著名的《馬可·波羅紀行》中詳細地描繪了當時北京城的地形、環境、規劃設計、建築布局及園林。讚嘆其‘設計的精巧和美觀,簡直非言語所能描述’。仅就他所描述出的那一部分,也就構成北京對西方世界最初以至永遠的魅力。北京從遼代(九○七——一二一五年)開始,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內,先後有五個王朝——遼、金、元、明、清在此建立陪都或國都,城市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在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初年,燕王朱棣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成了更加雄偉壯麗的北京城,這就是今天遺留下來的‘凸’字型的舊城。明北京城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重。紫禁城即宮城(今日故宮),為皇宮所在地,是京城的核心,南起午門,北至玄武門(清代改稱神武門)。皇城在紫禁城的外面,周圍九公里,於本世紀二十年代拆毀。皇城的正門為承天門(清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危旧房改造和古都风貌保护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市危改工作的加紧推进,危改与古都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近年来,更是成了牵动社会各方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北京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保护这个地球中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城和古迹(文物古迹)。这对于研究和考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是中国政府第一批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城市之一。北京市最新的一任市长在研究第十个五年计划和旧城危改时提出,要保护北京独有的古都风貌。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首都文化组成部分的古都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是北京古都留给北京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北京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北京人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上中学是在北京男三中。记得初中语文课本当中,有一篇老舍写的文章,他谈北京“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子”,这种地貌在50年代已有改变,老师特地强调说明。同时,还顺便说了一句“老舍当初是男三中的学生,因此也是你们的校友”。我们能在语文课中读到校友的文章,自然亲切。当然,我们这辈人没怎么接触过香炉,但对墨盒子还是熟悉的——初小先描红模子,然后写小字,继而再写大字……甚至有些同学从熟悉墨盒子发展到收集砚台。我们就是我们,我们熟悉墨盒子,墨盒子等于老舍,老舍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开封是六朝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开封市以“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以“树美好形象,为开封争光”为目标,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整治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了旅游发展环境。坚持“重点发展西区、改造美化老城区、积极完善东区”为指…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谈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开口便侃八大菜系在北京,八大楼、八大居、四大兴、长安十二春;要不,就是烤鸭、涮肉、满汉全席宫廷宴;再不,就是驴打滚、年糕、艾窝窝、卤煮火烧、爆肚、炒肝等小吃。即便是在诸多谈吃的文章里,说到“北京菜”,也多是记述或论说京城菜馆的滋味及餐饮方式如何集天下之大成,至于当年北京普通百姓的饮食文化,便少得寥若晨星了。一般说北京文化,多是讲由三大部分组成——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平民文化。依此,若谈老北京的饮食文化,或也可分为宫廷饮食文化、士大夫饮食文化及平民饮食文化。至少,也要说出个上流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古都新问题     
北京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然而,北京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太快,留下了一系列的难题.对北京新建筑的不满之声时有耳闻.之所以对北京新建筑不太满意,是因为人们对北京寄予太深的感情,不能容忍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有丝毫的破坏.我们应当倾听逆耳的忠言,以便将北京建设得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