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7年,锦鸡舞走出丹寨,一举夺得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最高奖项"金黔奖"。丹寨的苗族人自称"嘎闹"。"闹"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嘎闹"寓意"鸟的传人"。由于苗族人口多、支系多,丹寨,不仅是"鸟的传人"聚集地,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苗族文化传承地。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2.
羊先的月光     
丹寨县的苗族锦鸡舞现在恐怕已经是名满天下,它的发源地排调镇也因此而变得闻名遐迩、誉贯四海.许多人慕名来到排调镇的麻鸟村,都想一睹锦鸡舞的原生态面目.  相似文献   

3.
正一曲《云上丹寨》,描绘出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山青水绿、雾霭缭绕;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民风纯朴,生态优美;这里,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这里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斗牛、斗鸡、赛马,山歌、飞歌、情歌,芦笙舞、板凳舞、锦鸡舞,翻鼓节、吃新节、牯藏节,苗族蜡染、卡拉鸟笼、古法造纸……苗、侗、水、布依、彝等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至今仍保留着古朴、  相似文献   

4.
自逐鹿中原失败后,苗族开始了历史性的南迁。黔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黔、入滇的要道。苗族从中原迁徙至西南乃至走向世界,黔东这块美丽的土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黔东是历史上民族迁徙的大通道,今天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黔东文化也必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收,但是他们大都忽视了一个极为有效的增收方法,即通过落实政策帮助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以美丽作答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聚居村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被称为"西江千户苗寨"。在西江千户苗寨你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苗族建筑吊脚楼、绚丽的服饰、精美的银饰、多彩的刺绣、原生态的歌舞以及品尝香喷喷的米酒和味美可口的酸汤鱼。用余秋雨的话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歌声,都能成为一种人类的文化: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包容万象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这里有体现了“和”的哲学的侗族大歌,这里有用美丽回答苦难的坚强的苗族,这里有诗意地栖居的历史风景,这里有古代中国的精神缩影。这里的30多个民族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1):34-35
正从苗寨的木质吊脚楼,到苗族歌舞、服饰、节日……都是苗族人精神文化的根脉,需要保护、传承和悉心呵护。西江千户苗寨,一个"藏在贵州大山里的桃花源",一个"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这个居住着1288户、近6000村民的"世界最大苗寨",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苗族民居,而且拥有特色浓郁  相似文献   

9.
<正>他们的梦想,在40亩的茶山上,在方寸的酿酒锅炉里,在小小的织布机上……乡村振兴战略点亮了他们的梦,他们的梦共同托起了南猛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巍巍雷公山,海拔1060米的山麓上,近200栋苗族吊脚楼散落其间,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就坐落于此。这是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也是苗族芦笙舞发源地之一,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芦笙舞艺术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0.
巴蜀之劫     
常红 《党建文汇》2008,(6):32-34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家园被毁,失去生命无数。我们在抗震救灾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祈祷,希望汶川人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尽快重建美丽的家园,重现美丽的汶川!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18):I0001-I0001
西江:用美丽回答一切 “在靠近两江之前,从高处鸣瞰它的全貌,觉得气势非凡,并为西江的美丽山谷所惊艳。这里的景色非常干净,没有各种各样杂乱的图像来干扰我们的视线。来干扰我们的感觉,西江的美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她的美丽是全方位的。这里是苗族这个历经艰平的民族几千年来摸爬滚打,生生死死争着往前走,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8,(1):F0004-F0004
苗族银饰 贵州银饰历史悠久,以苗族为首的贵州少数民族有轻金重银的传统,因为他们认为银代表月亮,金代表太阳。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党建》2009,(11):62-62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次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的壮族、瑶族地区和湖南、湖北的土家族、苗族地区,分别建立了左右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曾积极帮助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武装力量和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14.
漫画情歌     
抗战期间,我流浪到贵阳,一待就是七年。贵州山区边远地方,多为苗族群众居住。每到社日,在贵阳街头,就见到苗族男女青年来赶集,他们多半是用马驮着木柴、土产什么的进城来出卖。妇女多半是背着竹筐,装些山货沿街叫卖,她们穿着绣花的土蓝布衣裙,打着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9,(6):96-98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首耳熟能详的西北民歌,是我国著名民歌大师王洛宾先生在青海草原上创作的。据说,在王洛宾创作这首民歌之前,他在青海广袤的金银滩草原上曾邂逅一位美丽的好姑娘,他们之间曾经共同谱写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快乐大叔这里要讲的同样是一个发生在青海的故事,主人公同样是一位好姑娘,只不过,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3):18-18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除夕夜,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与广东珠海、山东曲阜及泰安、海南三亚同为中央电视台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以开放的空间形式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营造出气韵贯通、交相辉映的春晚新格局。在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分会场7分钟的演出时间里,侗族大歌、反排木鼓、苗族盛装、南猛芦笙、舞龙嘘花、鼓楼、岜沙汉等非遗相继展示,"复兴号"高铁驶进苗乡侗寨、"锦鸡"飞过多彩舞台、长桌宴的多彩变幻等融合现代科技的呈现,交通大变迁、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最具贵州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庭珍,成了新闻人物啦!《人民日报》上出现了她的名字,《贵州日报》上有了她身着苗族盛装的风姿。她是2000年表彰的1931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苗族代表。  台江县的青山绿水间繁衍生息着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苗族人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姿、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苗族刺绣就是其中一支奇葩。由于交通和历史的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苗绣这朵奇葩依旧开在深山人未识,只能是苗家姐妹们比赛心灵手巧的物证。  1966年,正在上高二的张庭珍,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回家当了农民,以后就与…  相似文献   

19.
正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  相似文献   

20.
刘大波  田赛 《当代贵州》2012,(35):I0001-I0001,I0002
巍巍梵净山,悠悠邛江水。地处武陵山腹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5年来,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正发生着惊人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