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陈翔宇 《法制与社会》2010,(22):34-36,58
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一直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回顾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进程,剖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教养和管制刑的现状劳动教养和管制刑都是我国在法律制度上的独创。劳动教养是我国在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实践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挽救严重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的法律制度。管制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劳动教养和管制刑都已使用了三四十年,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是,目前在执法实践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名实不符。具体表现在:1.劳动教养有实无名,法律依据不足在执法实践中,劳动教养有实际效果,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应有的震慑作用,是刑罚手段的有益补充。每年批准劳动教养的人数占逮捕法办人数的1/5、1/4以至更多。然而,从劳动教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创立40多年来,教育、挽救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中,表现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劳动教养无论是在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在执法实践中,其自身存在的缺陷都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来。其中,在执法监督上就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大力强化执法监督不仅是防止司法腐败、优化执法环境的根本举措,而且是劳教制度自身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劳教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作些分析和探讨,以…  相似文献   

4.
张晓 《中国司法》2003,(9):13-14
7月11日,司法部全面推行劳教所所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所务公开是指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将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强制教育改造措施的执法依据、程序、相关规定和执法结果,向劳教人员及其家属和社会各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实行所务公开,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劳教人员及其家属和社会公众关注的执法热点和敏感问题为重点,遵循依法公开、利于监督、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5.
曹宁  芦康 《法制与社会》2011,(27):49-5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其自1957年正式创立至今,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有违法治精神和人权保障的缺陷日益明显。本文拟就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出发,谈一谈对劳动教养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养制度不仅具有道德性或正义性,同时也具有合理性。合理性是从另一角度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价值判断。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界对劳动教养立法的评价、态度和认同度,所以,对其合理性的研究是一项颇具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课题。如果不研究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就无法了解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也就无法对其存废做出正确的判断,研究可能就会陷入“坐而论道”的“空谈”境地,无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的困境,就必须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最终解决这一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准许患有严重疾病的劳教人员所外就医是我国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国务院《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司法部《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对劳教人员所外就医工作制定了较为具体的执行办法。这些法规、部令对于严肃和规范劳教人员...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外与劳动教养相关法律制度概述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我国独有的法律制度,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无与我国劳动教养完全相同的法律制度。但是,从适用的对象和功能以及处置的结果来看,国外的轻罪制度、保安处分制度和少年司法制度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轻罪制度: 轻罪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实施了轻微犯罪行为的人予以相应处罚的法律制度。轻罪制度是在对犯罪分类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最早的犯罪分类源自14世纪的英国,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教养的性质演变历程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从诞生时起,经历了“政治、行政、法制”的过程,这是中国依法治国历程的历史缩影与见证。但无法否认,劳动教养制度从诞生时起,就是一种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制度。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质疑及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均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在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劳动教养制度在实践运行中所出现的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一)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质疑1.缺乏合法性依据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自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劳动教养工作为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劳教工作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教养制度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创举,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加深对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识,从而得出劳教工作只能加强,劳教手段要充分运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创办劳教工作特色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经验和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创办劳教特色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它对于劳教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突出重点,理清创办劳教特色工作思路创办劳教特色  相似文献   

12.
尹淑玲 《政法学刊》2004,21(3):9-12
劳动教养制度与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冲突;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冲突,与国际人权公约冲突;并且劳动教养法出多门, 效力不一,相互冲突;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程序上都存有严重的问题,可见,劳动教养制度应从根本上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这次全国劳教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近年来劳教工作,分析劳教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劳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管理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独具特色的重要法律制度,几十年来成功地教育挽救了大量严重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立法滞后、制度设计不完善,加之国际上没有相似的制度,因而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并引来不少批评。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现行劳教制度,使其在现代法制的框架下发挥更好的作用。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创立及实践劳动教养制度最初的设想是为稳定政治服务的,其构想源于1955年的内部肃反运动。1955年8月25日中共…  相似文献   

15.
胡发明 《河北法学》2001,19(1):138-141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了几十年,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合法性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法律性质不明确;缺乏合法的依据;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随意性大;其实施主体缺乏法律授权等等,因此必须加以改革,要尽快制定《劳动教养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司法部的部署,我省于2003年5月开始启动了劳教办特色试点工作,一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使“创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劳教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我省的创办劳教特色工作起步较晚,但总体而言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按照《司法部关于深入开展劳教工作办特色的意见(试行)》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寻求并实践能够体现劳动教养工作目的和性质的执行方式,点面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教工作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进一步促进劳教人员再社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劳教场所教育挽救工作,应从社会需求和劳教人员自身需求入手,更新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密切教育工作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逐步健全需求教育  相似文献   

18.
《Federal register》2001,66(14):7250-7258
The Secretary amends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Stat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Program (VR program) by revising the scope of employment outcomes under the VR program. These regulations redefine the term "employment outcome" (as it applies to the VR program) to mean outcomes in which an individual with a disability works in an integrated setting. This action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the purpose of Title I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 as amended (Act), which is to enabl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VR program to achieve an employment outcome in an integrated setting.  相似文献   

19.
《Federal register》2001,66(11):4380-4435
The Secretary amends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Stat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Program. These amendments implement changes to 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 made by the Rehabilitation Act Amendments of 1998 that were contained in Title IV of the Workforce Investment Act of 1998 (WIA), enacted on August 7, 1998, and as further amended in 1998 by technical amendments in the Reading Excellence Act and the Carl D. Perkins Vocational and Applied Technology Education Act Amendments of 1998 (hereinafter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1998 Amendments).  相似文献   

20.
《Federal register》2000,65(108):35792-35801
The Secretary amends the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State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Program (VR program). These amendments are needed to implement chang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 as amended (Act). These changes establish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he VR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