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战略模糊政策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经历了中美敌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模糊政策的内容都有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美国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利益。由于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基础正在受到动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在走向战略清晰。但只要美国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无论美国对台政策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都将最终归于失政。  相似文献   

2.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新保守派主张放弃“一个中国,”支持台独势力,明确保卫台湾的“战略清晰”政策,反对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政策,积极鼓吹《加强台湾安全法案》的通过,把提升美台关系的希望寄托于小布什政府。然而,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美台关系的发展并未如新保守派所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指导着对台实践。文章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长期演变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从原则、目的、建构、实现途径、战略选择等方面探析对台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捷 《党的文献》2001,(3):75-83
1988年李登辉执掌台湾以来,台湾因素从局部性因素逐步演变成为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全局性因素.这不但是台湾本身局势变化的结果,也是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从1989年到199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指导下,稳妥而得体地处理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比较顺利地渡过了中美关系的危机期,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1955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共同策划的大陈岛撤退行动,是在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下的无奈之举。在大陈岛撤退决定达成的前后5个月中,美国政府与国民党当局之间进行了多次谈判交涉。从表面上看,美国与国民党当局对大陈岛的撤退方案最终达成了一致,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外岛"政策存在着明显分歧,这种分歧由始至终地贯穿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每一次美台交涉。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国务院官员和白宫官员强调,布什第二个任期的台海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但由于新保守思想再次主导美国外交,而且单边主义和强势外交得势并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预计美国的台海政策在局部范围内、在策略和技术层面上会出现一些保守性的调整。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在今年3月20日至21日访华期间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希望台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早在去年5月29日,布什在致胡锦涛电话中明确表示: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强烈重申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持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  相似文献   

8.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军售活动不断升级,不时引发中美关系剧烈动荡。中美关于最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存在分歧,致使两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严重对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中美台三方的利益,但这一前景需要三方都切实作出努力为和平统一缔造条件。美国的对台军售政策只会危害这一前景,这正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展涉台统一战线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久营  瞿胜  寇子春 《探索》2007,(1):46-49
台湾问题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做台湾工作必须建立广泛持久的涉台统一战线,数十年的对台工作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涉台统战工作发展史。岛内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反对、遏制“台独”蔓延和迅速上升成为近年来对台工作的核心任务,中央对台工作新思维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上述核心任务大力加强涉台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涉台统战工作当前需要突出联美制“独”等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需要避免为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倾向,需要消除岛内民众对党的统战政策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0.
对台政策新思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扩大遏制“台独”的战略优势,增加遏制“台独”的有利因素,是对台政策新思维题中应有之义。对台政策新思维反映了大陆从更长远和以更大的耐心积极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与走向和平统一的信心。对台政策新思维蕴涵着大陆对台湾社会了解和认识的深化,是对规律认识飞跃的结果。以民为本、以法遏独、融合亲情、互利双赢,是对台政策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其一经提出和实施,就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