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7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票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28日,广东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有35项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6月27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票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28日,广东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有35项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苗族刺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绣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贵州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绣面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图案源于自然,取自苗族上古传说,一幅幅绣作演绎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成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2018年7月2日,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主持人敲下法槌,宣布铜仁梵净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使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村落传承着古老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一个个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179个村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724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传统村落被称为"民族的记忆",有着较为  相似文献   

6.
梁荻 《当代贵州》2006,(20):55-56
2006年6月,有“刺绣的活化石”之称的水族马尾绣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8月末,来自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韦桃花在200“6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凭一手精美的马尾绣夺得“贵州名匠”特等奖,位列100“名贵州名匠”之首。  相似文献   

7.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3,(33):54-55
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年来,随着侗族大歌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怎样的7  相似文献   

8.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4,(20):32-33
正多哈当地时间6月23日12时30分(北京时间6月23日17时30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桂林、环江共同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施秉喀斯特成为贵州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至此,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7项,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贵州侗族大歌既为其一。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1.
南县地花鼓     
南县素有“地花鼓窝子”的美誉。近年来,更因“北有二人转,南有地花鼓”之说而盛名在外。作为湘北土地上的民间歌舞艺术代表,南县地花鼓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2006年被湖南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丛坤  王为华 《奋斗》2012,(2):16-17
2011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七项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黑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即,佳木斯市被批复为“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省级)”,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0,(18):16-17
自从山西平遥古城、北京颐和园、龙门石窟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一些名胜古迹纷纷踏上了“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海 《当代党员》2006,(8):34-35
今年5月,近400年历史的荣昌猪和荣昌白鹅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资源保护名录,荣昌县的特色资源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唯一仍在传承祭尤节的苗族地区,今年底丹寨将举办2012中国贵州丹寨祭尤文化节,文化节包括大型公祭蚩尤、万人铜鼓芒筒芦笙舞等活动。丹寨县政协主席、县苗学会会长李永胜介绍,丹寨县是苗族多个支系迁徙线路中重要的途经地和居留地,在古代被称为"方尤",即"尤人居住的地方",全县有许多以"尤"命名的地方,并且是全国唯一仍在传承祭尤节的苗族地区,丹寨县申报的"苗族祭尤节"2005年被贵州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和农村产业等相结合的多种生产性保护路径,贵州的传统村落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村发展活力得到激活。传统村落留存了中国几千年璀璨的农耕文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贵州传统村寨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具有600年以上历史的文化村落景观有1800多个。今年6月,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中,贵州  相似文献   

17.
一周要闻     
<正>海龙屯土司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7月4日,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土司遗址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三处遗址。  相似文献   

18.
吴若蕾 《党课》2011,(20):123-124
老挝石缸平原2006年刚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记者就跟随教科文组织专家,对这些神秘的石缸进行了实地考察,令人遗憾的是,种种疑问仍无法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树木、森林,绿色、生态,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村民吴庆贤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主旋律。山上,空气清新、鸟语回转、茂林青翠。这位侗家人看着亲手栽种的杉树成林,身心舒畅。吴庆贤沉湎于造林,几十年如一日,以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坚毅挚著,造林5万余亩。杉林森森,他书写出别样的精彩人生。从"贵州造林王"到"中国生态英雄"四寨村是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侗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似文献   

20.
正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两省交界处,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因"舞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而得名。玉屏是驰名中外的箫笛产地,玉屏箫笛始创于明万历年间,既是精良的民族乐器,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堪称一绝。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与大方漆器、茅台酒并称"贵州三宝"。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