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不足;二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民生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五是缺乏推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矫正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坚持舆论先导,进一步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共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三是坚持各方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坚持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华 《桂海论丛》2006,22(4):16-18
扎实稳步推进广西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采取“五项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一个13亿人口、8亿多农民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毫无疑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建设,不能单打一。但必须明确,经济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不能动摇。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的地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农村需要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就是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盲目攀比;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其他地方的经验;要和农民进行充分协商,不能靠强迫命令;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本刊记者2月18日至20日深入到江西赣州农村,看到的是群众积极参与以及基层组织威信的增强。为让读者全面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本刊特邀请了中共中央政策研室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以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法论,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6.
郑余良 《今日浙江》2006,(16):43-43
由于各个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工作重点就有所不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加快工业化步伐不动摇不少同志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强调加快工业化,就单纯理解成抓工业企业、招商引资,而忽视“三农”,甚至牺牲农民利益;现在从上到下都讲新农村建设,又直观地理解成农口资金的增加,局限于农业生产,甚至粮食上。这种认识的结果,就往往容易把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对立起来。事实上,中央提出建设新…  相似文献   

7.
李平 《现代领导》2008,(5):34-34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通过驻村的工作实践,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原则,才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州市政协在深入调研后认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关键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把富裕农民作为核心目标。为此,市政协十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协商通过了"关于加快富民步伐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案"。建议案提出,一要围绕富民目标,促进农民增收。要依靠农业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质量品牌,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要加快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形成农村增收动力;要充分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推进全民创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二要培育新型农民,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创业素质,促进农民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提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钱娟 《群众》2007,(1):55-5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凝聚民心上做文章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处于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过渡状态的农民思想文化多元、多变、…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大拆大建占用耕地;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孙文盛强调,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一个壮族村落——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认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农民被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指导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别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培养和增强村民权利意识,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深刻论述: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荔浦县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妥善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将物质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作为核心任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调研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责任。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刘云山强调,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引领新农村建设,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支持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表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既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治安防范与控制工作,创建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原则,一要坚持依法治乡(村);二要坚持统筹推进;三要坚持做强主力;四要坚持城乡互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一要全面规划农村平安建设进程;二要全面推广落实新时期“枫桥经验”;三要全面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四要全面构筑农村地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五要全面变革农村警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组织基础,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促进中国农村的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有力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该从哪里入手呢?最近,我们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很受启发。其中有一段话总书记是这样说的,"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准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目很大,如何破题?大题能否"小做"?"大题  相似文献   

20.
李红云 《前进》2006,(8):40-41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致富,最主要的是全面提高亿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胡锦涛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只有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言行、能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只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变成了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本身拥有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我们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