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是对中国外交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每一次外交战略的调整,无不与美国有关,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影响着中国外交的全局。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在制定对美政策、处理中美关系方面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他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2)
<正> 在周文重40年的外交生涯里,他有将近二分之一时间是从事中美外交工作。所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中美关系的话题是不能不涉及的。《瞭望》:你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周文重:美国从没离开过亚洲,战略有无重大调整是个很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新一任政府上台,中美关系也迎来一系列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中美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其对华政策的走向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金融危机、奥巴马"外交新政"和其对华政策进行探讨,说明中美关系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曾虎 《瞭望》2012,(44):26-27
总统大选和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之间日趋白热化的选战是当下美国最热门的新闻,也是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诸多内政、外交辩题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持何观点,取何立场值得关注和分析,因为在剔除“选战语言”的夸张成分后,人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客对中美关系定位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3)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所著《苏联行为的根源》成为美国决策者研究对苏政策的重要参考。二战后美苏没有携手共建世界最终走向冷战。今天,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基辛格是分析这个变量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没有可兼容的价值观的赤裸裸的权力的均势是脆弱的。延续这样的逻辑,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探讨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兼容的可能性。美国决策者应当注重中国行为的这一根源,避免《克劳备忘录》中的错误,与中国共建世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主席在会晤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时指出,要用“登高望远”来指导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借用此话,可以说“登高望远”就是2001年中国外交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琪 《理论探讨》2005,(6):120-121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自布什政府2001年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在外交方面一直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入手,解释美国对外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并带有强烈绝对主义色彩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基所在。而这样的哲学思想带有很强的危险性,它将决定中美关系的长期走向。  相似文献   

8.
“两党共识”是二战中及冷战初期美国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然而越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党派斗争延烧至外交领域,原本备受推崇的“共识政治”屡遭破坏。尽管如此,“两党共识”依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理念保留了下来。多年来,美国研究者围绕其源起和演变、发生机理、分布特征、衰退机理等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存在本体论混乱、认识论固化、价值论偏狭等问题。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关键的国际关系之一,但两党对华共识这一重要议题却长期被学术界忽视。鉴于此,有必要通过还原政党本体价值、批判性审视现有“共识”以及树立对两党反华共识的问题意识这三个方面建构研究进路,以开阔政党外交学视野,扭转对两党共识的僵化认知为中国应对转型期中美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已然破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被迫与世界的其他国家接触,同时也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而中美关系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868年是早期中美关系史上极富重要意义的一年,《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中美两国关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一些国人和媒体随之乍喜乍怒,这反映出一些国人和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大势缺乏清醒的认识。中美关系的大势是中美关系存在着战略合作和战略对抗的两面性,一方面是紧密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是战略遏制和反遏制的政治斗争;然而,矛盾的两面并非势均力敌,战略合作处于主导地位,战略对抗处于次要地位。针对中美关系的大势,我们应采取"和不忘斗,斗而不破"的外交方略,以斗争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1)
刘亚洲的《大国策》从大战略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大战略,给今天中国的外交战略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习式外交的中国周边战略蓝图:东稳、西进、北合、南融以初见端倪。习式外交的战略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战略博弈,中国外交的战略的真正力量是信仰,当务之急是统一国家精神,建立道德和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视角下中美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圳 《学理论》2012,(31):39-41
在近些年来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我们看到无论"中国问题"是成为其选举策略或是迫于舆论压力或是基于国家利益,其主张对其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冷战以来美国总统选举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变化,探讨美国总统选举与现实的中美关系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农 《侨园》2003,(1):6-7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在外交舞台上驰骋了44年。 1952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冀朝铸,朝鲜战争爆发后,曾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和平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做英语速记和打字员。从朝鲜回国后,被留在外交部工作,从此踏上了外交生涯。在外交生涯中,冀朝铸曾参加中国赴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代表团的工作,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当翻译,几乎参加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全过程。邓小平访美,冀朝铸再做翻译。他担任过中国驻美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6)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也日渐加深。但看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除突发大事件外,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周期吻合一致,事实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与美国总统选举有相当紧密的关系。每当临近大选或者大选当年,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温燕 《党政论坛》2009,(4):39-39
最近,美国各大智库接连推出数个中国报告,预测中美关系及中国未来,并为下一届总统建言献策。这令国人越来越关注美国智库这个隐藏于政府背后的“思想酝酿者”和“点子高手”。美国智库到底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对美国外交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智库的发展能否从中借鉴到什么?美国顶尖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何慕理(John Hamre)博士对此做了专门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9,(20):38-39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乔恩·亨茨曼(中文名洪博培)既不是中美外交圈里的“人物”、中国问题专家,也不是帮助奥巴马入主白宫的功臣或民主党人,何以能夺得如此重要职位?对此,奥巴马回答说:“我看中的是洪博培之前在亚洲的经历,以及他懂得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惟有中美进行合作,才能最有效地面对21世纪的全球挑战。  相似文献   

17.
谭华琼 《学理论》2011,(14):37-38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美国借此来强化其人权外交,企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美国以人权为外交准则的对外关系战略,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8.
未羊 《瞭望》1995,(27)
美国同意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以后,中美关系遇到了严重的挫折。美国驻华大使因任期届满而离开了北京,中国驻美大使也奉召回国述职,国际舆论敏锐地注意到,这种情况,中美建交十七年来尚未发生过,中美关系处于十字路口。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下一步,中美关系会如何变化?是逐步好起来呢,还是越来越糟?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中美关系受挫的原因中去寻找。 说到中美关系受挫的原因,美国装作很委屈的样子,反反复复地说李登辉的美国之行纯属私人访问,美国并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中国方面反  相似文献   

19.
杨柳 《理论探索》2005,(6):136-137
文化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恒定因素,其对华战略也深受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此,应注意从文化角度探讨美国对华关系及中国对美文化外交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一直是学者探讨的焦点与热点。由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在国际问题和外交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该书以翔实可靠的最新史料为基础,着力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视角的突破。多角度的透视更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提炼出事物的本质,甄别轻重,区分主次。中、美、英、加四国十六位学者以不同的知识结构,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进行中美关系史的发现与解读。这种多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