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苏联的每次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体制的效率,但各个时期改革的目标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也不同。从冒进的赫鲁晓夫到保守的勃列日涅夫,再到过渡性的安德罗波夫,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勃列日涅夫时期利益集团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损毁表现在两方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抵制改革,直接阻挠了传统经济机制弊端的革除,使这些弊端积累;为了谋取新的私利,形成"分利坏效应",使社会动力改变,放大了传统体制弊端。这导致戈氏改革前,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已经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共产党与人民共产党是西班牙较有影响的传统左翼力量。苏东剧变后,两党分别走上了"革新"与"传统"两条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主张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多个共产主义政党的存在和相互间的分歧、矛盾和斗争,不仅削弱了西班牙的共产主义力量,也让人民群众思想上产生严重混乱,放弃了对共产主义政党的支持,这成为西班牙在独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好不同共产主义政党间的理论分歧,对于加强共产主义力量的团结和合作、实现社会主义运动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各国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阵阵反共浪潮,叫嚣"共产主义即将在全世界消失"。在这股狂风恶浪的冲击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有的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纲领,有的改变了党的名称和性质,还有的干脆宣布自行解散或集体加入社会民主党。但是,也有一些共产党,风吹浪打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原则性和无产阶级大无畏气概,坚决反击国内外反共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直接取决于俄罗斯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许多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然而这些政党经过短暂的发展后逐渐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到21世纪以后,其发展更是一落千丈。导致其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智利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领导的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胜,阿连德当上了总统,并组成了人民联盟政府,掌握了智利政权.当时许多人被这一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苏联对此更是欢喜若狂.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称之为"通过宪法途径取得政权的典型”,"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样板”,"在共产主义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①然而好景不长.1973年9月11日,智利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人们又被这突如其来的失败清醒了头脑,阿连德政权短命的(从1970年11月3日至1973年9月11日共1041天)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第三世界当作与美国争霸的砝码,加紧扩张、渗透和争夺。过度扩张不仅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和消极影响,而且也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其国际环境,毁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苏联的声誉,并最终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以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创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她已坚强地走过了70年光辉的历程。而1903年诞生的布尔什维克党,即后来的苏联共产党则已有88年长的历史了。但是,在近一个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中,关于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究竟是依靠共产党领导呢?还是寄希望于社会民主党?这一争论与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10.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挫折,也对澳大利亚的共产主义政党造成冲击。然而澳大利亚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1996年改名为澳大利亚共产党)及时地对苏联剧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既指出了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还对苏东剧变的因...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转折点,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篇章,结束了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领导中心"、一个社会模式的局面。随后,苏东国家的诸多改革虽未成功,但却留下了宝贵遗产。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用人类文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道路及其历史使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攻克难关,奋力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改革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和项佐涛副教授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践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两次独特的、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贡献:一是毛泽东的第三世界革命理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通过动员贫困和受压迫的农民进行革命的战略;二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道路。后者因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广受赞誉,但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更为广泛的历史意义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中国的改革代表了苏联以及1950年代的中国所"没有采取的"一条道路。人们可以设想,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能够更早地得到贯彻,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 ,苏联东欧剧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乃至全世界的危机 ,激发了反全球化的新民族主义浪潮。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新保守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全面渗透导致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劳动社会危机和欧洲政党制度危机。这些都为西方极右翼政治思潮的复兴提供了适宜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土壤 ,各国极右翼势力的迅速发展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政党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导致整个西方政治文化不断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14.
评价斯大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斯大林逝世噩耗在当时引起的悲恸和震撼,笔者记忆犹新。斯大林问题争议了半个世纪,足见斯大林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世界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评述斯大林问题的动向(对斯大林的污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提出若干归纳性的看法。 一、围绕斯大林问题的争论,半个世纪内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斯大林问题曾经是国际共运大论战的主要题目之一。另一次是从80年代以来,随着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掀起改革浪潮、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斯大林问题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鉴于加强对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的研究,目前国内更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15.
苏共二十五大决议指出,必须"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研究共长入共产主义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作用和利用这些规律的方法"。同时,大会还把进一步完善苏联社会结构,确定为社会主义发展计划的最基本方针。对苏联社会结构变化问题的研究,从60年代中期起就得到特别加强,但那时的论著,还主要是出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笔。70年代初,出现了社会历史性的著作。这些著作为从方法论、历史编纂学的角度,具体地、历史地研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胜利条件下,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一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共中一些文章还探讨了苏联社会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其结构完善的趋势和主要方  相似文献   

16.
我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和他提出的改革计划的实现,是持乐观态度的。他很重视科学家在改革中的作用,善于发动科学家的力量。这对改革成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讲了很多政治与科学应该统一的道理,实际上往往把二者关系理解得很片面。如果今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决策的确能够建立在科学论断的基础上,不搞一言堂,社会主义就是大有希望的。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在进行改革,苏联也掀起了改革浪潮。我觉得苏联从事的事业和中国一样的。这对各自国家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但是,我们完全有权把意义估计得更大一些,即改革的成就,关系到今后社会主义的命运。你们两个大国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民群众能不能亲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物质生活是不是有所改善。中国的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搞包产到户,农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农民热情很高,改革效果显著。在我看来,苏联在这个问题上困难较多,农业一直没搞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有效性"的二元框架是学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关系的既有路径。从历时性视角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的关系经历了组织性同构、制度性嵌入、效能性共生三个阶段。"中心—多元"政党结构模式的调适是两者关系演进的内在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调整、民主党派的回应性转型、政党合作和协商机制的完善分别构成了政党制度与国家关系变迁的外部压力、内生动力、结构推力和制度拉力。中国政党制度对现代国家的贡献,体现为推动发展、激发民主和促进团结。政治协商是今后中国进一步发展政党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古巴共产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共产党是整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比更为艰难.一方面,近在咫尺的美国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采取种种手段分裂古巴共产党,企图彻底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  相似文献   

19.
一战结束初期,在苏联的支持下,社会主义浪潮袭卷欧洲.1946年3月,英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呼吁美英联合对付苏联的威胁.为此,美英倾其全力对新生民主国家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希图遏制、消灭社会主义力量,东欧的阿尔巴尼亚成为了它们的首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后,随着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受到苏联强大影响的东欧国家一方面接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要求。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最早接受苏联模式,却又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最早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改革。南斯拉夫改革开启了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