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革命和改良的辩证关系为视角,审视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作者认为,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毛泽东和梁漱溟在探讨救国之路过程中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也是他们各自全力以赴进行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尽管两者在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上大相径庭,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改良,但他们都基于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认识和体察,其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从农村做起,复兴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始终存在着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科学与民主这两大传统。社会主义的科学或革命传统秉承了现代启蒙的理性精神,将历史、社会和政治问题视为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可以给予解答或解决的对象,因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科学传统,并为共产主义的革命和社会改造运动所继承;社会主义的民主或改良传统将自由和人类的自我解放理想从共产主义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将之兑现为以市场和民主为实证基础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这一传统为修正主义所开启。社会主义的这两种传统都存在着历史性的误区:前者有着难以抹去的乌托邦痕迹,以及对于政治或人的政治本性的根本遮蔽;后者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解决、克服或超越稀释为单纯的市场或民主问题,因而清除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然而社会主义,倘若要作为一项有意义的人类事业,就应当既要秉承正视人的政治本性的民主传统,又要秉承有效回答或解答资本主义问题的科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制度体系、一种对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体系的替代方案是否可能?对这种担心和疑虑的回答不仅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理论需要。本文在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革命传统和改良传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诉求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社会主义所秉承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列宁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阐明了工人阶级以改良的渐进的行动方式推进社会革命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习近平以一种大历史观,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系列论述,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总结与继承列宁的宝贵思想遗产,深入理解和阐明习近平有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纷起,社会冲突剧烈。在进步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的调控来消除社会弊病,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同时统治秩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与加强,这导致大部分美国人倾向改良而不是革命。美国资本主义之所以转危为安,关键在于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变。进步主义改革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替代作用,即部分完成了时代原本赋予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和平长入"的趋势,这也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衰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是其围绕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争论的一部分。卢森堡对资本主义信用的看法与马克思基本一致,她试图通过反驳伯恩施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则持怀疑态度,他试图提醒人们注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民主党策略的影响。争论表明了双方在方法和社会主义策略上的分歧,即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分歧。历史发展表明,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科技革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以及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可以说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四大动因.虽然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已经改变了它的根本性质及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9.
苏乐 《南风窗》2011,(26):14-14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0.
<正>厄瓜多尔总统、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党主席拉斐尔·科雷亚自2007年1月15日首次就任总统并推行"公民革命"以来至今已八年多,科雷亚领导的公民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公民革命"是什么?"公民革命"是科雷亚作为厄瓜多尔的总统和执政党的主席为在本国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和"美好生活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执政纲领和  相似文献   

11.
奥菲在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分析中,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新的思考.他认为传统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国家主义战略是与无产阶级解放目标背道而驰的,并且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客观条件下,也是行不通的,为此他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非国家主义战略问题.同时,他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变化,将新社会运动看作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新社会运动的基础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8):54-56
福利性住房共同居住人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配套法律规范,在社会转型、房价剧烈上涨时期,是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上海徐汇区法院以"能动司法"化解相关矛盾的一次尝试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溯和分析历史背景、事件和代表性人物,本文对英国"新左翼"的缘起以及文化(包括大众文化)在其政治议程中的重要地位展开论述。二战之后,"富足社会"的出现、笼罩着全世界的"冷战"阴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本身的一些"失误",使得西方社会主义事业陷入空前低谷。然而,一批坚守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并未退却,而是不断地寻找资源,希望能够为自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事业找到突破口,他们在共同理想的吸引下聚到一起,从而成就了英国的"新左翼"。虽然思想迥异,但他们普遍意识到,在既往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文化的维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在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长期的革命"中,"文化"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此,他们不断著书立说、创办杂志并投身于现实的政治运动之中,从而成为西方世界思想图景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目的不只是打倒"资本主义当权派",更着力于城乡社会生活的革命化改造。本文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关系三方面,讨论"文革"以革命重塑社会日常生活的努力。红卫兵运动中的"破四旧"、"大串联"及后来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均以限制物质生产与供应的方式,达到革命目的;旧思想的简单冲击及"学毛著"的仪式化,则使以"破旧立新"为宗旨的思想革命流于形式;"清理阶级队伍"带来了人人自危的社会情势,导致社会关系政治化和社会裂痕的出现。正是这些发生于生活深处的革命,使后革命时代的社会生活长久难以摆脱革命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16.
门小军  刘杰 《国际展望》2022,14(2):99-122
桑德斯竞选运动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争取激进变革的新生群众运动对经济不平等现象蔓延的不满情绪,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扭转经济不平等核心诉求重新进入美国政治议程的选举体现。通过重塑政治话语,桑德斯竞选运动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从美国社会中的负面政治标签变成时代思潮,促使左翼政策纲领从边缘主张变成主流议题,激发了年轻人和激进左翼的选举热情,并唤醒了工人的阶级意识,催生美国激进左翼选举联合的可能性,其政治遗产对美国“民主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民主党和激进左翼的政策取向和选举策略,将为若干年后“另一个桑德斯”的选举成功开启了“奥弗顿之窗”。桑德斯竞选运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后美国激进左翼政治的重大进展,虽然较难引发美国政治机制的革命性变化,但却可以从推动形成和实施左翼政策纲领的层面促进美国国内政治领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原初的理论起点,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殊性。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完成了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列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早期进程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18.
麦金太尔早期曾积极参与英国新左翼运动,并较为系统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他曾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与他个人的道德信念结合在一起,探索一条独特的、富有阶段化特征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道路。然而,随着对阶级革命和斗争失去信心,麦金太尔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转向纯粹的道德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谷。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并于2008年蔓延到全世界的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全球左翼的发展转型和力量整合带来了机遇,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欧美罢工运动的此起彼伏、共产主义力量的重整旗鼓、社会主义国家地位的上升和全球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等诸多因素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端倪。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仍面临诸多挑战。那么,这场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未来走势意味着什么?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传统左翼力量能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力量?世界左翼及社会主义力量自身的构成特征、社会基础以及政治战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限制了其发展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秘书长林德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千年以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在拉丁美洲持续发酵。拉美社会主义传统深厚,但却成者寥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厄瓜多尔等国各具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模式何以可能?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是杂糅了地区历史和现实多重元素的新政治运动,是变化发展中的新社会主义流派,是更加强调本土特色、替代色彩和地区合作的社会主义。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出现既有历史必然性,也含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被称为未曾革命的"革命"。未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仍有待突破和超越外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