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国家治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总体乏力、民主政治体制失范和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些危机的产生和持续,既有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自身的弊端,也有具体国家内部机制、结构、政策等存在的不足或失误,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民主政治体制的秩序性衰微和社会文化秩序的认同性危机。为缓解治理危机,西方主要国家从深化宏观经济调控、推动民主政治改革、规范调整社会秩序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危机及其应对也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留下了许多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刊《批判》2010年8月号刊登了英国学者希勒尔·蒂克延题为《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文章,认为今天有大量过剩资本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这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和各种金融泡沫。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危机重重,因此它需要一种新的策略克服危  相似文献   

3.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5年5月号刊登了安德鲁·莱文对美国左翼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大卫·施韦卡特的著作《超越资本主义》的评论,该书评结合施韦卡特以前的著作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评价了《超越资本主义》一书的得失。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美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疫情冲击下人权危机的必然暴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削弱了国家疫情应对中的治理效能,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消解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理论批判的同时,美共也积极开展斗争实践,揭露共和党疫情...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主要分析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左翼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其中此次金融危机被称为全球资本主义第四次机体危机。此前的三次机体危机已经导致了资本积累或是法国调节学派所称的在调控模式制度下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它们都同时伴随着沿着民主化、去民主化和再民主化资本主义的政治形式转变,以及世界秩序的改变,后者包含激烈的国际紧张局势。由此而提出的第一组重要但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形式下的资本主义已经到达了资本积累和  相似文献   

7.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6年冬季号刊登了英国著名左翼学者克里斯.哈曼题为《扫描资本主义的今天和明天》的文章,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文章内容如下。世界经济最重大的特征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率不仅  相似文献   

8.
气候危机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迅速的大规模重组。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使企业管理民主化,而且需要将经济社会化,即在制度层面上由资本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动一场经济和社会的大规模转型。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方面,民主、创新、效率和激励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要求,其中每项要求的实现都面临严峻挑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无法应对这些困难,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可以用来满足这些要求的组织方法。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四项制度要求方面也是可行的。组织研究表明很多大型公司都有一种小型且可行的民主社会模型,在社会化控制的条件下,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合理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型,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危机。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绿色资本主义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修复危机的新表达。然而,这一理论与实践却遭到了西方左翼学界的批判。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绿色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在绿色伪装下持续扩张的新样态,它不仅无法彻底消解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反而诱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展开理论反思,他们聚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围绕“去增长”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但他们普遍否认绿色资本主义的可持续性,将推动社会生态转型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总之,系统梳理当代西方左翼关于绿色资本主义研究的新进展,既有助于我们研判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动向及实质,也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0日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学者洛仁·戈尔德纳题为《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美国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迫使日本、德国也采取金融化模式,这给世界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也给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作者认为,1973年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以前危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长期隐蔽萧条,资本主义进入慢性死亡阶段。作者认为这表明资本主义不再能推动社会,并据此提出对未来社会经济的18点计划,以重新启动社会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以此分析危机前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为我们认识危机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危机前的阶级结构是:以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家阶级力量膨胀,劳工力量被削弱,中产阶级被挤压;危机后的阶级结构是:金融资本家未受实质打击,力量继续膨胀,中产阶级继续萎缩,民众在觉醒,劳工力量在壮大,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挑战资本的力量。基于以上阶级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短期内不会走二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之路,大资本将进一步右转,但是超越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社会主义运动将最终壮大。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班牙人民共产党迅速作出反应,对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的根源、特征、本质、后果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他们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性危机,真正的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危机的结构性、全球性和全面性,影响到资本主义及其国家的统治能力,使资产阶级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频发,左翼也积极参与其中。左翼的参与呈现出三个特征:新主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结合;年轻一代看到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尽管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的主体不仅有左翼,也有右翼,而且左翼的诉求也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具体问题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之分,但从苏东剧变20多年来的历史看,左翼的参与和反思意味着中东欧社会正在经历从迷恋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祛魅的过程,这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5年秋季号刊登了英国著名左翼学者亚历克斯.卡里尼科斯题为《帝国主义与全球政治经济学》的文章,认为以美国学者帕尼奇和金丁为代表的学者所持的观点即美国力量超强所以可以调节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当前资本主义本质上仍未摆脱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长波性质的危机:自那时以来利润率危机和过度积累危机一直在深化,这种局面实质上是连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体合作干预也无法控制和顺利解决的。正是由于危机过于深重,美国开始以破坏世界经济如放纵金融投机或与竞争对手争夺战略资源如伊拉克战争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近年来数字殖民主义理论在西方左翼学者中兴起.左翼学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构建分析框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种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大型数字公司的数据窃取导致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本化;另一种则立足于宏观的国际关系,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字资本输出造成了对落后国家的新型政...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深陷结构性危机,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声浪席卷全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活力彰显,极大鼓舞了国外社会主义及左翼力量的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亮点。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等执政地位稳固,革新开放事业不同程度推进。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西方再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在欧洲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然而时至今日它仍然处在不断的演变和扩展之中.这种变动过程不仅体现为资本主义内在价值和基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同时还表现为以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为底蕴的制度模式的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电脑的广泛运用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推进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多数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调整,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对于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和新现象,西方学者以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形成了关于当今资本主义新阶段的不同提法.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共产党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有全球性、全面性的特点。资本主义不能消除自身矛盾,只能通过对内、对外两种方式进行转移。危机使帝国主义侵略性凸显,世界进入新的危机与革命时代。走出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工人阶级联合其他群众进行反对资本统治的斗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反思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看到本期的策划主题"反思资本主义"的时候,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场意识形态的交锋。其实正好相反。本策划中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概念,被严格界定为一种生产方式。这次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某种生产方式和某种政治制度并不必然对应,更不是唯一对应,我们无意用经济问题代替政治的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不新鲜,每次危机都会有反思。但这次危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