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乔纳森·阿德尔曼:(Jonathan Adelman)于1989年10月2日至10月7日来我系作学术访问。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苏联内政与外交、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等。阿德尔曼教授著作甚丰,而且是国际学术交往中的活跃分子,曾先后访问过印度、日本、以色列和苏联等国家。  相似文献   

2.
6月6日,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苏联问题专家文多曼(Jonathan R.Adelman)先生访问我系,为我系95级博士生和94级研究生班做了精彩的演讲。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艾多曼教授滔滔不绝地阐述了美国对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特别是美国对前苏联地区的政策,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引起与会各位教师和同学的兴趣。双方围绕上述问题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13日,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代表团到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该团由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汤姆·法瑞尔(Tom Farer)教授任团长,成员包括知名学者乔纳森·艾德尔曼(Jonathan Adelman)教授,前美国驻德国文化参赞阿古塔·库珀曼(Agota Kuperman)女士,高级律师朱蒂思·罗伯茨(Judith Roberts)女士。法瑞尔教授和艾德尔曼教授分别以《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中美双边关系走向》为题,向我院研究生发表了演讲,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在接着举行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乔纳森·阿德尔曼教授于1996年11月15日到23日访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尤其对原苏联与中国革命的比较、原苏联与中国的军事比较有着深厚的研究,11月19日,在方连庆教授和龚文庠教授的陪同下,阿德尔曼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中美关系的未  相似文献   

5.
在哈佛感受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夏至2000年夏,我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研修。在哈佛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里的教与学。 在哈佛两个学期中,我在该校政府系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听了4门课,同时在哈佛的邻居MIT政治系也听过3门课。在这些课中,有本科生的课,也有研究生的课,涉及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外战略和东亚国际关系。哈佛和MIT都是美国的名校,而且同处麻省的剑桥市,有点象北大和清华都在北京的海淀区。两校的课程有些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很相象,比如都是美国式的上课方式,多采取研讨班的形式。所以这里主要谈谈我对在哈佛上课的印象。听课可能是我在哈佛进修的最大收获,因为它让我亲身体验美国大  相似文献   

6.
<正>第八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5年11月21-22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  相似文献   

7.
正第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11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察哈尔学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刊及论坛组委会诚邀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理论曾经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促成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学术界和决策圈存在着一定固有的区别,但近些年来二者的鸿沟在日益加大。学术界和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合作和了解,促进二者间的双向互动,学者们也应当加强务实性,密切同政府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的第十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2年11月19-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届论坛及组委会诚邀请海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蹦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敉會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肓司共同发起的第十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1年11月20-2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本届论坛及组委会诚邀请海内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踊跃投稿,具体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15—16日,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该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2月7日下午,美国著名的中国及亚洲问题专家,即将就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的哈里·哈定教授访问我系,作了题为“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报告。哈定教授从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课程设置,该专业学生所应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5日到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庆祝北大百年华诞,召开了“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国际格局”国际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丹佛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南加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国孟德斯鸠—波尔多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学所,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的美国研究发展历程贠晓(以下简称贠):朱教授您好,您可否先简要地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学术特点?朱文莉(以下简称朱):你好!很高兴有机会在《国际政治研究》的平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美国研究的了解和认识。从国际关系学科的视角来看,美国研究的定位非常明确,它是区域和国别研究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其学术成果为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经济研究提供支持。当然,相对于此类聚焦式的精度研究,还有讲求广度和厚度的美国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初,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民族与国际关系”的学术讨论上。我发言谈“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俄罗斯政局”,关口末夫教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决定和影响着俄对外政策的因素是什么?我当时回答说,主要是四种因素:俄罗斯传统的扩张主义和民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研究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对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专项论题展开了较多研究。但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从内在理论逻辑上缺少总结,对于其中一些内容分析得还不够全面和充实,对中国外交的实践意义研究比较少,也缺少同西方国际关系思想的对比研究。我们应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其核心逻辑的归纳和总结,在具体内容上,要继续充实和完善,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关系的研究,要注重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对于中国外交实践的指导意义,也要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学界对手世界形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以美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影响国际关系以及我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所以,争取同美国有较好的关系是中国必然作出的选择。同时,美国方面也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将对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安全与繁荣产生深刻影响”,并且如美国前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国际化进程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美国国际关系学术霸权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美国学术霸权的特征就是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和本体论上的经验实在论。首先,我们对于几个版本的建构主义及其与后实证主义之间的联系做了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以展示美国学术霸权在建构与重塑国际关系研究主流认同过程中的作用。接着,我们围绕1989年针对学术霸权的起义运动展开论述,这一运动是对于美国学术霸权的不满情绪逐渐增长的最终反映。这种起义运动可以作为将来建构更加开放和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关系理论学科的有益借鉴。这对于正在寻求构建一个独立的学术认同的中国学术界,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研究一直被看作是社会科学中世俗且具实证性的研究领域,宗教及向来与国际权力体制没有关系的非国家行为体———各种类型的宗教组织在其中难有一席之地。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宗教复兴、宗教的政治化趋势及国际关系的"宗教回归",尤其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世俗媒体和学界对国际关系中宗教作用的传统看法,引发和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折"甚至"范式转移",使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增长点。那么,如何评价全球宗教复兴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冲击,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折"有何特点?我国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涂怡超专访复旦大学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徐以骅教授。徐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美国宗教、中国基督教等,著有《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后冷战时期的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等。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为塑造新的、至少是改造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国际关系的实践.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和主张,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某些课题似乎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成为9.11语境下的研究热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两个基本走向.第一,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以学科研究为主的期刊,并没有对9.11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由于对权力和权力的道德方面的认识不同,美国与欧洲学者在世界观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方法上的分歧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