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1994年12月3日,台湾首次“省长”和台北、高雄“市长”大选落下了帷幕。选举结果展示出的台朝野各党内部整合实力消长、政治诉求调整、策略运用得失,对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选举结果,朝野三党各有胜负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朝野三大党在此次选战中互有胜负。国民党保住了“省长”及高雄“市长”,却使台北“市长”及“议员”选战遭到重挫。国民党不愿但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由国民党垄断一切政治经济资源的时代到此宣告终结。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对选举结果没有明确表示看法;而国民党党务干部上至秘书长许水德下到  相似文献   

3.
1996年底台湾当局召开的“国家发展会议”,是李登辉在实现所谓“总统”公民直选后,为研讨台湾跨世纪发展战略,凝聚岛内各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大陆政策上的共识,从而落实李登辉“经营大台湾”的理念,巩固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因应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变化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去年5月20日,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正式开出召开“国发会”的政治支票,宣布将尽快责成“政府”,针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广邀各界领袖与代表共商大计,建立共识,开创“国家”新局。然而,这个所谓要“凝聚共识”的“国发会”,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  相似文献   

4.
3月24日,始于去年下半年,耗费巨资,由李登辉—手导演的所谓台湾“总统”“直接民选”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闹剧正式落幕。台湾当局领导人产生方式突然变更,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在于李登辉的个人野心。 “总统”直选的背景 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反华势力的庇护下,一直依靠伪“法统”而苟延残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尤其足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其“法统”日益受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台湾第13届县市长选举,经过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角逐,于1997年11月29目投票揭晓。这次选举是在台湾地区第四次“修宪”决定“冻省”、县市长地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要选举,被视为台湾政权的攻防战及下届“立委”与“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其结果对岛内政局、各派政治力量消长和前途发展以至未来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一、此次选举的特点此次选举结果,在23个席位中,国民党由上届的15席锐减为8席,民进党则由上届的7席增至12席,无党籍候选人获得3席。这次选举有以下特点:(一)朝野各党派在选举议题、具体…  相似文献   

6.
1999年的台湾,可谓风起云涌,“热闹”非凡。 “总统”选举是重头戏 国民党方面,前台湾省长宋楚瑜的动作无疑是岛内各界关注的焦点。3月2日,以探亲名义赴美达两个多月的宋楚瑜返台。5月19日,宋楚瑜拒绝了李登辉“总统府资政”的聘请。5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8.
三、“修宪”谋“独”“台独”本质 李登辉接受过西方的教育,具有民主政治的抱负。他上台主政以后,为了应付当时岛内的复杂局面和种种挑战,试图通过“宪改”实行“民主化”,解决岛内日益突出的“宪政”危机,缓解朝野矛盾,淡化省籍斗争,稳定岛内政局,稳定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并借以改善“国际形象”,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谋求“对等政治实体”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9.
钟威 《台声》1994,(10)
7月29日凌晨,台“国民大会”在国民党的主导下,强行通过了“第三阶段”国民党版修宪条文,在岛内引起各界的强列反应.乱中取胜,强行过关台此次“国大临时会”历时近三个月,其间“大打常常有,小吵从未断”.“总统”直选、“侨民选举权”、“行政院长”副署权、“立委”任期、建立“单一国会”等问题是此次修宪中的焦点,其中分歧最多,争议也最大.由于很难达成共识,国民党出于速战速决、改变长拖不决局面的考虑,急于在7月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1月27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台湾省第十二届县市长选举结束.这是在岛内政局和国民党体质处于转型期间的一次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它不仅攸关地方政治版图的重划,还关系到朝野两大党未来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被看作是台湾“政权攻防战”的前哨战,参选各方都将这场选举视为检验自身政策得失和实力强弱以及制订未来发展战略的试金石和练兵场.其选举结果是我们观察和判断台湾政局演变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座标.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2.
曾涛 《统一论坛》2002,(1):14-15
为岛内外所关注的台湾新一届“立委”及县市长选举经过朝野各政党之间的激烈角逐,已于去年12月1日尘埃落地。随着选举的结束,岛内政党实力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对于台湾政局的未来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将会进一步加快台湾政权本土化的进程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和李登辉支持的台湾团结联盟在这次  相似文献   

13.
10月27日,台湾领导人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结束后半小时,台“行政院长”张俊雄突然宣布停建第四核能电厂,这无异于为动荡不安的岛内政坛投下了一枚“超级政治核弹”。目前,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推动的罢免正、副“总统”案初战告捷,三党领导人会议更强调“理念一致、行动一致”,台湾领导人面临上任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岛内政坛也正式进入朝野“全面对抗”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台湾1995年底第三届“立委”选举和1996年3月“总统”直选落下帷幕,人们以为岛内以三党竞争的政党政治模式已经成形.岂料不到半年的时间,台湾岛内的一部分激进“台独”势力宣布成立建国党,宣称“台湾绝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以“建立新而独立  相似文献   

15.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已经进入新阶段。全国人民盼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全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当前 ,我们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台湾分裂势力仍不甘心失败 ,还没彻底放弃“根据两国论修宪、修法”的企图 ;国际社会虽然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但某些反华势力仍然不时对我解决台湾问题说三道四、图谋干涉 ;3月18日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 ,民进党的陈水扁击败执政51年之久的国民党 ,当选所谓“总统”。台湾新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地区变更领导人产生方式活动的结束,如何重开两岸协商大门、缓解两岸间的紧张关系,已提到海峡两岸间的议事日程,更成为从选举所带来的躁动中冷静下来的岛内朝野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选举对两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换上政治新标签的李登辉、连战在大陆政策上将会采取什么动作,已为海内外各界所瞩目。 一、此次选举并不能改变台湾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众所周知,此次台湾的“民选”活动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选举,领导人产生方式的改变不能改变选举区的所属地位。任何借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事彰显“台湾独立”都是徒劳的。另一方面,在排除“台独”因素后,台湾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使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选择本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案中,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而非台湾当局和其他一些政治势力的发明创造。因  相似文献   

17.
“宪政改革”是在国民党:日统治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由李登辉主导进行的。它不仅攸关台湾未来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及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也关系到台湾内外政策的走向和今后的前途,因而,在为期两年的“宪政改革”过程中,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剧烈斗争。“宪政改革”作为台湾“政治转型期”中一场重大政治变革,其结果必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但1996年3月台湾进行了“总统”选举,5月李登辉就任“总统”之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选 万变难离其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于今年3月 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所谓第十任正副“总统”选举,是台湾第二次民选正副“总统”。在1996年的“总统”选战中,各方推出了四组人马来竞选正副“总统”:国民党的李登辉与连战、民进党的彭明敏与谢长廷、无党籍的林洋港与郝柏村以及陈履安与王清峰。最后“李连配”以54%的高票击败其他三组人马,当选第一任民选正、副“总统”,李、连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三组侯选人。 但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政治情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六组人马竞争的形势: 国民党的连战(现任“副总统”)与肖万长(现任“行政院长…  相似文献   

20.
徐青 《统一论坛》2008,(2):41-42
2007年的台湾因牵涉到随后到来的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大选,而这两个选举都将对未来岛内政党走向、政治生态变化乃至岛内经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岛内朝野党争的焦点。在这样的选举年里,台湾社会总体呈现出来的景象并不令人轻松,政坛之乱依然,经济民生问题依旧无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