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戴柏茂 《各界》2013,(11):65-66
管仲(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作为齐国的宰相,他辅佐齐桓公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后人将其言行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内容极丰,尤以经济论述见长,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献。  相似文献   

2.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1年-公元前325年),这个人,有点像春秋时候的齐桓公,风流倜傥,英气逼人,慷慨好侠:少年多舛,中期强横,晚节不保。  相似文献   

3.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4.
距今二千六百余年前,齐桓公伐孤竹。春去冬归,景物剧变,迷失了路途。相国管仲谓齐桓公曰:“老马之智可用也”。齐桓公采纳了这一建议,“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比喻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人,能在工作中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贪心的后果     
张蕾 《党政论坛》2012,(12):15-15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  相似文献   

6.
明月 《各界》2011,(2):3-3
春秋战国时候,皇帝和臣子们的关系不是咱们熟知的那样皇上高高在上臣下噤若寒蝉,那时候住房条件没那么好,人也比现在朴实,所以他们谈话的时候都坐在同一个席子上头碰头膝挨膝,商量朝政也跟现在开小组会似的围一圈就得了。齐桓公和管仲的第一次会晤就是这样进行的。什么叫平等?这就是了。  相似文献   

7.
李兴濂 《各界》2010,(1):44-47
管伸(约公元前730-646年),春秋时期颍上人。少时家贫,曾以经营小商为生,长期活动在社会下层,比较了解民众。后来因鲍叔牙的推荐,得到齐桓公的重用,“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他为了齐国的富强,以大半生的精力,从事改革,在历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廉生威     
大凡为官者都希望自己有一定的威望,那么威望从何而来呢?简言之,就是要公正廉洁,率先垂范。 刘向在《说苑·反质》一书中记载了齐桓公同管仲的一段对话。齐桓公说:“我们的国家很小,可供使用的财物也很少,而群臣们穿的衣服、乘的车马却奢侈过分,我想禁止这些,可以吗?”管仲回答说:“我听说,国君尝一下味道,臣子们便大吃大喝;国  相似文献   

9.
由“桓公好服紫”谈起湖北孙平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很爱穿紫色的衣服,结果导致“一国皆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五件白衣服换不来一件紫衣服),举国上下一时大兴穿紫衣服之风,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由此想到,如今一些形式主义、追求享乐之...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中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一国尽服紫”,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的暴涨,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感到很忧虑,就问管仲:“我好穿紫服,一国百姓也争相穿紫服。现在紫服这样贵,该怎么办呢?”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个风气,何不从您自己开始试着不穿紫服呢?同时可以对周围的人说:我非常讨厌紫色衣服!”齐桓公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先自己不穿紫服。当时凡看见左右或来进见的官员中有穿紫服者,桓公就说:“离远点,我讨厌紫服!”结果在当天,郎中里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三天,一国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8,(1)
正姓氏来源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相似文献   

12.
赵学儒 《各界》2008,(8):47-49
阴丽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她出生于南阳新野,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在南阳,阴家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传名于世,后来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为姓.秦汉之际,阴氏子孙在南阳新野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临淄,山东省的一座古城。2600多年前,齐桓公在此建都。而今,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大型联合装置——山东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在这座古城西部的原野上拔地而起。 宏伟的工程 齐鲁30万吨乙烯联合装置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于1984年正式动工建设,全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相似文献   

14.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15.
傅马栈最难     
先秦有《傅马栈最难》这样一 则寓言:齐桓公到马圈里察 看,问管马圈的小史说:“马圈里干什么事情最困难?”马圈小吏还没回答,管仲先答道:“夷吾曾当过马夫,知道编排马棚最困难。先用弯曲的木材编上去,那弯曲的木材又要求挑选弯曲的木材相搭配;弯曲的木材编上去后,笔直的木材就用不成了。如果先  相似文献   

16.
《东周列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管仲率师伐宋途中,牧牛野夫宁戚前来求见。交谈中,管仲感到此人论天下事颇有见地,乃是大贤,便修荐书一封,交宁戚拿着去见齐桓公。宁戚见到桓公后,并不出示荐书,反而讥讽桓公杀兄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战不胜,盟不成。桓公大怒,喝令左右立斩宁戚。宁戚全无惧色。桓公见宁戚威武不屈,觉得是个人才,便放了他,并备加礼遇。  相似文献   

17.
读《吕氏春秋》“察传”篇,对古人在听“人言”方面的见解颇有感慨。文章列举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经过慎重考察,重用了他们,“故国霸诸误”;吴王夫差听太宰伯(喜否),谈论越王勾践,智伯听张武讲赵襄盲目轻信,“故国亡身死也”。文章因此告诫人们:“得言不可以不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这就  相似文献   

18.
晏婴推荐的人才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裔,他的原名叫田穰苴,曾为大司马一官,所以也被称为司马穰苴.提起田完,现在的朋友大多并不熟悉,不过在春秋时代,田完却称得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田完本来叫陈完,是陈国的王族,后跑到了齐国,得到了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的重用.后来陈完娶了齐国的公主,从此以后以田为姓,自称为田完.田完的后人历任齐国的重臣,因此逐渐掌握了齐国的朝政大权,田完的后人田和甚至自立为齐威王,夺取了齐国的政权.这是后话,总之田穰苴生长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齐顷公(前598年~前582年在位),姓姜,名无野,齐惠公之子,齐桓公之孙,齐太公十四世孙. 鲁成公元年,晋国大夫邵克、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结伴而行,一起出使齐国,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巧的是,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邵克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顶,孙良夫是个瘸子,公子首是个罗锅.齐顷公接见他们之后,把四个人的长相说给母亲萧太后听,萧太后好奇心很重,非要亲自看看.  相似文献   

20.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这是黄帝的“阴经之法,夜行之道”。(《冠子·武灵王》,夜行,指暗中行事)几千年来,这个主张以谋为本、以智胜敌、和平演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而胜”战略思想,一直被我国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所推崇。春秋时齐桓公的名相管仲(公元前685年—前645年)就是一个善于使用和平演变、“不战而胜”战略的高手。他一再主张,高明的将帅看重的应该是“谋攻”,最高明的战略应该是“不战”,其次才是一战而胜。他说:“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管子·幼官》)。管子的“不战而胜”战略,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