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的稷下学宫,在办学过程中实行尊师重教、政校分离、学术自由、灵活开放、教研结合、流动自由等办学政策。稷下学宫的办学经验对当代高校的办学有以下一些启示: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政校分离,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灵活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教研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局面;流动自由,制定开放流动的人事政策;规范管理,构建科学务实的人才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苗瑞丹 《理论学刊》2020,(2):161-168,封3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理念,文化共享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构建文化共享治理机制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与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原则三者的统一。文化共享治理机制构建的基本路径是:发挥政府的核心主体作用,构建文化共享的政府主导机制;鼓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构建文化共享的多元参与机制;发展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构建文化共享的社会供给机制;引导社区组织建设公共文化,构建文化共享的基层载体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是文化发展和建设规律所确立的运行规范和约束方式,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完善一个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有利于优化两个"对接",即古今文化的"合理对接"和中外文化的"合理对接";三是有利于体现突出"三个特色",即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四是有利于坚持"四个应用",即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4.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杨竞业 《探索》2012,(4):176-182
对文化作哲学研究,要研究"自由的文化"、"文化的自由"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文化"自身的自由在于"明道"、"弘道"和"寻道"。"文化人"的自由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自由人"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个人自由发展条件的人。"文化人"是以开放思想、创新理论和高尚道德影响他人的人。"自由人的文化"与"文化人的自由"在互渗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社会机制协同保障。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在制度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具有觉醒能力、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特别是面对新环境能够加强文化的自主转型。中国共产党是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文化自觉是党的自身文化建设的认识前提、思想基础、转型动力和重要保障。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必须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党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准确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推动政党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增加政党文化建设的传统底蕴以及抵御政党文化建设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后,为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开辟了东南沿海到直沽的漕运,使东南沿海的粮食等物资得以经由水路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大都。为了祈求妈祖保佑海上航行安全,元代于公元1281—1284年间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妈祖庙。现坐落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就是为保护这个妈祖庙遗址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而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基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向农民提供基本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是农民及时准确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窗口,农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有利于增强农民对国家、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化转型并非如文化融合论(以及综合创新论)所理解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要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转型,必须确立文化形态的观念;文化形态理论认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是由传统的农业文化向近代工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卫绍生 《学习论坛》2001,(11):31-3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学说,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到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学说把先进文化的发展性、特色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这一学说既注重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又注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促进和引领作用,从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建设,从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但同时也是必然的要求,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的理论意义和文化意义,自觉地用这一学说指导我们的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生活世界特别是工作世界的文化相融是哲学发挥自身效应、实现自身精神能量的现实通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贴近生活世界,更要走向和融入工作世界以发挥其大众化效应。工作生存论是实践生存论的主体化与核心层次。工作生存的核心意义是构建共创、共享、共有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因此,“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工作生存为本,以构建工作共同体关系为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以工作生存意义优先为其题中应有之义;转变发展方式要以提升工作创造力为支撑;要注重积聚工作精神文化的能量,实施工作就业、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魏波 《前线》2017,(3):34-37
探讨文化自信需要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中去把握其生成与发展机制。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文化与意义世界,在自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形成了文化自信。变革与冲突引发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由此带来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文化批判构成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机制。现代性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现代性的扩散则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困境。基于上述认识,培育文化自信需要在社会转型的系统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在自我反思与批判中高扬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又要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援助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援助形式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援助形式主要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扶贫、文化捐助、文化赞助等。充分发挥这些援助形式的作用,对于我们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补齐农村文化短板、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资本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给各民族文化、特别是处于弱势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危机.面对此种局势,我们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与其他文化的对话沟通中去,为此,我们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清楚的认识和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即必须具有一种"文化自觉".而对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历史意识的关怀则是我们今天在建立这种文化自觉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64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大踏步完成转企改制;艺术创作呈井喷态势;一大批文艺精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贵州步入文化体制改革快车道,文化软实力释放出发展强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19.
曹曦 《奋斗》2009,(9):59-60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建立健全黑龙江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清晰、门类齐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热持续不断。一方面,文化热关注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企求超越利害的考虑,从传统本身说明传统;关注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企求有助于观念的变革,从现实出发反思传统;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企求确立稳态的系统,从预测需要规范传统,有助于国家文化发展。另一方面,由文化炒作而生的流氓文化、色情文化、现代造神文化、造假文化、恶搞文化等垃圾文化对社会危害甚烈,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文化的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值得人们警惕。文化炒作热的兴起是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出了偏差,对国家社会的整体文化利益的漠视、对个人和小团体文化利益的重视和争夺导致了文化领域乱象丛生。对此,政府文化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管,文化人也有必要提高责任意识,自觉维护文化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