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0,(13):10-10
<正>1中巴核协议的波澜【美】《外交政策》6月中国将在近期正式宣布向巴基斯坦出口两座民用核反应堆。一旦这一协议成为现实,它就给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政府造成一个两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已经相当于中国大豆年产量——1500万吨。当我们想采取转基因农产品管理办法的时候——这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实行的办法,你们美国的领导人就来跟我们谈大豆的问题,说影响美国10亿美元的出口,你们要慎重一点儿。但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却宣布要加税8%到30%,这样就影响中国3.5伍美元的钢材没法向美国出口。因此,我可不可以像美国领导人关心大豆一样也关心我们的钢材?我也把大豆加税30%行不行呀?”朱镕基总理在本次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这一段话,看似平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1日,《简氏防务周刊》的一则消息引得国际媒体沸沸扬扬。据该刊称,乌克兰国家出口公司官员证实其曾向中国出口“铠甲”被动雷达系统。联想起之前有关美国阻挠捷克向中国出口“维拉”被动雷达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军事力量上独霸全球的美国会对“铠甲”、“维拉”这类探测装备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5,(24)
中国车出口美国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开始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这将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首度进军美国市场。这将是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象的绝佳机会,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只是国际名牌的廉价加工工厂。在胡锦涛去年访问拉丁美洲时, 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 300亿美元。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正在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5.
西方媒体炒作中国武器出口的背后,是对中国武器出口现状的过度关注和无理猜忌,担心美、俄和英垄断全球军火市场的格局总有一天会被中国打破。可以想见,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未来对中国武器出口的围堵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刘卿 《当代世界》2011,(3):36-38
为促进出口、扩大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启动了美国新一轮出口管制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调整管制物项清单,以集中精力加强对最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管制。实质性改革将围绕“四个统一”展开,具体分“三步走”。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出口管制改革将直接或间接对中美贸易、中国安全环境等方面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7.
神话一: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逆差。事实是:这些逆差的一半多是由美国在华的跨国公司向美国出口产生的。神话二:美帝国的扩张主要得益于它的军事行动。事实是:军事行动是帝国构建中代价最大、效果最差的做法,只要看看美国在伊拉克、海地、阿富汗的困境就很明了。帝国目标  相似文献   

8.
美国及美洲     
美国2030年完成核武现代化美国布什政府首次公开表示,美国将放弃历任政府所宣示的废除核武目标,代之以在2030年时完成核武现代化。美国“国家核安全局”(NNSA)局长布鲁克斯,3月3日在田纳西州橡树岭镇向“东田纳西经济理事会”致词时表示:“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需要保有核武力,和使这些武力永续与现代化的实力。”橡树岭是美国主要的核武器设施所在地。布鲁克斯1日向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战略武力小组委员会报告时指出,布什政府两年前便已制定核武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核武研发部门有能力在政府下令后1年半内,完成现有核武的更新,在3到4年内设计生产出新一代核武器。他表示,要完成核武基础建设的完全更新,将花上几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韩召颖  刘锦 《国际展望》2023,(6):21-39+155-156
高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对华实施科技遏制战略的关键政策工具。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呈现高技术物项出口管制精准化、美商务部自由裁量权扩大化、单边转向多边出口管制联盟化以及对华出口管制理由意识形态化的新特征。拜登政府尤为强调高技术竞争对中美战略博弈走向的决定性意义。究其根源,既有高技术本身“创新加速创新”特性的影响,又有中国高技术崛起对美国所谓“国家安全”和全球产业链主导地位的冲击。虽然美国实施技术封锁与其促进出口的目的对立、美商务部加强管制与其能力不足的掣肘、同盟政治与盟友国内利益的分歧以及美国推行“民主”与护持霸权的悖论等限制性因素影响对华技术制裁效果,但出口管制仍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市场,增加中国高技术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被阻断的风险。有鉴于此,中国应通过构建风险预防体系、“非对称”反制以及善用维权等途径,来应对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05,(3)
中国车出口美国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开始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初始的目标订在2007年卖出25万辆。这将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首度进军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卖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汽车。这将是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象的绝佳机会。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只是国际名牌的廉价加工工厂。奇瑞将为在美国出售的汽车提供10万公里加10年的安全保证,并比同类车便宜30%。有人会认为奇瑞只是在“赔本赚吆喝”。但它的历史已经显示了它的实力:它是中国大陆第八大汽车制造公司,创设于1997年.去年共在中国大陆卖出9万辆汽车。而日本和韩国车刚进入美国时也遭到了同样的质疑,但现在,本田和丰田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车,而韩国的起亚和大宇也正在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1.
冷战过去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却变得频繁而又激烈了。1989年6月,美国在西方世界带头对中国实行了贸易制裁;1991年6月和1993年8月,美国政府以不确切情报为根据,指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M—11型导弹及其技术,两次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1991年至1993年,美方又不断在劳改产品出口问题上大作文章,向中国施加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闹金融海啸,全世界问: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会不会走向衰亡?金融股市崩塌,成为21世纪美国出口的一场骗局。美国的实业以三大汽车厂出口为主,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然而,美国会步向衰亡吗?不要忘记:一个国家在世上拥有霸权,不只是经济实力,还有文化产业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译自兰德公司于2005年9月15日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听证会提供的证词(编号CT-247)。反映了美国国内对于台湾问题的一种看法:即中国的崛起和军事现代化进程威胁到了美国在台湾海峡至西太平关的军事存在。美国应当有所应对。本刊刊不赞同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圣如 《南风窗》2010,(5):10-10
近段时间以来,奥巴马政府四处出击,咄咄逼人。美国先是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限制和打击中国对美出口,接着就是逼人民币升值,逼中国开放市场,宣布美国对外出口要在5年内翻一番,又是对台军售,又是会见达赖,又是支持google与中国对抗,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将在概念上继续由"亚太"向"印亚太"转变,在军事上将更加凸显科技的力量,在安全结构上将继续向多边化演变,在区域上将更加侧重东北亚。面对这种变化趋向,中国应进一步厘清主次矛盾,理性认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变化的防御性本质,积极构建于中国有利的话语和认知,逐步扩大友好合作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6.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官方和民间向苏联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援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大的民间对外援助募集组织,"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共募集了5000多万美元的捐助,这占到美国民间援苏总量的80%,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普通民众年均收入不足5000美元这一现实,"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的募集活动是卓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向"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领导人颁发了红星劳动勋章以示表彰。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南风窗》2014,(5):12-12
<正>01中国游客贡献最大"逆差"英《经济学人》2月15日不久前,全球经济争议最大的便是中国的廉价货币,以及往来账户庞大的盈余。美国决策者甚至飞往北京来表达其不满,还有些评论员把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的出口顺差和对美国保值债券的囤积,危机发生后,他们又指责中国的贸易顺差使美国迟迟未能摆脱出口危机。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12,(13):16-16
01中国与世贸组织针锋相对美《彭博商业周刊》6月7日5月8日,中国宣布对从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额外关税,不到两个月前,欧盟、日本联同美国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额政策提出磋商申请,中国此举是还以颜色。同时在5月22日,也就是欧盟、日本和美国对稀土出口限额提出正式抗议后的9天后,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16,(21)
正01中国核能发展迎来新机遇英《经济学人》9月24日在国际原子能大会期间,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型反应堆ACP100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中国继自主研发核电产品华龙一号后,推出的又一款走向国际市场的核电产品。近几年来,中国正在计划扩大对核能的开发。1994年中国首家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营,到现在已有36个核反应堆,在建的有20个。除此之外,另外4个已经得到官方批准,还有很多核反应堆还在计划建设阶段。中国计划到2030年,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间,由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总题目为“远东的军事形势”,全面审议美国的远东政策。布莱德利在5月15日的听证会上的证词中阐述了反对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理由,大意谓:美国出兵朝鲜是以最小的力量抵制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